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人本位思想在整个无偿献血过程中的应用和影响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把人本位观念作为主要指导思想应用到无偿献血整个过程的护理文化建设中,激发护士的自觉行为,培养护士具有和蔼可亲的态度、整洁的外表、专业的医疗知识,流利的口才、良好的语言艺术水平和接待技术,营造更为和谐、更为优良的献血服务环境,从而保证无偿献血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人本位;人文服务;护理;献血服务;静脉穿刺;固定献血者
[中图分类号] R19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4721(2010)04(c)-116-02
血站护士在护理工作中面对的是健康的、奉献爱心的献血者,他们是来自社会不同岗位的群体,心理状态、知识层次及对无偿献血的认识程度也不同。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思想,进一步提升献血服务过程中护理质量[1],努力把人文服务理念贯穿于献血全过程,让每一位献血者感受到热情、优质的服务,才能减少或避免献血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同时又有利于提高无偿献血者的积极性[2],动员献血员再次参加献血,保持无偿献血事业的快速发展,最终组建出一支相对固定的志愿献血队伍,充分保障临床用血需求。
1 善用语言艺术树立人文服务理念
1.1 精通语言技巧
在血站工作,护士除了应具有和蔼可亲的态度、整洁的外表、专业的医疗知识、流利的口才外,还应具备良好的语言艺术和接待技术,其中,语言是最为重要的一方面。语言是采血者与献血者沟通和交流的信息载体,也是献血服务最直接的工作和手段,献血服务语言必须以献血者为中心,从接触到献血者开始的健康咨询、填表、体格检查,到采血过程的护理及献血之后的护理,护理人员的语言措辞,语气的轻重缓急以及表情,都要体现为献血者服务的精神,这样,不仅可以消除献血者错误的认识、紧张的情绪[3],而且还可增强献血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使护理人员更便于普及科学的血液知识。
1.2 规范礼仪行为
确定人文服务质量的标准,还要从站立、行走、坐姿、语言等方面确定礼仪服务标准,要求“您好、请坐、谢谢、对不起、请提意见、欢迎下次再来”等文明语言不离口,即使有个别献血者有无礼语言和行为,也要耐心开导,牢固树立服务对象无过错的思想。对护理人员实行换位思维,让每位护理人员的言谈举止始终代表血站整体形象,体现出对每一位献血者的尊重、关心和关爱。
1.3 遵守保密原则
血站护士应尤其注意应用保护性语言,对献血者的隐私要注意保密,为献血者营造一个安全可信任的献血环境才能保证献血者队伍持续发展壮大。
2 体现人文服务关怀提高专业水平
2.1 专业技术是人文服务的硬件
采血中护理人员必须按操作规程标准操作,提高专业技术,用熟练的静脉穿刺技术减少献血者穿刺中的疼痛。
2.1.1 止血带张力与穿刺成功率 静脉穿刺需要表浅静脉有良好的充盈度。笔者通过多次实验,发现当止血带压力在10.7~16.0 kPa时,肢体远端的静脉充盈度达到最佳状态。为实践这一发现,所有护士都反复的进行绷扎止血带练习,熟练掌握了估计胶管止血带张力的方法,使静脉穿刺成功率有了明显的提高。
2.1.2 改良拔针时针头角度减少献血者疼痛感 献血者普遍反映拔针时疼痛较剧烈,通过几位老护士的拔针实验,最终研究出了一种 “先慢后快”拔针法。拔针时针头纵轴需与血管纵轴平行,慢慢向外拔针,当针头即将拔出血管壁时再快速拔出体外。用此法拔针完全无疼痛感觉,也无出血现象发生,大大减轻了献血者的疼痛。
2.1.3 与献血者交流可缓解其紧张程度为避免献血者的恐惧和怕痛的心理所造成精神高度紧张,尤其对首次献血者,采血护士在采血过程中还应注重与献血者进行情感交流[4]。
2.2 专业知识贯穿整个献血人文服务过程
2.2.1 与献血者有效沟通依赖专业知识 主动介绍献血过程中有关配合,尽量找话题同他们进行交谈,可根据不同的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等选择不同的话题尽快分散献血者的注意力,主动关心、及时疏导,有效地防止献血不良反应发生,同时充分利用献血过程中的交流,对献血后注意事项进行介绍和说明,真正让献血者感受到无偿献血人文关怀的亲切感。
2.2.2 及时处理各种献血反应 及时处理无法避免的献血反应。首先要沉着、冷静,不能慌张,要及时有效地采取措施。在停止采血的同时,保持空气流通,让献血者平卧、抬高双脚、松开其衣领和腰带,让献血员得到充分休息,尽量避免其他献血者围观,以防发生连锁反应[5]。在处理过程中,始终让献血者及其他献血者放心,并给予解释安抚。
3 延续人文服务精神及献血后护理工作
3.1 采血后的护理工作决定献血员能否成为固定献血者
当血液采集结束时需要细心地关心刚刚奉献过爱心的献血者,采血护士应对献血者无私奉献的精神再次表示感谢,使他们认清他们所捐献的血液是挽救他人生命的重要部分,是受人尊重的、高尚的。
3.2 采血后的护理是影响献血者身体与心理恢复程度的重要因素
工作人员应主动告知献血者献血后的注意事项,如献血后穿刺部位请按压5~10 min,不要来回揉动,以预防皮下出血;局部粘贴的无菌止血贴应在4 h后揭掉;献血后24 h内不要剧烈活动,多饮水,针眼处不能沾水,不要饮酒和暴饮暴食等。少部分人献血后有可能出现疲倦感、嗜睡,护理人员应解释,这些都是第1次献血出现的生理反应现象,不必担心,适当休息可自行恢复;若针眼处有发绀现象,这是由于当时止血不好或是血管少量渗血所致,几天内会自行吸收,不会留下痕迹;若发绀面积较大,可在献血24 h后热敷即可消除。简单几句话,就能给献血者带来安全感和信任感,让他们得到心理上的安慰,还要提供一些饼干、牛奶、红糖水等营养品,这样可以给献血者适当补充流失的体液[6]。
3.3 献血后护理是“紧急用血”招募成功率的保障
献血者是无偿献血的招募对象,而护理工作是血源招募中重要部分。对献血者能及时、有效、正确的护理,特别是心理护理,不仅能给予他们精神上的安慰和体贴,也可减少或避免献血中不良反应的发生。护理人员除了应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精湛的专业技术外,还应运用医学心理理论来观察分析不同献血者的心理变化特点,用心去招募献血者[7],用工作的责任心去挽留献血者,用真心和热诚感动献血者,同时对重点人群、重点对象以及在献血过程中有不愉快经历的献血者进行回访,进一步体现血站良好的人文关怀。
4 讨论
在献血者的整个献血过程中血站护士都直接参与,这就要求护士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精湛的专业技术、敏捷的反应力和准确的判断力,能从不同层面观察分析献血者的心理变化,为献血者营造一种温馨、安全、愉快的工作环境,使每位献血者真正从护士身上感受到一种安全和信任。
高标准、高质量的献血服务能使献血者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令其亲身感受到献血是精神的升华、美的享受、爱的奉献,为下次献血树立更大的信心。通过高质量的服务,赢得献血者的好评,并利用献血者的好评在社会上所形成的宣传效应来推动无偿献血事业的发展。
把人本位观念作为主要指导思想应用到护理文化建设中来,营造更为和谐优秀的献血服务环境,保持志愿无偿献血的快速发展,最终组建出一支相对固定的志愿献血队伍,保障临床用血需求,从而保证无偿献血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小雯,陈侠英,吴瑞欢,等.质量文化在血站护理管理的应用[J].中国输血杂志,2008,21(1):55-56.
[2]陈耀秀.建立招募志愿无偿献血者的体会[J].中国输血杂志,2005,18(3):271-272.
[3]高爱兰.采血护士言行对献血者情绪影响的调查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7):121-123.
[4]张萍,吴艺,岳丽萍.血站护士的亲和力培养[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09,10:162-163.
[5]赵玉昆.献血时献血者不良反应的原因及预防与护理[J].中华中西医杂志,2006,20(7):67-68.
[6]李雪莉.护士在血站与献血中的作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6,25(10):35-36.
[7]骆眩,熊皓,王军,等.用心招募献血者[J].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2005,3(10):956.
(收稿日期:2010-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