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基金业的未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基金业的未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不知不觉间,中国基金业已经走过了整整十五年的历程。经过十五年的风雨,中国基金业从无到有,从弱小到壮大,其间,经历了初创的蹒跚、成长的烦恼、夺目的绚烂、踯躅的彷徨。如今,站在新的起点上的中国基金行业却对未来感到迷茫。在财富管理行业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基金业究竟何去何从?基金业的未来到底将走向何方?

2012:转折之年的困惑

记得在2012年初的时候,笔者曾撰文指出,2012年是基金行业的转折之年,主要看好的理由包括基金行业的外部环境有望得到改善;同时法律、法规的完善和创新空间的拓展都有利于基金行业的复苏。

回顾刚刚过去的2012年,上述三个理由基本得到证实。虽然A股市场表现一般,但沪深300指数全年出现了7.55%的正回报,资本市场的大环境相较过去两年有所改善;同时基金法在2012年也取得了重大的进展,同时,监管的放松令基金行业创新层出不穷。基金行业的整体活力在2012年大幅提升。数据显示,基金行业资产管理规模在2012年出现明显的回升。这些迹象都应验了笔者关于“2012年是基金行业转折之年”的判断。

然而,与此相对应的是,基金行业中人对未来普遍感到彷徨与困惑。这种与行业发展不相匹配的现象引起了我们的注意。究竟是什么原因没有让行业中人感到复苏的喜悦?

首先,尽管行业资产管理规模显著增长,但并非全部公司都享受到这种增长,公司之间出现“贫富”不均的现象。可见,机会只属于有准备的人。类似2007年时候那种全行业受益资产泡沫的景象并未出现。其次,由于营销成本增加,尽管规模增长,基金公司的利润没有同步增长。银行作为代销机构的强势地位日益稳固,基金新产品发行的成本越来越高,导致基金行业利润率大幅下降。此外,尽管行业资产管理规模增长,但基金行业从业者的整体薪酬收入没有出现明显提升,反而有所下降,这也是行业中人没有感受到复苏的一个原因。

展望未来,前景无限光明,现实却很残酷。归纳基金行业面临的困惑大致包括如下几个方面:一是资本市场持续低迷,如何为持有人创造真正的价值;二是在大财富管理的背景下,业务日趋多元化的基金行业尤其是公募基金究竟该如何定位;三是产品发行方面,打破过分依赖银行渠道的发行困局?如何走出“不发等死,发是找死”的怪圈?

过度创新让基金业充满浮躁

近两年,基金行业的创新层出不穷。发起式基金、短期理财产品、量化投资产品、分级基金产品、货币型ETF以及处于灰色地带的通道业务等各类创新琳琅满目,夺人眼球。然而,在笔者看来,过度创新让基金业充满浮躁。例如,相对于货币基金而言,短期理财产品没有任何优势,却笼罩着“创新”的光环,再比如,部分中小基金公司出于生存考虑大力发展通道业务,原本是“理财专家”的基金公司沦为其他机构的“通道”,这不但不属于创新,反而是基金业的耻辱。

基金研究专家王群航也表达了类似的看法。“一个创新至少要琢磨半年,对于各个基金公司的人来说,也许不算什么,但是70家公司都搞创新,市场上就有了70个创新,这种状况,即使是专业研究基金人士都难以应付,更何况普通投资者呢。大家如果没有时间应付,就干脆不关注,则是从另一个角度意味着创新的失败。”

王群航认为,对于创新,监管部门应该有适度的把关,要有一定的论证,设立一定的原则和标准,不能够让基金公司在创新方面做得过于激进,这其实也是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的一个重要方面。

笔者认为,创新是值得鼓励的,但不能“言必称创新”,也不能“为了创新而创新”。那些真正为投资者利益考量的创新是值得鼓励的,例如工具型产品的创新、满足投资者多元化需求的创新、基于量化等多元化投资理念的创新等。相反,完全从规模或基金公司利益出发的创新是“伪创新”。

从创新的狂热中回归

经过了2012年喧嚣的创新潮,不少行业中人开始思考,在大财富管理格局之下,基金业的未来到底该向何处去?

狂热的创新似乎让我们已经渐渐淡忘了基金业的本质,究竟什么是基金?

让我们重温一下基金的定义――“证券投资基金是一种利益共存、风险共担的集合证券投资方式,即通过发行基金份额,集中投资者的资金,由基金托管人托管,由基金管理人管理和运用资金。”

博时基金总裁何宝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说过,“基金本质上是一个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的信托关系,基金公司存在的基础是客户认可基金是专家,委托基金投资比个人投资业绩要好,我认为这是我们基金业最重要的生存和发展基础,是一个大前提。”

如果我们依然相信“基金公司存在的基础是客户认可基金是专家”,那么基金公司必须坚持一点:投研才是基金公司的核心竞争力。而资本、政策红利、通道……这些并不是基金公司的核心所在。

从创新的狂热中回归,最重要的就是把重心重新放在投研建设上。或许是太过漫长的熊市消耗了基金公司的信心与勇气,让一些基金公司不再相信自己可以战胜市场。但在中国这样一个并非完全有效的资本市场中,我们相信,专业依旧可以创造价值。近些年A股市场的低迷仍然是在还上一轮牛市的债,未来资本市场仍然充满希望。基金业曾是金融业中理念与制度最先进、经营与管理最市场化的子行业,如果基金公司不能通过自己专业的能力在资本市场的博弈中占据先机,那基金公司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不走老路、不走邪路

我们对基金业的未来依然充满信心,这当然需要行业中人的坚持与努力。在与大财富管理行业其他子行业的竞争中,基金公司并非没有优势。行业中人曾经抱怨对基金行业严格的监管让行业错失了发展机遇,事实上,如果没有严格的监管体系,也不会有基金行业的今天。基金行业发展十五年,没有出现大的风险事件,说明基金业的制度与风控领先于其他子行业。

我们认为,信托业当前的辉煌并不值得基金行业中人所羡慕,事实上,当前的信托业不过在重复2007年的基金业而已,未来是否重蹈基金业的覆辙,我们不得而知,至少如果风险暴露其影响恐怕会远大于基金业2008年时候的表现。

对于基金业的未来,我们认为可以概括为八个字――“不走老路,不走邪路”。所谓的老路,是指基金业在过去十五年所形成的一些固有思路和运作模式,但这些思路和模式已经不适应当前市场环境。例如,习惯兄弟基金集团作战以及同行之间抱团取暖的做法,在比如偏爱大盘价值股的投资风格等。而所谓的邪路,是指有违基金业本质的行为,例如部分基金在个股操作层面为私募或关联方高位接盘,再比如创新方面,有违基金业本质的创新、不为投资者利益考量的创新都是邪路。

不走老路,不走邪路,走什么路呢?归根到底,就是回归基金业本质:利用专业的投研能力为投资者创造价值和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