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网络危机意识模型构建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网络危机意识模型构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人们面对纷繁杂芜的网络危机显得束手无策,问题根源并不完全取决于外部网络世界的混乱,主要是每个个体网络危机意识品质的高下。根据心理学意识模型构建网络危机意识,它由被动控制区、自主控制区、网络控制区、常规区组成,并阐明网络危机意识的协调、记忆、习惯功能。

关键词 网络危机;意识模型;解析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489X(2012)15-0020-03

网络成为当代人们赖以生存的一个既虚幻又真实的世界。它是一个巨大的开放信息传递系统,各种文化、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等在虚拟的空间中传播、碰撞、交融,推动人际交往的变革、社会的前进。而网络在给人类带来种种便利的同时,也带来各种危机,诸如网络信任危机、网络生态危机、网络伦理危机等词汇不断映入学者的视线。

面对各种网络危机,有识之士提出多种应对策略,比如普及网络技术、健全网络法制、加强网络管理,呼吁人们网络自律,总体而言是从社会性的宏观视角沿着“控、管、防”思路应对网络危机。事实证明,这些策略的有效性是有限的。实质上面对所谓的网络危机从根本上是无法消除的,因为网络对当代的人们而言,就如同鱼儿与水,它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人们可以对网络特性与变化有一定的认识,但事实上类似于自然界的突发事件,很难精准地预测或控制网络危机的发生与发展。而且面对相同的网络危机不同人有着不同的反映,不是很多学者假定的一定是负面影响。相对于个体而言,危机既是危险也可能是机遇。所以探讨网络危机时不能忽视作为网络危机中主体人的能动性。

但是,最灵活有效的,仍然是提高每个人的“网络危机意识”,它可以成为当代人们参与网络生活的有效保证。个体网络危机意识指人脑对网络在社会发展中的性质、地位、价值、功能的认识和反应。它决定人们捕捉、判断和利用网络信息的自觉程度,是人们对网络需求的自我感悟。它能控制网络知识结构,强化对网络传播的认识,加强网络心理调控,调节在网络信息处理过程中所应用的各种技能,协调完成各种信息处理任务。它是人们思维中对网络世界的反映结果,是一个相当抽象的概念。从外显行为可以看到,具有较强网络危机意识的人能够有目标、有步骤地完成生活中形形的网络信息处理任务。

1 网络危机意识假想模型

网络危机意识是一个假想的结构,可以从3个维度理解:网络控制、人为控制、对两种控制认识的程度。3种维度分别由X轴、Y轴、Z轴代表(图1)。每个人的自主网络信息意识状态都可以在这个三维空间内找到相应的位置(三角abc)。在日常生活中,一般个体的控制线(bc)是个恒量,但个体有一定的差异。b点在OY上滑动,c点在OX上滑动,当b点远离O点时,c点趋向X点,即人为控制较强,反之网络控制力较强。个体的控制能力越高,网络危机意识也就越高。高度的个体控制是网络危机意识的高级体现。但是应该看到个体的完全控制是不可能的,生活中各种信息浩如烟海,人们必须依靠网络信息自动处理流程。垂直方向代表人们与网络接触时意识的自觉程度,主动性如何。O点表示自动处理状态,人们不经思考地应用默认的处理流程。当人们从a点向上端迁移的时候,他们会不断认清自己在做什么,目标是什么,信息处理当中的每一步所需的信息是什么。在最上端人们达到了自律状态,完全自觉地监测信息处理过程,增强了元认知能力,对所做的决定及在处理的事件有较强的反思意识。

无论是控制维度还是对控制的认识,都包含了人们很多的动机或需求。绝大部分动机是由特定的需求对特定信息的反映状态激发的。人们产生动机状态的频率、强度要因人而异。在控制和自觉方面常处于高度紧张状态的人可被视为具有较强动机,换言之,他们所投入精力的底线要高于其他人。网络危机意识的最终追求目标是促使人们进入高动机状态,以便形成自觉的人为控制行为,在这个过程中让人们体验到好处从而感受到付出的辛劳是值得的。通过体验与回馈一系列的过程,个体自然会形成较强的动机。人们日常生活中总会出现高动机状态来寻找和处理信息。例如,对于中国大多数家庭来讲,预计买一辆汽车花费是相当高的,那么人们会通过Internet寻找特定的汽车广告,他们会仔细分析汽车的配置、价格、油耗、款式,经过“货比三家”才会做出决定买哪种汽车。人们会为此投入大量的精力并做出最佳的决定。

一些人会发现他们常处于高动机状态来控制网络接触,他们总觉得需要大量的相关信息,才能够完成生活中的各式各样的任务。因为他们常处于这种状态,所以即使某些问题并不重要,他们仍然很可能保持这种状态,从而对于信息养成所谓的“高动机性格”。相反,另外一些人很少发现他们处于这种高动机状态,因为他们所做事情的正反馈较少,这就很难让他们相信付出的努力是值得的,长此以往,他们对于信息的态度很可能会处于“低动机性格”。借用心理学家阿德勒对性格二字的解释,他认为性格是“一个人尝试去适应他所居住的环境,因而显现出来的特殊作风。性格特点是一个人的整体人格在获取认同及意义时,所使用的工具和计策,其在人格中的存在就等于是生活”。此处的性格指个体处理网络信息时表现的风格。个体针对信息的动机可以看做一种状态或某类性格。作为状态,信息动机会很快提高并在短时间内得到满足。状态的变化相对较小,它取决于个人的心情、处境、地点、时间和其他临时因素。比如,人们早晨希望知道天气及道路情况,工作时想知道股票价格,中午想知道饭菜质量,晚上想知道哪里可以娱乐放松。这种动机状态总是在不断波动的。对于网络信息的基本动机可以看做性格,这类状态的波动总围绕基本线波动。但是即使是“低动机性格”的人也会阶段性地感受到对特定信息的强烈需求,相反,“高动机性格”的人不时也会体验信息过载或信息疲劳的状态。人们只有对网络危机意识有所了解,才能够有意识地培养和发展它。人们需要知道做出重大决策时充分精准信息的重要性以及体验成功喜悦的必要性,只有经常感受到这些,“高动机性格”形成的可能性才会增加。这种性格一旦养成,人们将会从中不断获得必要的精神动力。

2 网络危机意识区域解析

a、b、c点在不断滑动时,网络危机意识会构成3个极限区域。当a点滑落到O点时,形成三角区Obc;当b点滑到O点时,形成三角区aOc;当c点滑落到O点时,形成三角区aOb,分别称为被动控制区、自主控制区、网络控制区。当然还有三角区abc构成的常规区。

2.1 被动控制区

面对网络铺天盖地的信息,无论是个体控制还是网络控制,因为个体都缺乏主动性,自我的控制力和网络控制力博弈之间网络控制会超过个体,所以在此区域内大部分人绝大部分时间不想劳神去关注网络带来的影响或这些影响是如何作用在自己身上的,有时他们宁愿忽略某些信息。那么在网络接触中他们会随波逐流,直到某些内容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这就意味着选择性注意力的激发取决于网络信息而不是个体,换言之,人们允许网络以特定的信息限定自己。在这个区域内人们将面临高风险的负面影响,因为影响的作用大部分产生在人们的控制之外,甚至经常性超出人们的意识范围。

2.2 网络控制区

网络控制区与被动控制区的区别在于人们的感知,在网络控制区内人们有较高的动机来控制网络接触和意义建构,但是他们以信息自动处理方式进行控制。有意识自己构建信息处理的方式,但是其结果还是被网络所控制,对于这种控制个体有所察觉,但这一区域的人们由于缺乏对网络制品、产业、效果以及个人目标的认识,表现出高动机的无目标性,尤其会体现在信息筛选和意义建构任务上。他们不能够认识到所有和自身相关的信息选择,也不知如何从这些选项中做出最佳的决定,其结果控制权还掌握在网络的手中。这些人在电脑前不断抱怨没什么好信息,但每天会准时打开电脑;他们会不断自责上网占用了大量的时间,但是仍会不断在网上冲浪。此类人能够感受到网络的控制但却无能为力。他们不清楚自己有足够的能力,能够采取行动改变困扰他们的网络接触行为。

2.3 自主控制区

当处于自主控制区,与网络接触中当人们具有较高的意识动机,他们会很在意各种信息并不断地批判它们。因为主动权在个体,他们知道如何控制网络接触以及知晓网络是如何影响他们的。他们具有强烈的意识与能力,对于常规网络问题能够高效地处理。常规问题指:我应该和网络接触多久?什么信息值得搜索?什么信息需要避免?什么样的网络影响是值得的,什么是不值得的?等等。个人有权解释这些问题,以表明他们对信息及其影响的应用是正面的而不是消极的,来实现个体目标。

2.4 常规区

大多数人是处在常规区的,即网络危机意识是网络控制、个体控制以及对两者控制认识主动性的高低相互作用的结果,只是abc三点趋向不同,外在行为可能有3个极限区的表现而已。很显然,人们要避免被动控制区和网络控制区的趋向,但是由于网络危机意识知识结构的缺陷以及技能较低,他们很可能不理解网络是如何控制自己的,也就不知道如何避免控制,更无法获取大范围的信息。当然理想的状态是处在自主控制区,这就需要不断地训练与学习。

3 网络危机意识功能解析

完善的网络危机意识主要具有四大功能。

首先是协调功能。协调网络危机意识本体结构中各个部分的运作,使之成为有机的整体,发挥其能动作用,解决信息任务处理过程的冲突,促进网络各种知识的整合,优化各种技能相互组合,实现个体目标与社会目标的统一。

其次是记忆储蓄功能。网络危机意识像个巨大无比的仓库或银行,它可以储存人生所有来自网络的信息,即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等一切意识到的东西,不断地自动地丰富自身的网络知识。一些网络接触,常常没有明显的记忆痕迹,不知不觉地直接进入人的网络危机意识并储存起来。网络危机意识能够把所有存储进去的资料进行创造性的整合,构建合理的网络知识结构。优化的信息内容是灵感的源泉,扩大了人们对信息选择的范围。

再次是习惯功能。人的网络接触习惯、行为,以及一些自己也没有意料到的行为,实际上受到了网络危机意识的支配。一些人遇到难题,马上想到“挑战”“想办法解决”,行动也几乎同时跟上;另一些人遇到难题,则不自觉地甚至不加思考地就想到撤退,想到失败,而且也在行动上萎缩,这都是过去不同经验的网络危机意识在起作用。

最后是配合达成目标的功能,即计划和执行控制功能。当你确定一个目标时,网络危机意识会自动搜索跟目标相关的资源来协助你达成目标,增强个体的控制性。人们还可以根据过去的网络经验和对网络传播产生的影响预计执行或终止行为,可以使人压抑那些与伦理道德和实践相冲突的愿望。即使找到的信息与现有问题不符,人们在感到沮丧的同时产生一些消极情绪,但这种情绪在网络危机意识里会转化成另一种动力去摆脱这种不和谐性。网络危机意识给予个体生存于网络化社会的极大潜能,能够灵活适应不断变化的网络环境。

从网络危机意识模型可以看出,培养人们网络危机意识的核心即是摆脱网络对个体意识的控制。如果个体没有考虑他们自己的网络习惯、无意识注意以及所带来的后果,网络自然而然就会拥有主动权。当代网络几乎掌握了所有的控制权,它们已经将人们的无意识注意习惯程序化,把网络信息的解释自动化。通过发展网络危机意识,在网络的世界里获取主动性,更好地完成个人目标。人们如何完成这种转换?关键要理解网络危机意识的本质,因为这种意识会决定人们的选择。人们对这种意识了解得越清晰,越能应用它为自我发展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