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美丽中国”时代内涵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美丽中国”时代内涵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是“转方式、调结构、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制度”。十的报告用“坚持”写出了“美丽中国”的态度,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写出了“美丽中国”的路径,“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写出了“美丽中国”的庄重承诺。

快速发展的中国,

需要“美丽中国”理念的引领。

发展中的中国承担着空前的生态压力。国家林业局局长赵树丛在十期间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我国生态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从整体看,中国仍然是一个缺林少绿、生态脆弱的国家。目前,全国森林覆盖率20.36%,不及世界30%的平均水平,沙化土地面积超过国土面积的1/5,水土流失面积超过国土面积的1/3,森林资源和生态总量都严重不足。

人类自从进入工业文明以来,在创造辉煌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同时,也带来了难以承受的资源危机、生态灾难、环境危机,以致发展不能持续,民生不能有效改善,人类的生存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在我国现阶段的产业结构中,第二产业比重较大,第三产业比重始终没有突破50%。第二产业消耗了全国70%的能源资源,而重化工又消耗了这70%中的70%。加上一些地方和行业“三高一低”的粗放式生产方式,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危机。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制约越来越明显,环境状况总体恶化趋势没有得到根本遏制,生态系统退化,自然灾害频发。

这种压力不仅来自于我们的目光所及,也感受于我们的呼吸所至。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何立富说,在最近几年的天气预报工作中,已经能明显感受到一些地区空气质量下降,尤其是雾霾天气明显增多,范围越来越大。

山清水秀却贫穷落后不是中国发展的选项,但是强大富裕了却付出环境恶化的代价,也同样不是美丽的中国。国家环保部周生贤部长表示,当前我国环境形势可以概括为:局部有所改善、总体尚未遏制、压力继续加大、形势依然严峻。

这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长效机制,

也是“美丽中国”的路线图。

在十报告中,在论述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时讲到,“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美丽中国”首次出现在全国党代会报告中。

早在5年前,党的十七大报告对建设生态文明就提出了明确要求和部署;5年后,党的十报告不仅再次论述生态文明,而且将其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体现了我们党执政理念的新发展、新境界。

“我眼中的美丽中国,就是让人民群众在享有丰富物质文化生活的同时,通过大力加强生态建设,为祖国大地披上美丽绿装,实现中华疆域山川秀美,让我们的家园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空气更清新。”国家林业局赵树丛局长说。

十报告将“美丽中国”纳入中国各项发展体系的蓝图中,一个制度的要求和思考显示了对这一理念执行的决心和力度。“美丽制度”呵护着“美丽中国”的圆满。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是诗意的承诺,也是实践的力度。建设生态文明,是对人类过度开发的反思,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新路径,也是当代中国对人类文明发展潮流的主动引领。

十报告对生态文明的重要性如此强调,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四大具体任务: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这意味着生态文明建设有了长效机制和一个明确的路线图。”中央党校哲学部教授赵建军如是说。

“美丽中国”是对于世界的承诺,

也是对于子孙后代的承诺。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十的报告用“坚持”写出了“美丽中国”的态度,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写出了“美丽中国”的路径,“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写出了“美丽中国”的承诺。

这声庄重的承诺公开之前,我国已经践行这份承诺。十年间,全国累计完成造林面积8.63亿亩,是历史上造林面积最多的时期,全国森林覆盖率由16.55%增加到20.36%。

十年间,我国提高了高污染、高排放行业环境准入门槛,颁布了实施清洁生产标准,建立落后产能淘汰机制,实施了新的饮用水卫生标准,推进了PM2.5等新国标监测……

十年实践成就了今天我们党对“美丽中国”承诺的深度认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说,“虽然生态文明这个词并不是十首次提出,但这次是系统化、完整化,带有一定程度的理论化,是我们党对资源环境保护、节能减排一系列战略思想方针的再概括和再升华。”

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文明的高级状态,节能减排、保护环境只是建设生态文明的一个层面,还要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充分体现“美丽中国”的和谐之美。

“美丽中国”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也是中国科学发展的远大目标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只有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才能筑牢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的物质基础;人民民主是我们党始终高扬的光辉旗帜,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加强社会建设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必须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李景田认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等新阐述、新概括,必将作为党的十的重大历史性贡献载入史册——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使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更加明确,也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更加完善。

既要有发展的速度,还要有发展的质量;既要当代的发展,还要子孙后代的发展。一味地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获取经济发展是不可取的,是与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背道而驰的。

建设美丽中国,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这既是对人类文明发展潮流的主动顺应,也是对改革开放以来发展实践的深刻总结,更是对人民群众生态诉求日益增长的积极回应,体现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体现了中国作为国际社会重要成员的自觉担当。

英国国际环境与发展研究所主任卡米拉·图尔明认为,中国提出生态文明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将产生世界范围的影响。作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探索与经验,也将为世界其他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提供借鉴。

建设美丽中国是党的十报告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全面战略部署。其中最显著的亮点有三个:一是确立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突出地位,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的总布局;二是明确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就是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三是指明了建设生态文明的现实路径,就是“转(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节(全面促进资源节约)”、“保(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建(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这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理念的重要升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整体布局顶层设计的科学完善,意义重大而深远。

这一总体部署,顺应了人民群众的新期待。经过10年来的科学发展,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居民收入水平、社会保障水平都迈上了一个大台阶。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空气更清新,已经成为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

这一总体布局,体现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资源相对不足、环境容量有限,顺应我国在新的发展阶段的基本国情,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探索走出一条发展与环保相得益彰、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的新路,已经成为实现我国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建设美丽中国,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也是中国科学发展的目标——就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绿色需求、生态需求,就是要还大地以绿水青山,还老百姓以绿色家园,给大家一个赏心悦目的、精神文明的大环境。使我们的全面小康社会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