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3T”系统下基层国库内控风险点及防范对策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3T”系统下基层国库内控风险点及防范对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云南省国库信息处理系统(TIPS)、国库会计数据集中系统(TCBS)、国库管理信息系统(TMIS)三大核心业务系统(以下简称“3t”)全部上线运行,国库业务办理全面实现了网络化、电子化、无纸化,预算收支执行的效能明显提升。县级基层国库业务发展和财税体制管理工作面临新的机遇,同时在国库资金风险管理、系统操作风险防范、监督方式更新上也带来了一些新的挑战。

一、“3T”系统下基层国库风险特点及防范现状

(一)风险点分布改变、隐匿性增强

1.资金汇划风险点前移。以TCBS为中心的核算系统取消了中心支库审核这一道风险防范关口,将县支库变为直接面对全国金融营业网点,实时对外清算资金。同时,预算支出采用电子文件导入方式核算,要求与纸质清单核对必须一致才能清算,在网络中断、数据包丢失等异常情况处理和或挂账业务、账户间调账等特殊业务处理时,记错科目、调账方式选择错误等不规范操作,将进一步影响国库业务核算的准确性。对县支库一线人员的业务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核算特点改变,账务不真实平衡应高度重视。TCBS系统采用“一记双讫”记账原则(一笔账同时记入借贷双方),错账风险隐匿性更强,无论账务处理对与错,当日账务显示都将是平衡的,如果出现操作错误,差错查找难度增加,资金实时收支环节易出现不真实平衡反映。

3.数据传递环节,道德风险加大。“3T”系统上线后,外来数据由财政、税务、商业银行等多个部门通过电子方式传到国库进行处理,每个传递环节的人为疏忽、网络异常都影响到国库核算结果。处理错误或系统异常情况,对涉及社会公众、民生等预算收支结果易引起信誉风险。

4.网络依存度高,安全保障任务重。“3T”系统是集中统一布局,网络连接财税库银,因此对网络的依赖性强。如果网络出现问题或重大地质灾害,将会影响到国库业务的连续、高效运行,保障网络通畅和安全比起以往显得尤为突出。

(二)制度建设滞后,风险控制力度不足

新系统上线后,岗位设置要求、操作流程、风险分布均发生了较大改变,对内控制度建设也提出新的要求。

1.岗位培训未完全到位,风险防范技能更新不及时。一是基层国库人员岗位培训还未达到全员系统培训的程度,人员业务素质与业务需求还存在差距,对新系统产生的新风险点认识不足,不能发现风险点并进行有效控制。

2.岗位设置缺乏规范统一标准,防范措施落实难。目前上级行没有针对县支库出台统一的“3T”系统岗位设置制度标准。各基层支库根据各行人员情况,自行设置岗位,制定《岗位操作规程细则》,存在风险点的覆盖不完全,重要事项审批遗漏,岗位制衡欠缺,不能完全满足新系统风险防范要求。

3.系统间内控制度有瑕疵。“3T”系统相互间高度关联,而相关内控制度又分系统制定,使得系统间部分环节出现制度灰色地带,风险防范存在真空部位,岗位“自控”环节落实缺乏制度保障。

4.业务检查缺少参照标准,辅导作用弱化。目前,“3T”系统还没有统一规范的检查制度,存在检查程序不规范,检点不突出,检查的内容和深度不够。同时,对一些风险点的认识不统一,没有对出现问题进行客观分析和评估,造成整改力度不足,部分问题屡查屡犯情况突出,达不到查辅结合,提高业务水平的目的。

(三)监督方式单一,手段落后,效果弱化

1.事后监督管理的理念滞后,面过于狭窄。当前监督管理工作基本上停留在对纸制凭证、报表的账平表等,岗位人员缺乏有关电子数据的监督经验,对防范和化解资金风险点作用有限。同时,“3T”系统日志记载事项简单,不能满足当前事后监督工作所需信息。

2.监督手段落后,不适应国库业务发展需求。当前对国库业务的监督主要依靠手工操作,且主要集中在事后环节,缺乏事前预警和事中控制,效果完全取决于监督者的个人能力和经验积累,具有很大的主观性和不确定性,同时监督时效滞后。

3.监督资源分散,效能不高。无论把监督岗位内设于国库部门的模式,还是并入纪检、监察或内审部门模式,前者其岗位和人员都缺乏独立性,其监督缺乏“刚性”。后者由于监督人员脱离业务一线,业务素质参差不齐,监督质量不理想。

二、改进县支库内控管理对策及建议

(一)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管理水平

坚持以人为本,思想教育与岗位培训相结合,充分利用各种平台,多途径提高国库干部理论水平和操作技能,增强防范国库资金风险的能力。特别是对特殊业务、网络异常情况等的处理,增强识别风险和防范风险的能力。同时,运用各种方式加强国库人员职业道德建设,培育基层国库人员岗位自豪感。

(二)建立内控长效机制,规范内控管理

1.进一步建立健全各项内控管理制度。完善对国库岗位和人员的整合力度,统一规范的业务操作流程,明确各类业务详细的处理步骤、图例或文字说明,制定各个处理环节的审核处理要求,并严格落实岗位责任制。在业务部门、监督部门开展全员学制度、重风险活动,为国库内控“长效机制”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

2.加强“国库内控长效机制”建设,延伸监督链条。建立以“自控”环节为基础,“互控”环节为关键,“监控”环节为重点的分级管理,监督功能互补、整体联动的长效机制。做到以职定岗,以岗定责,责任到人,严禁账务处理“一手清”,不断增强国库主任、会计主管、操作人员责任意识、安全意识、风险意识。

(三)探索新型监督模式,提升风险防控水平

1.整合监督资源,构建大监督格局。加大县支行人力资源整合力度,前移监管窗口,将县支库织纪检监察室、人事、计算机专管员等岗位充实到再监督力量,定期组织检查,发挥好“监控”作用,同时,上级部门以现场和非现场检查等方式加以辅助,形成立体式内控监督,按月通报各支库检查、整改情况,增强内部控制管理的系统性、实效性。

2.改进监督方式。开发与TCBS系统同步的电子化事后监督系统,提高对事前、事中、事后监督,以实现即时同步、高效的监控效果。

3.建立事后监督风险评估考核机制。管理部门充分应用国库业务处理和监督中的有关信息,细化事后监督工作流程,进行风险评估预警,强化考核机制,将业务能力与岗位待遇严格挂钩,促进风险防范水平的提高。

课题组组长:杨丽英

执笔:贺 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