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农村居民市民化的改革思路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农村居民市民化的改革思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农村居民市民化是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的重要内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实现农村居民就地市民化的重要措施。基于对江苏省垫湖村新农村建设的思考,从农民的土地产权问题、社会保障和子女教育问题、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和农村文化的保护问题四个方面分析了农村居民市民化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确认土地产权、完善社会保障、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吸纳农民就地上岗、加强农村文化保护等促进农村居民市民化的措施建议,希望为消除城乡二元结构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民市民化;新农村建设;城乡二元

中图分类号:C9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2-0079-02

前言①

垫湖村位于江苏省北部,地处宿迁市泗洪县,全村共有3691人,在进行新农村建设前共有13个自然村庄,耕地面积770.6公顷。垫湖村是中国大包干和江苏农村改革的发源地,1981年3月4日,人民日报做了题为“春到上塘”的深度报道,详细介绍了垫湖村率先实行“大包干”的有关情况。但是由于垫湖村地处丘陵地带、土地贫瘠,受诸多自然条件和历史条件的制约,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经济发展、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相对落后,目前仍是全省的重点经济薄弱村之一。

为了帮助垫湖村实现脱贫致富,江苏省委省政府于2008年年底开始在垫湖村试点新农村建设。按照布局规划,垫湖村进行新农村建设后只保留2个居住点,规划总面积13.4公顷。垫湖村所有耕地实行统一规模经营,农民每年从政府领取固定的土地租金收入。截至2012年底,垫湖村的新农村建设已基本进入后期阶段。

一、农民市民化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12年末,我国乡村人口64 222万人,比上年同期减少1434万人;乡村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为47.4%。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各地正在积极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总体来说,农民市民化是指传统农民向城市转移并逐渐转变为城市公民的一种过程和状态[1]。笔者理解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在农村当地进行农民市民化的方式,是“农村城镇化”,这种“农村城镇化”从表面上改变了我国一直存在的“城市”和“乡村”两种不同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这就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一直存在的“城乡二元结构”问题。

二、农村居民市民化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农民的土地产权问题

我国的《农村土地管理法》规定,农村土地和宅基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农民集体所有。农村土地规模经营是垫湖村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笔者了解到,垫湖村目前所有的耕地已由政府征收,农民每年从政府领取750元/亩的租金收入。农村土地规模经营过程中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是土地确权,即确认使用权和经营权。在垫湖村目前的土地规模经营过程中存在着部分农业用地被转为非农建设用地的情况,而本应拥有这部分土地使用权的农民却没有话语权,仍然只能被动地领取租金收入,本应处在主动位置的农民却失去了话语权和谈判的能力。

(二)社会保障和子女教育问题

以新农村建设为基础的农民市民化,不是简单地让农民住进现代化的楼房,而是要让农民拥有市民权,让农民和市民能够享受到同等的资源配置。据了解,现在垫湖村的新型合作医疗已基本实现了全覆盖,但垫湖村医疗服务点的医疗设备和医务人员配备与之前相比却没有改善,没有配备任何先进的医疗设备,也没有增加新的医务人员。此外,养老保障水平也处于较低水平,垫湖村目前60岁以上的老人每人每月可领取60元的养老补助,且仅有这一项保障,对于劳动能力较弱的60岁以上老人来说,这样的保障水平还不足以实现基本的生活保障。

另一个问题是子女教育,垫湖村目前的小学只有1—3年级,而4—6年级的学生要到镇上的中心小学就读,这样的模式增加了家庭的教育支出、不利于垫湖村教育的发展。很多农村家庭现在已经认识到农村的教育资源无法和城市相比,他们宁愿多花钱也要把孩子送到县城去读书,所以导致在农村免费的义务教育制度下学生却逐渐减少,而县城收费的学校却挤满了学生,根本原因在于教育资源的不平衡。

(三)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

农民的土地被征收之后,面临的最现实的问题就是就业。大量闲置的农村劳动力必然进城务工,随之而来的是进城务工人员的社会保障、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空巢老人等一系列社会问题。据笔者了解,垫湖村目前大部分劳动力外出务工了,当地没有可以吸纳劳动力的就业岗位,外出务工人员面临着较大的失业风险,并且农民工在城市无法享受到和城市职工同等的社会保险,一旦宏观经济形势下滑,农民工便面临着失业的风险。

(四)农村文化的保护问题

在新农村建设中,政府为了完成建设任务,往往会追求形象工程。垫湖村的新农村建设可以形象地描述为“铲除乡村”,简单地用现代楼房代替平房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市民化,随着一片片原始的村庄被夷为平地,浓郁的乡村文化也随之淹没在一片机器声中。住在平房里的农村家庭原本有着和谐的邻居关系,可以随意串门的农民们如今再去串门却不得不多了一道“进门换鞋”的工序,住进楼房的农民与地面的距离远了,同时与邻居的距离也远了。和谐的邻里关系是非常宝贵的农村文化,而随着楼房的崛起,这种宝贵的农村文化却逐渐消失了。新农村建设不是新楼房建设,“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的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并不一定非得通过整齐划一的楼房来体现。新农村建设的根本问题不是建设整齐美丽的楼房,而是提高农村的生产力、改变农民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三、推进农村居民市民化的措施建议

(一)确认土地产权,保护农民核心利益

土地产权的确认工作的重点不是所有权而是使用权和经营权。农村土地实行规模经营,应该确认土地的最终使用权和最终经营权归农民个人所有,政府征收土地应与农民签订承包合同,政府或者承包方只能在合同约定的范围内有限地使用农业用地。政府应该制定一套严格的机制,坚决禁止滥用农业用地的现象。对于将农业用地转为非农建设用地的情况,要依法与拥有该土地最终使用权的农民签订合同,按照市场价格约定赔偿数额。垫湖村目前部分农民住进了现代六层小区,部分农民住进了二层别墅式楼房,对于别墅式楼房,要做好宅基地使用权和房屋产权的确认工作。明确宅基地的使用权和房屋所有权归农民永久所有,允许农民进行房屋买卖。只有明晰土地使用权和房屋所有权才能对农民的核心利益进行有效的保护。

(二)完善社会保障,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垫湖村目前正在推行基本养老保险制度,60岁以上老人每人每月可领取60元基本养老金。但对于劳动能力较弱的60岁以上的老人来说,肯定无法达到保障生活的目的。垫湖村可以效仿企业的做法,实行补充养老保险、建立农村年金制度。农村的土地实行规模经营必然要依托于一些企业和具有经济实力的个体户,政府可以鼓励他们承包土地,但要求承包土地的企业为当地农民缴纳补充养老保险,这部分养老保险由企业和农民按照一定的比例共同负担,可以让农民得到更多的保障,这可以看作是农民从土地规模经营中得到的分红。

政府要加大教育投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工作重点放在师资力量的引入,努力缩小农村和城市的教育资源的差距,鼓励子女就近升学,减轻社会和家庭的教育成本。

(三)增加就业岗位,吸纳农民就地上岗

在土地规模化经营中,政府要鼓励承包商吸纳当地农民进入承包企业工作,对于吸收农民较多的承包商,政府可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鼓励失地农民自主创业,对有一定经营头脑和经济实力的失地农民,要进行创业培训,通过减免税收、提供贷款、放宽经营场所条件等方式,鼓励他们办厂、开店,带动周边失地农民实现就业。此外,由政府牵头适当发展乡镇企业,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实现农民就地上岗,减少外出务工失业的风险,还可以考虑吸引外资,建立农产品出口基地等措施。

(四)丰富精神生活,保护农村文化

乡村文明是农民市民化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垫湖村在新农村的建设过程中逐渐出现了居民文化广场、垫湖小戏台等文娱设施。但这些文娱设施的利用率比较低,究其原因是习惯了农村生活的农民对于市民的文化生活尚不习惯。当地政府应该在农民的文化生活中发挥引导作用,可以适时组织文艺团体走进农村,还可以选定每月的固定一天作为统一的文娱活动日,由村委会带头组织一些文娱活动,以此来推动新农村居民间的沟通交流,努力使这种宝贵的农村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

综上所述,新农村建设是实现农民市民化、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的重要措施,但“新农村”并不等于“新楼房”。消除城乡二元结构是要让农民真正成为拥有市民权的人,要让农民可以和城里人享受同等的资源配置,农民权益的保护才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问题,只有真正解决好这个问题,才能真正解决好我国的城乡二元结构问题。

参考文献:

[1]文军,黄锐.论农民市民化的困境及其出路[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3(2).

[2]沈文彪.关于农民市民化途径问题的思考[J].南方农业,2010,(9).

[3]宋仁登.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市民化问题研究[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

[4]文宗瑜.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的不同模式及评价[J].中国财政,2009,(12).

[5]张强.农民市民化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J].人民论坛,2012,(9)

[6]周晓唯,魏召君.我国农民市民化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