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炎琥宁联合儿童益生菌合剂治疗轮状病毒性腹泻病的观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炎琥宁联合儿童益生菌合剂治疗轮状病毒性腹泻病的观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目的:探讨和研究炎琥宁联合儿童益生菌合剂治疗轮状病毒性腹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96例患儿分为观察组306例和对照组29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炎琥宁和儿童益生菌合剂进行治疗,统计并对比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在大便恢复时间及总有效率上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炎琥宁 儿童益生菌合剂 轮状病毒性腹泻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30.055

小儿腹泻病为多种病原多种因素引起的婴幼儿最常见的一种消化道疾病,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多种病因可以引起,如病毒感染,细菌感染和非感染性腹泻等。以病毒感染引起者多见,其中以轮状病毒感染为多发,曾称之为秋季腹泻。发病多见于0.5~2岁小儿,尤其是1.5岁以内的小儿。2006年9月~2011年9月收治腹泻患儿596例,其中306例应用炎琥宁与儿童益生菌合剂联用治疗,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6年9月~2011年9月收治轮状病毒性腹泻患儿596例,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将之分为治疗组306例和对照组290例,其中治疗组男144例,女162例;年龄6个月~3岁,平均1.7±0.4岁;急性期256例,迁延期42例,慢性8例。对照组男136例,女154例;年龄6个月~3岁,平均1.9±0.6岁;急性期242例,迁延期40例,慢性8例。两组患儿均经过粪便轮状病毒抗原检测确诊,临床变现主要为发热、呕吐、尿量减少,所有患儿均存在米汤样或稀水样大便。两组患儿在一般资料对比上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方法: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治疗措施进行治疗,给予患儿病毒唑10~15mg/(kg·日)进行静滴给药,1次/日,同时给予口服止泻药物进行辅助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患儿炎琥宁10mg/(kg·日)进行静滴给药,1次/日,同时给予儿童益生菌合剂进行治疗。此外两组患儿在饮食调整、补液等常规处理措施均相同。

疗效判断标准:①显效: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急性期患儿72小时内,慢性和迁延期患儿5天内大便恢复正常;②有效:患儿临床症状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急性期患儿72小时内,慢性和迁延期患儿5天内大便恢复正常;③无效:患儿临床症状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善或出现加重,患儿大便未恢复正常。以显效+有效统计总有效率。

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均采用统计学处理软件SPSS15.0进行统计学处理,组间对比采用X2进行检验,方差值P

结 果

治疗组大便次数恢复时间3.53±1.16天,大便性状改变时间3.46±0.87天;对照组大便次数恢复时间4.06±2.03天,大便性状改变时间4.27±1.32天,两组大便性状改变时间及大便恢复时间比较为有极显著性差异(X2=13.11,P

治疗组306例,显效236例,有效56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95.4%;对照组290例,显效102例,有效116例,无效72例,总有效率75.2%。两组治疗效果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X2=26.874,P

讨 论

秋季腹泻的主要病因为轮状病毒感染,2岁以内的婴幼儿为此类疾病的高发人群,由于病毒入侵肠道之后能够在小肠绒毛上皮细胞进行复制,导致上皮细胞出现坏死和变性,出现不规则改变,受到波及的肠黏膜上皮细胞脱落产生病变,导致小肠黏膜对于物质吸收和电解质调整的功能下降,肠道内肠液打大量堆积导致腹泻发生。而且由于病变后的肠黏膜不能够足量的分泌双糖酶导致食物消化不彻底而在肠道内堆积,这会造成水、电解质的进一步流失,形成米汤样便。

炎琥宁系穿心连提取物,具有清热解毒,能抗腺病毒、流感病毒、呼吸道病毒等多种病毒。能抑制早期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与炎性渗出和水肿,能特异性地兴奋垂体-肾上腺皮质功能,促进ACTH释放,增加垂体前叶中ACTH的生物合成[1,2]。本研究显示,治疗组应用炎琥宁后粪便轮状病毒转阴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可能与炎琥宁直接抑制轮状病毒复制有关。炎琥宁为小儿乐秋季腹泻病的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病毒唑虽为广谱抗病毒药,但因其对病毒腺苷激酶依赖性强,易产生耐药性,使其临床疗效受到限制。

止泻药早期应用可阻止胃肠道内滞存的各种有毒物质排泄,加重病情。小儿腹泻时肠内厌氧菌数量大量减少甚至消失,而兼性厌氧菌的大肠杆菌数量呈大量增多,以致肠道菌群失调。以往腹泻病治疗滥用抗生素现象十分普遍,结果造成细菌耐药性增加,肠道正常菌群紊乱,破坏了肠道微生态平衡,使腹泻迁延或加重。儿童益生菌合剂,含有适合儿童需要的多种益生菌、婴儿双歧杆菌、双歧杆菌、嗜乳酸双歧杆菌、乳酸菌素。能高效快速地使儿童体内达到菌态平衡,完整地抑制有害菌的生长和繁殖,增强儿童抗病力,从而可调整菌群失调,达到治疗目的。儿童益生菌也可促进机体产生抗菌活性物质,杀灭致病菌。此外,通过夺氧生物效应使肠道缺氧,有利于大量厌氧菌生长,通过生物拮抗,抑制致病菌,恢复肠道菌群的生态平衡,抑制病原菌的定植侵袭,而达到控制腹泻的目的。应用微生态制剂治疗小儿腹泻病可获得显著疗效,已为国内外大量报道所证实[3,4]。

本研究显示炎琥宁与儿童益生菌合剂并用,治疗小儿腹泻病疗效较好,急性显效率81.2%,总有效率79.9%;迁延

性显效率66.7%;总有效率90.5%,慢性显效率50.0%,总有效率75.0%;提示早期用药可提高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方鹤松,段恕诚,董宗祈,等.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8,13(6):381.

2 方鹤松,魏承毓,段恕诚,等.腹泻病疗效判定标准的补充建议[J].中国临床儿科杂志,2008,16(13):358.

3 杨骏,储浩然,程红亮,等.点灸为主结合用药治疗小儿手足口病临床疗效分析[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9,11(4):12-13.

4 辛华,吴飞虎,刘钢,等.咽康灵治疗急性扁桃体炎临床疗效观察及其对患者白细胞计数的影响[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9,11(6):124-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