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不仅体现在设计和安排综合实践活动上,而且还体现在每一部分数学知识的教学中,使学生通过操作、画图、收集和整理数据、探索身边的实践问题等活动,促使他们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不断提高。教师要注重课前调查、立足课堂教学、强化课后延伸,让学生在调查、操作等实践探索的过程中切实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素质教育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深化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是培养学生从小学会自己探索知识进行实践尝试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课堂教学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渠道,也是实施创新教育成功的关键。因此教师要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课堂,灵活运用有利于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现就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谈几点肤浅的体会。

一、营造良好的探究氛围,使学生感到“我想创新实践”

小学生年龄小,情绪较易波动,容易受到外界刺激的影响,因而认知兴趣与求知欲望是小学生最现实、最活跃的学习内驱力。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参与学习的主观能动作用,让他们进行创造性的学习,变“要我学”为“我想学、我要学”。而要实现这一目标,求知的兴趣与求知的欲望是最为有效的诱因之一。所以引入教学要引出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和渴望,引出学生探究、创新的欲望。这就要求教师在认真钻研教材及学生的知识、技能、心理特点等因素的基础上,能动地发掘教材潜在的智力与非智力、情感与德育因素,去创设良好的新课引入情境,架起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之间、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联系的桥梁。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课时,教师设计了让学生通过折纸的方法来找到三分之一这个环节,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动手学习新知,同时也让他们明确本堂课的一个重点――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学生出示了许多不同的方法,并且绝大多数的学生说到了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正当我认为可以顺利进入下一个环节的时候,一位学生突然站起来说:“老师,我还有一个想法,将这张纸两次对折,然后将多的一部分剪去,剩下的部分中的一份就是这张纸的三分之一。”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许多同学认为是错的,也有少数同学认为是对的,一时间,课堂上开始了一场辩论,我并没有终止他们的辩论,而是在争论始终没有结果的时候,我充当了孩子们的裁判。我谈了我的看法,原本题目的要求是要让同学们折出原先这张纸的三分之一,并没有要改变它原先的大小,从这个角度来说这位同学错了,但是同时老师也很欣赏他的创造能力,因为他通过手中的材料自己创造了一个特别的三分之一,这虽然与我们的要求不符合,但的确是剩下纸的部分的三分之一,从这个角度上说,他已经充分地理解了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对于这样的评价,孩子们都表示赞同。教师没有阻止这样一次争论,一方面课堂上出现了和谐、民主的氛围,另一方面也无形中创建了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创新实践的良好环境,使学生感到“我很想创新实践”。

二、创设有效的探究情境,使学生感到“我要创新实践”

创设问题情境,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年龄特征、知识经验、能力水平、认知规律等因素,抓住学生思维活动的热点和焦点,在学生认知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背景材料,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的实物、实例、实景入手,采用动画、活动故事、游戏、操作等形式,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唤起学生学习的欲望,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处于“心欲求而不得,口欲言而不能”的状态,从而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活动中,自觉地去探索、去发现。例如,在教学“平均数”一课时,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

师:某个班级进行了男女生踢毽子比赛,他们都踢了30秒,这是他们踢毽子个数的统计表:

如果请你做裁判,你认为是男队获胜还是女队获胜呢?

生:男队获胜。

师:为什么啊?你是如何判断的呢?

生1:因为男队踢毽个数的总和>女队踢毽个数的总和。

生2:女队获胜。因为男女两队的人数不相等,不能从总数上比较。而女队平均每人踢毽个数>男队平均每人踢毽个数。

师:好,现在有人认为是男队获胜,有人认为是女队获胜。通过刚才的讨论,你们认为哪个更合理?

生:(全班学生齐答)用平均数比较。

在这一案例中。教师设计了让学生为踢毽子比赛当裁判这一环节,学生经常参加这个活动,而且“小裁判”赋予了他们角色,这样的情境具有趣味性,也引起了学生的共鸣。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显得积极主动、兴趣十足。这一活动使学生产生探究结论的兴趣,调动他们为问题的解决形成一个合适的思维意向,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了创新精神,使学生感到“我要创新实践”。

三、构建合理的探究模式,使学生感到“我爱创新实践”

在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的训练过程中,并非无目的地放手让学生去“实践”,而是尽量构建合理的探究操作模式,有目的、有步骤、有计划地进行,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探究操作方法,引导学生从具体的实践操作中抽象出数学概念和结论。在动手操作之前,让学生明白所要操作的对象或要解决的问题。引导学生自己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教给学生必要的操作步骤并指明注意事项。指导学生从具体的操作中分析、比较、概括出结论,能用数学语言表达出来,并参与讨论。最后教师对学生的动手操作过程和得出的结论作精要的评价。如在教学“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时,让学生动手量一量各种物品的长度,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使学生很好地理解了所学的知识。

四、灵活多样的方法探究,使学生感到“我还要继续创新实践”

对学生不仅要“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我们要加强对学生进行方法的指导和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指导学生在认识自我的基础上独立自主地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方法;在进行动手操作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按照操作的不同目的采取灵活多样的如问题研究法、探究学习法、讨论辩论法、互教互学法等探究方法,激励学生自觉参加,从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如在教学“长方形的周长”时,让学生先用四根小棒拼成一个长方形,然后叫学生再把拼成的长方形拆开,看长方形的周长和它的长与宽的关系,让学生在拼、拆的过程中自己得出计算长方形周长的公式。再如在教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让学生自己摆小棒,通过动手,促使学生动脑,理解进位加法的算法等等。这样,他们便能主动地探究、生动活泼地学,由“学会”到“会学”,自主学习、探究知识、掌握技能。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十分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利用动手操作、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等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通过学生自身在实践中富有创造意识的积极的探求,获取知识,发展智力,从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感到“我还要继续创新实践”。

(作者单位 广东省云浮市云安县教育局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