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搏骤停抢救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搏骤停抢救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搏骤停的临床特点及抢救。方法 对30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搏骤停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院内13例AMI并发心搏骤停患者经早期除颤复苏7例恢复自主循环,5例最终生存出院且全为男性患者、心功能Ⅰ级。院前17例AMI并发心搏骤停患者经现场复苏3例恢复自主循环,最终全部死亡。结论 全社会普及AMI及心肺复苏知识,120专业急救,早期除颤,院内高级抢救相结合才能提高AMI并发心搏骤停患者的生存率。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心搏骤停;抢救

DOI:10.3760/cma.j.issn 16738799.2010.01.123

作者单位:010020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第一医院急诊科

急性心肌梗死(AMI)容易发生致命性心律失常,到达医院前,约有一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会发生心搏骤停,大多数原因为心室纤颤、无脉性室速。在AMI发病后前4 h最容易发生心室纤颤,其发生率4%~18%[1]。一旦发生心搏骤停,患者心脏泵血功能突然停止,处于濒死状态。本文回顾性分析了2005年1月至2008年1月抢救的30例AMI并发心搏骤停患者,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30例AMI患者,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38~91岁,平均64岁;心功能Ⅰ级20例,心功能Ⅱ级5例,心功能Ⅲ级5例(Killip分级)。合并糖尿病6例,高血压病8例,吸烟10例。发生于院前AMI心搏骤停17例,院内AMI心搏骤停13例。

1.2 心电图检查 十二导联心电图检查:典型ST段抬高型AMI 25例,非ST段抬高型5例。心搏骤停类型:心室纤颤18例,无脉性室速6例,逸博3例,直线3例。

1.3 抢救情况 心肺复苏成功指证:AMI后发生心脏骤停,经电除颤、心脏胸外按压、气管插管后恢复自主循环及自主呼吸。17例院前AMI并发心搏骤停患者,由120指挥中心接到呼叫后,派出120急救人员到达现场进行急救复苏,平均复苏开始时间(10.5±2.3) min。院内AMI并发心搏骤停者,由急诊科医务人员抢救,平均开始时间(4.0±0.5) min。30例患者均给予了胸外心脏按压、电击除颤、气管插管、药物抢救复苏。

2 结果

13例院内AMI并发心搏骤停患者,7例恢复自主循环,5例最终生存出院,全部为男性,心功能Ⅰ级;其中2例静脉溶栓冠脉造影显示血管开通,3例行支架介入术开通血管。17例院前AMI并发心搏骤停患者,现场复苏3例恢复自主循环后入急诊ICU抢救,意识状态未能恢复,最终均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

3 讨论

AMI并发心搏骤停临床表现:患者胸痛后突然发生意识丧失或抽搐、颈动脉搏动消失、发绀、呼吸停止。心电图显示:心室纤颤、无脉性室速、逸博、直线等表现。AMI后发生心搏骤停机制:心肌缺血时细胞内环境失衡、细胞受损、基质缺失及离子变化致心搏骤停,自主神经失衡,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脏结构改变致心电不稳定[2]。

AMI发生心搏骤停生存率高低关键在于是否5 min内开始复苏、电击除颤,每延迟1 min,死亡率增加10%,超过10 min患者几乎无生存希望。美国每年约有30~40万人死于心源性猝死。从目击者发现患者到专业急救人员赶赴现场平均时间9 min,英美等国上肺复苏(CPR)普及率高,经复苏患者生存率高达28.7%,而我国民众则一味依赖120急救,生存率不足1%[3]。本组17例院前急救患者最终全部死亡,与心肺复苏开始时间>10 min,且第一目击者均未能给患者早期基本心肺复苏相关。院内最终存活5例患者,均由现场医务人员给予电击除颤,且除颤时间

急性心肌梗死越早开通血管,患者获益越大,发生心搏骤停几率越小。而相对目前大型综合医院AMI早期溶栓、急诊介入支架植入均能开展,因此院内复苏时间延搁已大大降低,目前主要是院前AMI患者复苏延搁时间较长。国内AMI患者一旦发病,则自行先服用“急救药品”,本组院前17例AMI患者家中等待时间最短4 h,最长24 h,极大增加了患者发生心搏骤停几率。因此解决患者复苏延搁时间主要途径是广泛有效的健康宣教[4],尤其是对心血管病的高危人群,可通过广播、电视、报刊加以宣传,同时要在社区开展初级心肺复苏知识普及,患者早期认识AMI的危险性,尽早主动就医。社区第一目击者能开展心肺复苏、120急救时间缩短、早期除颤、院内高级心肺复苏才可能提高AMI并发心搏骤停患者的生存率。

参考文献

[1] 沈洪.实用心肺复苏指南.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173175.

[2] 屈朝法,等.心肌梗死后心电不稳定及其研究进展心血管病学进展,2005,4:359362.

[3] 王立群,郑韵晨.从心源性猝死谈建立家庭自助急救体系中国急救医学,2009,29(5):457.

[4] 任文林.胸痛急救的影响因素及应注意的问题中国医刊,2007,42(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