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论中学生体育课程体能恢复期的运动损伤与防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论中学生体育课程体能恢复期的运动损伤与防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对中学生体育课程体能恢复期内易出现运动损伤原因进行了分析,指出在恢复期内体育课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一些环节,为避免运动损伤,提高体育课的教学质量提供几点参考意见。

【关键词】体育课;恢复期;运动损伤;防治

经历漫长的假期,学生的身体机能、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环境适应等体能指标明显下降,很多学生表现出对体育锻炼的明显不适应,容易发生运动损伤。因此做好体育课程恢复期训练的运动损伤与防治,对于体育课的教学十分重要。

1产生运动损伤的原因

1.1身体功能和心理素质因素

新学期伊始,同学们纷纷返校,投入到新学期紧张的学习生活中。但大多数人,还沉静在那种无忧无虑、节奏缓慢的假期生活里,学生们不能很快进入学习状态。同时由于学生假期当中很少进行体育活动,身体表现出肌肉力量和弹性、关节灵活性和稳定性下降,灵敏、协调性差及反应迟钝等特点。动作记忆消退表现为专项技术不熟练,技术动作出现错误,违背运动力学原理。尤其运动量很容易超过了此时机体的承受能力,因而可能发生损伤。此外,由于长时间未参加运动锻炼,容易产生心理方面的不适应,出现情绪低落或急于求成等心理现象,都可能成为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

1.2准备活动不充分或不合理

这是体育课恢复期运动损伤的常见原因。准备活动的目的是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加强各器官系统活动,从而缩短人体运动的适应过程及促使身体发热.使全身各关节、肌肉、韧带都得到活动,为正式运动做好充分的准备。这在恢复期尤为重要。如果上课时,准备活动不充分,上课时强度加大就容易受伤;准备活动的量过大,身体在进入正式运动前已感疲劳,此时参加剧烈运动就容易受伤;准备活动与正式活动间隔过长,准备活动所产生的生理作用已经减弱或消失,失去了做准备活动的意义;准备活动的内容不合理,这就使运动中负担较重部位的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地改善,因此针对授课内容和学生情况,做好准备活动,是避免运动损伤的关键环节。

1.3教学组织、安排不合理

教学过程中,不遵守教学规律,不从学生体能恢复期身体状态实际出发,训练量安排不当,尤其是运动量过于集中,使局部负担过重,没有把一般训练与专项训练有机结合,就容易造成学生受伤。因此在体能恢复期教学过程中,训练内容的安排应当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健康状况、机能状态等因素,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安排。老师要仔细钻研教材、认真备课。对教学中的重点、以及容易发生损伤的动作做到心中有数,要采用合理的组织教法,事先做好预防的准备。在做身体素质练习时,要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一般是将速度、灵敏度练习放在课前部分,其次是力量素质练习、耐力素质练习应放在教学后部分,否则,学生练习时易受损伤。此外老师还要注意观察学生练习时身体的疲劳程度,并及时调整体力较差学生的运动负荷。

1.4思想因素

这是恢复期运动损伤中主要的因素。损伤的发生,往往是老师或受训者对预防运动损伤的意义认识不足和思想上不够重视引起的。由于学生一段时间未参与体育锻炼,会出现对授课内容、动作的生疏,进入状态较慢,思想上忽视运动损伤的预防,存在着一些片面认识或缺乏防护观念。产生训练中预防措施不力,好胜好奇,思想上麻痹大意,常在盲目和冒失的运动中致伤,发生损伤也不认真分析研究,不及时总结经验教训。还有少数训练组织者,在训练中有急躁情绪、急于求成,因而忽视了循序渐进、量力而行的原则。有些则是因为胆小畏惧,过于恐惧、犹豫,或过度紧张而造成的损伤。

1.5气候因素

按教学训练时间安排和季节规律,体育课程恢复期通常处于暑假、寒假开学后,这时天气多处于较热和较冷时期。气温过高,容易大量出汗,影响体内水盐代谢,易发生肌肉痉挛或虚脱、中暑等情况;气温过低,易发生冻伤或出现肌肉僵硬、身体协调性下降,运动中动作反应能力迟钝,而引起肌肉拉伤;这些都可能成为受伤的原因。

2运动损伤的预防

预防恢复期运动损伤,首先应解决思想认识问题,在此基础上,采取有效综合措施,努力消除各种致伤因素,才能达到预期目的。

2.1克服麻痹大意思想

老师要在课程开始前对学生进行安全思想教育,加强对体育课教学目的、任务和安全思想的认识,增强防范意识,营造良好锻炼氛围,潜移默化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培养学生团结友爱、互相帮助、互相保护的优良品质。克服体能恢复期思想上麻痹大意。

2.2认真做好准备活动

准备活动是体能恢复期避免运动损伤的关键环节。目的是将机体各部分的技能调节到最适宜的状态,以提高肌肉韧带的弹性和柔韧性。准备活动的运动量,应根据个人器官系统功能情况、气象条件和教学内容而定。若机体兴奋性较低或气温较低,准备活动应充分些。一般情况下,以身体感到发热、微微出汗为宜,冬天的运动量可适当大些。准备活动的内容,应根据教学、训练和比赛的内容而定。做到有针对性,既有一般性准备活动,又要有专项准备活动。内容上一般先慢跑,然后做肌肉的力量性练习和肌肉伸展性练习,结合一些运动游戏来做效果更好。最后部分的内容,要与正式运动的内容紧密练习,比如进行短跑教学,最后的专项准备活动一般为小步跑、高抬腿跑、后蹬跑、车轮跑等。对正式训练中负担较大和易伤部位,要特别做好准备活动。

2.3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

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体育老师应具备丰富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在恢复期进行技术动作训练时,要领要讲清楚,要突出重点、难点,对于易发生损伤的动作反复提醒;其次强化技术动作练习,做到准确、稳定、规范,并重视平时练习中正确的姿势与。采用各种科学手段.循序渐进加强学生身体的全面恢复,从而提高学生的应激能力。同时,加强机体易受伤部位和相对较薄弱部位的训练,提高其功能,达到预防损伤的目的。

2.4加强自我保护意识

保护和自我保护是预防体能恢复期运动损伤的重要手段。训练中适当的保护与帮助可增强受训者信心,避免一些意外事故的发生。尤其对学习新动作时,学生判断和控制力较差,很容易发生技术动作上的错误或脱手跌下,老师应将正确方法传授给学生,保护时出手要快,时机要准,确保训练者人身安全。同时,受训者也应学会自我保护的方法,例如,摔倒时要立即屈肘、低头、团身,以肩背着地,顺势滚翻,切忌直臂撑地;从高处跳下时,要用前脚掌先着地并同时屈膝,以增加缓冲作用等等。此外还应教会学生一些摔伤、挫伤等常见运动损伤的应急处理办法,避免伤情加重,减少因处理不当造成的痛苦。处理的原则一般为三个时期:伤后24~48h内为早期,此期以冷敷、加压包扎为主,抬高伤肢以镇痛、止血、减轻肿胀;48h后为中期。用热敷、按摩等手法,改善伤部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促进组织代谢,有助于淤血和渗出液的吸收;后期,肿胀、压疼等症消失,损伤基本修复、此期以按摩、理疗和功能锻炼为主并辅以药物治疗。

总之,体育课程恢复期训练是体育课教学的关键环节。作为体育教师,开学初除了配合班主任及任课老师的辅导或训练之外,主要任务是:组织并引导学生通过体育课、活动课及课余体育的形式进行有目的或针对性的训练,用最有效的方式将同学们体能水平明显提高,从而来促使学生们快速恢复到正常的体能水平。

参考文献:

[1]陈月亮,王旋,赵玉华.体能概念研究综述[J].体育科学研究,2009(10)

[2]陈燕.体育教学中运动损伤的原因及预防.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