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新课程高考生物学科理解能力要求解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新课程高考生物学科理解能力要求解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至2012年,全国结合高中新课程实施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的省市(区)已达到21个,占全国31个省市(区)的67.74%。新课程高考以能力测试为主导,强调能力立意。不仅符合高校选拔人才的需求,同时也有利于新课程学科教学的实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以下简称“考试大纲”)将高中生物学科考试能力分为理解能力、实验探究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等4个方面的能力,并对每个能力进行具体的阐述。分析近几年的新课程生物高考试题,可以发现理解能力考查的比重较大。理解能力是《考试大纲》所规定的实验探究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综合运用能力的基础,同时也是学习能力的核心。因此,正确认识理解能力的内涵和外延,是把握新课程生物高考能力要求的重要基础。

一、理解能力的内涵

理解能力,就是运用一定的思维方法将所学习到的生物学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内化为自身知识的一种能力。理解能力的核心是思维,即指在学习过程中,考生运用分析、比较、概括等方法,从接触的信息中获得生物学知识和技能的能力。

现行《考试大纲》将理解能力表述为:(1)能把握所学知识的要点,并且明确知识间的联系由此建构知识网络;(2)能通过文字、图解和图表等多种形式将生物学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准确地表述出来;(3)能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通过分析、比较和概括等多种方法解决生物学问题,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依据《考试大纲》和余文森等编写的《新课程生物学科高考能力标准解读(含试题标准)》,参照布卢姆对认知领域教育目标的分类标准,将理解能力分为识记理解、重述理解和运用理解等三个层次,这三个层次层层递进,构成理解能力的三个要素。将理解能力三层次体系以金字塔模型进行表述,结合布卢姆在认知领域的分类方法,可以更具体明确地理解这三个要素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识记理解位于理解能力的底层,它不仅体现在识记概念、原理和规律,还表现在能构建知识的网络结构。显然,识记理解已经超出了布卢姆认知目标分类中的“记忆”层次,达到了“理解”层次,重述理解包含了“理解”和“分析”层次,应用理解包含了“分析”和“运用”层次。由此可见,高考能力要求中的理解能力早已超越了通常意义的“理解”,其认知目标包含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的“记忆”、“理解”、“分析”和“运用”等四个层次。

二、理解能力组成要素

1.识记理解

识记理解,指的是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具体体现为:(1)比较并找出事物的共性与个性,能够分辨不同的生物学事实和概念,找出它们之间的关联,明确它们的内在联系;(2)能够运用分析的方法把握生物学事实、概念的复杂性和整体性,将之分解为更小的组成单位,并且运用综合方法将这些知识和经验进行重组使之成为一个整体;(3)运用适当的方法建立生命活动过程知识结构模型。

在获得生物学事实、规律、原理以后能够将这些知识同化为自身的认知结构的组成部分,其最基本的表现是:是否能用科学的语言将这些生物学知识适当地表达出来,并且能够运用生物学原理和规律理清生物学知识之间的关系,与自身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实质性的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例题1(2012年北京高考卷,第1题):

细胞中不能合成ATP的部位是(C)

A.线粒体的内膜

B.叶绿体中进行光反应的膜结构

C.内质网的膜

D.蓝藻(蓝细菌)中进行光反应的膜结构

在知识考查方面,本题由“ATP的合成”引出“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考查;在能力考查方面,该题主要考查了考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知识内在联系的把握以及知识网络的构建等能力。

首先,考生要理解ATP的作用。ATP作为一种不稳定的高能化合物,可以在水解的时候放出能量,是生物体内的直接的能量来源。生物通过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产生ATP,用于进行各种生命活动。其次,判断题目中的四个部位是不是ATP合成的场所,需要知道在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过程中,分别在哪里产生了ATP。呼吸作用的三个阶段都产生ATP,第一阶段的反应场所为细胞质基质,第二阶段则在线粒体基质中,第三阶段的反应场所为线粒体内膜,因此在这三个部位都能合成ATP。由此可见,A选项符合题目的要求。光合作用中,在类囊体薄膜上,光反应阶段将光能固定为化学能并产生ATP,为暗反应产生能量。因此B和D符合题目的要求。C选项中内质网并无合成ATP的功能,因此不符合题目要求。

本题考查的是考生能否理解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中能量的代谢过程,判断ATP合成的场所。考生通过对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这两个生命过程的了解,分辨选项中的四个结构是否在这两个生命过程中参与到ATP的合成。在此过程中需要考生能够明确在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中各个细胞结构的联系和区别,主要考查的为识记理解,属于容易题。

2.重述理解

重述理解是指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随着生物学研究手段的多样化,生物知识的表现手法也变得日益丰富。从传统的适合表现静态形态结构的文字和图示,到适合表现动态生理过程的流程图,都显示着生物知识表达方式的不断发展。不同的表达方式各有长处,例如表格作为一种直观形象语言,可以反映出考生提取信息,分析整合的能力;结构图能反映考生对生物不同结构的空间联系的理解。因此,是否能够恰当地使用合理的表达方式来表达出生物学概念和规律,是否能够实现不同表达方式的互相转换是考查理解能力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要素。

例题2(2012年福建高考卷,第3题):

科技人员选取某地同一自然条件下三种不同类型的茶园,进行物种丰富度的调查,结果如图。据图判断正确的是(C)

A.纯茶园物种变化幅度最小,不易产生暴发性虫害

B.杉茶间作园各物种的种群密度在10月份时最大

C.梨茶间作园的营养结构在6月份时最为复杂

D.人类生产活动不会改变茶园的群落结构

本题以文字结合图表的形式呈现试题情境内容。因此,该题考查考生图文信息转换能力,同时考查考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题目选取物种丰富度调查作为背景,采用折线图表达信息,考查考生对物种丰富度、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种群密度、营养结构以及群落演替等方面知识的理解。

纯茶园物种单一,营养结构简单,调节能力小,抵抗力稳定性小。由于物种少,在发生虫害的时候由于没有或者很少有其他的物种如鸟类对害虫的增长进行限制,容易爆发虫害。种群密度是指每一种群单位空间的个体数目,从折线图上只能看到物种数,无法判断种群密度的多少。从折线图上可以看到在6月份梨茶间作园的物种数达到最大,物种越多,营养结构就越复杂,因此梨茶间作园在6月份的营养结构最为复杂。人类活动影响着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使得群落的结构发生变化,因此人类生产活动会改变茶园的群落结构。

很多考生误选B,主要原因是对“种群密度”概念理解错误,认为物种数目越多,种群密度越大。本题考查与物种丰富度相关的知识,涉及的知识面较广,要求考生能获取折线图提供的信息,并且根据生物学概念和原理分析各个选项,最后整合以上的信息,作出正确的判断。题目考查的正是考生能否实现不同形式间的信息转换,即考查考生的重述理解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

3.运用理解

运用理解,指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作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将比较、分析、综合等思维方法运用于生物学知识的获取、转化和评价,并且可以不同的情境下灵活地利用已获取的生物学知识来解决问题是运用理解的具体体现。考生是否能将所习得的生物学概念、原理和规律用于解决现实世界的真实问题,运用能力的考查能在较高层次检验考生的理解能力,是考查考生学习能力的一种常见的测试方法。

例题3(2012年福建高考卷,第4题):

将小鼠B细胞注入家兔体内,产生免疫反应后,家兔血清能使小鼠T细胞凝集成细胞集团。而未经免疫的家兔血清不能使小鼠T细胞凝集成团。T细胞凝集现象的出现是因为(C)

A.小鼠B细胞诱导家兔产生细胞免疫

B.小鼠T细胞诱导家兔产生体液免疫

C.小鼠B细胞和小鼠T细胞有相同抗原

D.小鼠T细胞和家兔T细胞有相同抗原

题目以“将小鼠B细胞注入家兔体内,产生免疫反应”真实实验为背景,考查考生对免疫基本原理的理解和应用,即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或解决与生物学相关的问题,并得出正确的结论。小鼠B细胞和家兔T细胞表面有相同抗原,将小鼠B细胞注入家兔体内,产生免疫反应后,家兔血清中含有抗小鼠B细胞表面抗原的抗体,能使小鼠T细胞凝聚。考生运用免疫学方面的知识,对该题的4个选项进行分析,得出“小鼠B细胞和小鼠T细胞有相同的抗原”是解题的关键。此题考查考生运用理解的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

三、结语

在近些年的考试中,理解能力的考查一直保持着较高的比例,且考查的手法多样,涉及识记理解、重述理解和运用理解等各个层次,尤其是对重述理解和运用理解的考查,这就要求考生能够切实地理解知识,而不是进行单纯的记忆。因此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使教授的生物学事实、概念、原理等内化为考生真正掌握的知识,做到真正的理解,需要在教学中重视实践操作和情景设置,联系生活实际,从做中学,使考生能够直观地进行认识。同时,注重考生比较、分析、综合和概括等思维方法的培养,使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好地运用思维能力构建知识网络,并将这些知识用于解决生活生产中的生物学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