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饮食与成语――磨杵成针/伏羲\神农对饮食方面的贡献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文/徐大晨
《黄帝内经》中说:“断木为杵,掘地为臼,以火坚之,使民舂粟。”(砍削木棒做杵,在地上挖一个凹坑,用火烧硬后充当臼,让百姓使用它们舂谷物。)这是最古老的杵与臼。后来,杵多为铁制的圆头棒,也有质地细密、分量沉重的木棒,臼多为石制的。《荀子・劝学》中有“以戈舂黍”之喻――用枪杆舂黍米,表示做事的方法不对头。
宋代祝穆的《方舆胜览》卷五十三中记载:唐代大诗人李白,少年时因“读书未成”而准备放弃学业。一天,他在象耳山下的一条小溪旁边看见一个老太太磨铁杵,就好奇地过去打听:“何为(磨它做什么)?”老太太回答:“欲作针耳(想把它磨成一根针)。”这位老太太坚持不懈的精神使李白非常感动,他奋发读书,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明代陈仁锡的《潜确类书》、明代彭大翼的《山堂肆考》,也都记录了这个故事。俗谚中则有“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说法。
成语“磨杵成针”(又作“磨杵作针”)就是这样产生的,用来比喻:做事只要有恒心、有毅力,坚持不懈,就必然能够取得成功。明代黄淳耀的《陶庵集・自监录》中就使用了这一成语:“耐心持久,如磨杵作针,不计岁月,此要功样子也。”《醒世姻缘传》第一回中也使用了这一典故:“若肯把他陶熔训诲,这铁杵也可以磨成绣针。”
据相关古籍记载,伏羲氏、神农氏是继有巢氏、燧人氏之后的两位古帝王。古籍中关于伏羲、神农的记述较之以前的有巢氏、燧人氏要具体得多。传说伏羲、神农两位圣人的发明贡献很多,然而这两位圣人对人类最重大的贡献,莫过于解决了人类的饮食问题。
伏羲氏在饮食方面的贡献,一是织网捕鱼,创立了渔业;二是驯养牲畜,创立了畜牧业。
神农氏在饮食方面的贡献,一是创立了农业;二是发明了陶器炊具。《三皇本纪》说:“炎帝神农氏……斫(zhuo音浊)木为耜(si音饲),揉木为耒(lei音磊)。耒耨(ru音辱)之用,以教万民,始教耕。故号‘神
农氏’。”《准南子・修务训》也说:“古者民茹草饮水,采树木之实。……神农氏始教民播种五谷……”《通志・三皇纪》说: “炎帝神农氏起于烈山……民不粒食,未知耕稼,于是因天时,相地宜,始作未耜,教民艺五谷。故称之‘神农’。”(凋书》佚文中又有“神农耕而作陶”的记述,认为陶器也是神农氏发明的。
伏羲、神农的这4项发明都是人类饮食发展史上的大事。网罟(gu音古)的发明,开创了捕捉鱼类的新途径,使人们的食源从陆地发展到水上,产生了渔业。畜牧业的创立,把那些原来属于野兽,但性情比较温顺的狗、猪、牛、羊等驯养起来,让它们繁殖发展,人们的肉食来源更加有了保证。农业的产生,不仅大大丰富了食料来源,而且使人们的饮食结构由原来的以肉类食物为主逐渐改变为以粮食、蔬菜为主。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古籍中有关伏羲氏、神农氏的记述,都是后人追记的,当然不会那么确切,而且常常涂上一层神话色彩,更难免把一个时代或者一个氏族部落里的某些发明集中到一个人身上,但令人信服的是,从我国考古工作者迄今为止发掘的新石器时代的许多遗址中,出土的大量实物与上述故事传说相印证,在年代上和地域上也相当接近,甚至十分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