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水稻稻瘟病的防治技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稻瘟病又称稻热病,是世界性的重要稻病,它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常发性水稻病害,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该病对水稻生产威胁极大,流行年份,会造成水稻产量下降,品质低下,严重地块甚至绝产,颗粒无收。近几年稻瘟病发生比较严重,农民损失较大,通过几年实践观察及试验,将水稻稻瘟病的发病及防治方法总结如下。
1.发病原因。水稻不同品种对稻瘟病的抗性有明显差异,同一品种在不同生育期亦表现不同的抗性。品种抗病性因地区、栽培年限及病菌生理小种不同而异。有的品种在甲地种植发病轻,至乙地种植发病重,有的品种在育成或引进初期不发病或发病轻,但种植3~5年后,往往“丧失”抗性,由抗病变为感病。
2.传播途径:当环境条件不适合时,稻瘟病菌暂时潜伏起来;环境条件适宜时,表现出病症,并且可以重复多次,从而导致稻瘟病的大面积发生流行成灾。
稻瘟病菌在病谷、带病稻草上越冬,初次侵染来源主要是稻草。播种带菌种子易引起苗瘟和叶瘟。在露天稻田边缘未腐烂的带病稻草遇雨便迅速产生分生孢子,这些孢子由水源、气流传播到稻田,在条件适宜时发芽侵入稻株引起发病。病菌在病组织上产生分生孢子,传播到其他稻株上,引起再次侵染。在有利病苗的条件下重复侵染可以进行多次,本田由早造稻传到晚造稻,不断危害。晚稻收割后,稻瘟病菌又在病谷和带病稻草上越冬,成为次年的初次侵染来源。
3.栽培管理不当
栽培管理技术既影响水稻的抗病力,也影响病菌生长发育的田间小气候。其中,以施肥和灌水尤为重要。偏施氮肥,容易导致植株幼嫩或徒长,植株抗病能力减弱,病菌因此易侵入;同时过量偏施氮肥,可能导致水稻个体、群体失衡、郁蔽为病菌繁衍发生营造局部环境。
4.选择品种
根据当地稻瘟病发生的历史资料和气象资料统计表明,气象条件影响稻瘟病的流行程度,但与稻瘟病能否流行没有必然的相关性,而致病生理小种的存在及其比倒上升,是导致稻瘟病流行的关键。据权威机构检测,到目前为止稻瘟病菌的生理小种已多达20多种,随着新品种和气候的变化,生理小种还可能增加。有些品种在一定的范围内,每年都发生稻瘟病,但不造成太大的危害,这样的品种称做水平抗性品种。另一些品种则一般的年份表现出高度抗病,但有时突然之间因稻瘟病几乎绝产,这样的品种叫垂直抗性品种。品种表现的抗病性是相对的,一个品种如果连续种植,连片种植时,适合该品种的生理小种就会发生和发展,总有一天对该品种造成致命的危害。一般一个新的杂交稻优良品种最多只能种植7年,至第8年后稻瘟病即流行成灾。因此,更换抗病优良品种是防治稻瘟病的关键技术措施。
5.种子处理。用56℃温汤浸种5分钟。用10%401抗菌剂1000倍液或80%402抗菌剂20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浸种2天。也可用1%石灰水浸种,10-15℃浸6天,20-25℃浸1-2天,石灰水层高出稻种15cm,静置,捞出后清水冲洗3-4次。用2%福尔马林浸种20-30分钟,然后用薄膜覆盖闷种3小时。
6.稻田管理。一是肥料,使用肥料的种类、用量和时期,特别是氮肥用量和时期对发病轻重影响很大;二是灌排水,经常冷水灌、深水灌等,会降低水稻抗病力,发病重;三是栽植密度大,生育旺盛,株间郁蔽,风和日光透性差,叶片上长时间存在水滴,易发生叶瘟;四是播种期和插秧期,早播早插的水稻生育前期抵抗力较弱,但后期抗病性增强。
7.药剂防治 抓住关键时期,适时用药。常见的药剂有三环唑、“富士一号”(稻瘟灵),由于使用多年,病害抗药性凸显。近年来咪鲜胺系列产品(菌威、菌除)在水稻上防治稻瘟病效果显著,建议交替使用上述药剂。对于发病较重的田块,应加强苗期叶瘟病的防治,同时施用硕丰481,促进细胞分裂,提高叶片光合效率,增加秧苗分蘖数,促进生长。对于往年发病严重的田块,应在水稻破肚期和齐穗期分别打一次药。喷药的同时加入硕丰481,可促进花芽分化,提高开花时的传粉授精率。在灌浆期和成熟期施用硕丰481,还能促进籽粒饱满,增加重量,改善品质。
注意事项。一是喷液量要充足,保证喷雾均匀一致。二是抢(趁)晴喷药,水稻叶瘟、穗颈瘟发生时节正值雨季,降雨日数多,影响正常喷药,为及时喷药防病,应根据天气状况,抓紧时机抢晴天(5h内不降雨)喷药。三是根据多年稻瘟病防治经验,节瘟发生重,在防治叶瘟、穗颈瘟时对稻株所有节部亦应喷到药。不论穗颈瘟、叶瘟、节瘟均应做到及早防及时治,并做到喷雾均匀,方能起到防治作用。
(作者单位:161300黑龙江省讷河市和盛乡农村经济技术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