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散文阅读应考策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散文阅读应考策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语文课程标准》对散文阅读的基本要求是:“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根据这个标准,我们可从以下4个方面梳理散文的阅读方法,应对中考散文阅读题。

一、感知,理清文章结构

题目含义。如2006年重庆市中考阅读让考生分析标题“长在岩石下面的小花”的作用,哈尔滨市对选文标题“沉重的漂流”、河北省课改试验区对选文标题“我看到了一条河”的理解,河南省“为什么要以‘六个馒头’为题目”等。这类题目通常可从统领文章内容、揭示立意主旨、贯穿全文线索、引起读者兴趣4个方面来作答,综合起来或以某个角度为重点均可,应注意结合全文具体回答。

层次划分。阅读散文要注意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照应句以及起标示作用的关键性语句,注意总分、分总、总分总等行文结构,可按时间推移、地点转换、事件先后、情感变化等顺序将同一语意段落整合在一起分层。

线索把握。线索是贯穿全文的脉络,它可以是某一事物,也可以是行踪、时间或地点,还可以是感情等。要理顺文章的线索,应首先把握其在全文中一以贯之的特征。

主旨领悟。“形散而神不散”是散文的基本特点,所以阅读散文时应把握文章的“神”,即中心主旨。散文的中心往往是表达作者思想的哲理句、抒情句、议论句等。

内容鸟瞰。概括文章的内容可以采用直接提取、要点合并、转换概括等方法。如2006年吉林省语文中考试卷的第21题,要求考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回忆的3件往事的内容,考生就可以采用直接提取原文语句的方法来答题;河北卷的第21题要求考生叙述童年记忆中的片段,则需要其对几段文字进行合并,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而回答重庆卷的第16题“本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则可采用第三种方法,把叙述描写中所隐藏的真实意图表达出来。

二、品评,揣摩全文词句

[词语推想]

词义辨析。语素分析法、同义择优法、本体索源法是3种辨析词义的有效方法。对一些不太熟悉的多音节词,可逐字进行推敲,揣测词意。如2006年陕西省中考卷的第12题,要求说出对“执拗”的理解,若从“执”和“拗”的角度揣摩,做题就容易多了。我们也可以用同义词替代原词,即同义择优法。对于使用比喻义的词,我们应找出它的本体。

情境探究。如2006年北京大纲卷的第16题,要求结合上下文说说第⑤段中加点的“冒”字写出了什么。回答此题就要结合上下文,把握情境,推想出答案要点。特别是对不同位置词语含义的理解,更需要我们进入文章的氛围,仔细深究词义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不同意义,同时注意本义与引申义的区别,注意词义范围、对象、轻重、感彩等的变化。如2006年吉林省中考卷第16题的两个“镜子”和武汉市中考卷第16题的两个“纸月亮”,都应如此理解其含义。

指代寻源。回答此类题应首先明确该词的所在位置,然后结合文意、主题等来找出答案。这个词一般是代词,其指代内容通常在该词之前。回答时应做到准确,不要多写也不要少写。

妙点精析。对词语的自由评析,同学们不妨用“妙在……巧在……美在……”的句式,或单取一点进行评析。

[语句揣摩]

品味修辞句。我们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是修辞的基本作用,如比喻可化平淡、抽象、深奥为生动、形象、浅显;对偶易于记忆、吟诵,富于音乐感和典雅美;排比使叙事透辟,富有气势;设问、反问可加强语气,启发思考,等等。二要结合具体文章写出内容上的作用。如2006年北京课标卷的第13题:选文善用修辞,用词富有表现力,请从文中画线的两处中选择一处进行赏析。对其中第二句所作的参考答案在品味几个富有表现力的词后说:排比句既具体展现了死而复生的柳树与恶劣环境抗争并已深深扎根的胜利者的形象,又一气呵成,增强了语言气势,极富感染力。

品味情感句。如杭州市2006年中考卷的第14题:最后一段连用9个问句,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请分条简要回答。这类题可从两方面进行分析:一是句子在内容上的作用,如这9个问句含蓄地揭示了文章主旨;二是抒情句本身所特有的作用,如这几个句子表达了对古井的深切怀念和对生态环境被破坏的忧虑,引发了对人和自然之间关系的思考。

品味哲理句。哲理具有给人警策、启迪的特点,这就决定了回答此类题除了要说出句子在内容上的作用外,还要写出给读者的感悟。2006年南京市中考卷的第18题,在品味“即使是最卑微的人,在贝多芬的音乐中,也能宛如英雄”一句时即可采用此种方法。

品味综合句。有些语句综合了以上的句子特征,答题时也要综合起来考虑,语言应简练,做到层次清晰。对于自摘语句点评题(如2006年福州市中考的第22题),可把以上示例作为参照标准,而且应切准题意,言之成理。

三、技巧,剖析散文内涵

结构技巧。前后呼应、设置悬念、承上启下等都是表现结构技巧的方法。找首尾呼应、设置伏笔的句子,应抓住关键性词语和相似内容的语句作答。设置悬念应把握文章悬念设置的策略、伏笔、解开悬念的方法等。一个句子,其过渡作用或承上或启下或两者兼有,答题时应结合全文具体指出其作用方式。如2006年福州市中考卷第20题要求说出“然而,作为教师,仅有武力是不够的”在结构上的作用,即可采用以上答法。

写作技巧。散文常用的写法技巧有象征、想象、欲扬先抑、对比映衬、托物寓意、借景抒情等,做题时必须弄清作者言它物的真实意图。如2006年安徽省中考卷的第8题:这篇文章只是描写清晨的景物吗?请谈谈你的认识。这实质上就是在考查同学们对文章写作技巧的把握,考查同学们对托物寓意手法的理解。

四、拓展,考查探究能力

分析――说说人物性格。如2006年北京中考课标卷第14题,让考生结合4处语言描写和链接材料说说文中的慕生忠将军是一个怎样的人;江西省中考卷的第20题,要求考生感受作者是一个怎样的老人等。回答这样的题目应紧扣文章中对人物言行及事件的叙述描写,做到全面客观地描述人物性格。

理解――表达你的见解。对于这类题,同学们可以直接说出对文章(或局部)的看法,如2006年河北省中考的第25题,就要求考生说出对文章中父母教育子女方式的看法。而对于具有思辨色彩的题型,如2006年哈尔滨市中考卷的第21题问“两种不同看法你同意哪一种”,回答时则应在充分理解原文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大胆、全面而又合理地提出自己的见解。同时,表达见解的语言要生动,内容要具体。

交流――倾诉你的感动。倾诉可以是针对全文的,如2006年河南省中考卷的第13题“这篇文章哪个地方最让你感动”;也可以是针对某一个句子的,如武汉市中考卷的第18题:结合生活体验谈谈对“自我的救助往往来得更为便捷,更为有效”的感受;还可以迁移到对其他知识情感的考查上,如南京市中考卷第21题要求写出对歌词或旋律的感受。答题时要抓住文章的动情点,合理地运用表现感情的词语,写出自己的真切感受,切忌空洞和无病。

联想――写出你的想象。想象常见的形式有:根据设定的情境写一段话,如“假如你是文中的××,你将怎样做这件事”;或者“请补出文中省略号所省略的内容”;或者“想象一下××的发展前景”等。做这类题首先应仔细阅读题干,才能做到有的放矢;然后细致地提炼原文,使自己的答案言之有据;最后是精心地组织答题,注意语言要合理,逻辑要严密。

探究――总结作品特色。对这类题的探究总结一般从主题、结构、语言、表现手法等方面作答,根据文章的特点,可将这些方面综合起来,也可以一个角度为重点。前面已谈到,此处不再赘述。

积累――运用你的储备。如2006年上海市中考卷,要求考生“列举一个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的事例”,此题已迁移拓展到对学生知识储备的考查。这些年此类题目的考查范围涉及到了:写名言警句、拟广告语、提建议,以及名著阅读、综合性学习、学科渗透等等。这类题要求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断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重视对课外读物和语文知识的积累,关注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同时在做题时,还应紧扣题意,大胆创新,用流畅的语言表述答案。

除了要掌握一定的答题技巧外,阅读的语感也很重要。只有将知识和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才能达到较好的阅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