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个人空间需求对学龄前淋巴瘤患儿情绪和生理功能的影响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个人空间需求对学龄前淋巴瘤患儿情绪和生理功能的影响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目的: 探讨个人空间需求学龄前淋巴瘤患儿情绪生理功能的影响。方法:对住院的26例恶性淋巴瘤患儿,在实施同一个化疗方案的前后两次住院期间,对患儿分别采取常规护理方式和满足患儿个人空间行为的护理方式,观察记录患儿的生理及心理反应。结果:采用满足患儿个人空间需求的护理后,患儿的呕吐次数减少、睡眠时间和饮食量增加,分离性焦虑和恐惧情绪明显减轻。结论:保护个人空间的完整性可以提高淋巴瘤患儿的护理效果,有利于小儿健康人格的塑造。

关键词:个人空间 学龄前 淋巴瘤

[Abstract]Objective :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personal space demand in the emotional and physical function to the preschool children with lymphomas. Methods : The conventional nursing care and the new style nursing care of protecting children’spersonal space were taken for 26 cases of children with lymphomas respectively. Each child received the same chemical program during each time of hospitalizations, and theirphysiological and psychological changes were observed and recorded. Results : After taking the new style nursing care, the times of vomiting reduced, and the sleeping time and the appetite improved significantly. Moreover, the degree of anxiety and fear were decreased. Conclusions : The nursing care of protecting children’spersonal space may improve the effect of nursing care for the children with lymphomas. It maybe useful to mould them into perfect people with healthy character.

[Key words]Personal space ;Preschool ; lymphomas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729-2190(2007)7-0003-02

学龄前期是儿童身心发展的敏感时期,保证学龄前期儿童的身心健康发育是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根据环境心理学的理论,小儿的空间行为和对空间私密性的需求一般在3岁半以后出现,7岁比较明显,12岁接近成人[1]。在临床工作中,对于3~6岁低年龄组患儿的个体空间需求,一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特别是淋巴瘤患儿住院周期长,有创治疗和检查多,对这方面的要求也就更高。针对上述情况,我科自2004年2月~2006年12月对3~6岁年龄组的患儿进行常规护理方式和满足患儿个体空间需求的护理方式的对照研究,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4年2月至2006年6月我科住院的3~6岁恶性淋巴瘤患儿26例,男16例,女10例。对26例患儿家属发放调查问卷,共收回26份,有效率100%。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制定满足每个患儿个体需求的护理方式和可能提供给患儿的病房环境。对26例患儿全部于第二次、第三次实施同一个化疗方案的两次住院期间,分别采取常规护理方式和满足患儿个人空间需求的护理方式,对患儿情绪和生理功能的影响上进行比较。

1.2 方法和内容

1.2.1 调查表的内容

鉴于学龄前患儿还不能独立完整表达自己的意愿,我们设计了家属代替患儿回答的问卷,以此了解患儿日常生活对个人空间的需求,用问卷法收集资料,所用调查问卷有两部分组成,由工作人员填写部分的内容是:年龄、性别、姓名、居住地、家庭经济状况、父母文化程度;由患儿家属填写部分的内容是:

1.2.1.1患儿日常游戏时倾向:喜欢和熟悉的朋友玩、喜欢群体的游戏、喜欢自己玩。

1.2.1.2家里有客人时,患儿表现为:兴奋、无所谓。

1.2.1.3客人很亲热的拥抱、抚摸患儿,患儿表现为:高兴、不高兴、无所谓。

1.2.1.4患儿喜欢和哪一年龄段的儿童玩:比自己年长、年龄相近、比自己年幼。

1.2.1.5患儿日常喜欢的玩伴:同性、异性、无所谓。

1.2.1.6患儿日常喜欢的玩具及游戏方式。

1.2.2根据问卷结果设计能够满足每位患儿的护理方式和病房环境

护理方式和病房环境的提供:

1.2.2.1分别设计护士和每个患儿的沟通方式、接触距离。

1.2.2.2床位之间加隔帘,即可满足患儿大空间的需求,又可形成独立空间,便于休息及消除治疗时同室患儿的负面影响。

1.2.2.3可将病床布置成熟悉的环境,从家里带来一些个人的用品,有助于日常生活的延续和环境的熟悉。

1.2.2.4根据病情设置母子病房,病房布置儿童化。

1.2.2.5满足患儿对同居一室患儿年龄的需求,提供适当的玩具和游戏场所。

1.3 患儿情绪和生理功能的观察记录内容及要求

患儿情绪主要记录临床常见的分离性焦虑和住院恐惧。患儿化疗后生理功能主要记录呕吐次数、睡眠、饮食量,记录前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要求:(1)统一记录标准和描述方法。(2)因选择的恶性淋巴瘤患儿都是第2次和第3次化疗,这两次治疗方案相同,均为一周的治疗时间,所以同一个病人由同一个护士观察记录一周,实施不同的护理方式和环境提供由另一个护士完成,观察记录的护士和实施护理的护士不交流,即要求记录的护士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记录,这样可以减少记录中可能出现的“实验者期望效应”。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t检验,率的比较用x2检验。

2 结果

2.1 两次住院期间患儿情绪问题发生率的比较(表1)

2.2 两次住院期间,患儿呕吐的次数、睡眠和饮食情况的比较(表2)

3 讨论

3.1 满足学龄前期淋巴瘤住院患儿的个体空间需求,能调整患儿的情绪状态,减少患儿分离性焦虑和住院恐惧心理的发生率。

淋巴瘤患儿在接受治疗期间,由于住院时间长、且需要反复多次住院,医院成为此期患儿主要的生活环境。对陌生环境的不习惯,对疾病与住院的不理解,使患儿安全感明显下降,导致患儿产生恐惧心理。住院后与亲人分离,会感到孤独、无助、失望,而产生焦虑心理。这是学龄前期住院患儿最常见的情绪问题,主要表现为分离性焦虑和住院恐惧症[2]。在患儿住院期间,对小儿空间行为的适当满足,如病房布置儿童化,病床布置家庭化,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入住母子病房或延长陪护时间,创建一个温馨,适合学龄前儿童心理发展需求的空间环境,可以使患儿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安全感增加。根据患儿病情组织适当游戏 ,让患儿融入到活动中来,不良的情绪在游戏中得到宣泄,分散了患儿焦虑、恐惧的心理。

3.2 满足学龄前期淋巴瘤住院患儿的个体空间需求可降低化疗的不良反应,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长期以来,我们在儿科病房的设计和患儿床位的安排上,主要是考虑医疗需要、和医生或患儿家长沟通,很少去了解患儿的想法。本研究发现:学龄前患儿也有对个人空间的要求,其与患儿的年龄、家庭背景(经济情况,父母文化程度等)、患儿的性格类型关系密切,和性别无关。满足患儿对个人空间需求的护理方式和环境提供,即有利于患儿愉快的接受治疗,也有利于患儿休息,降低了化疗的不良反应,呕吐次数减少,进食量增加,睡眠时间延长。

3.3 满足学龄前期淋巴瘤住院患儿的空间需求,有利于患儿的身心发育,有助于健康人格的形成和发展。

有关早期童年经验对人格的影响力中国有句俗话:“三岁看小,七岁看老”不幸的童年经历不利于儿童发展健康人格,出现情绪障碍,社会适应不良等社会问题,影响人格的形成和发展[3]。在淋巴瘤患儿住院期间,尊重患儿对个体空间的需求,满足患儿对个人空间要求的护理方式,创造有利于患儿成长的环境,满足个体的空间需求,减轻住院阶段患儿的不良情绪影响,保持愉快的心情和积极的情感情绪,不仅可以提高住院患儿的生活质量,减轻化疗反应的症状,还有助于塑造患儿健康的人格。有助于儿童体格智力发展,有助于儿童自我意识的形成,有助于儿童亲社会行为的产生。

参考文献

[1] 苏彦捷,李佳主编.环境心理学[M].吉林教育出版社,2001:166.

[2] 崔焱主编.儿科护理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64.

[3] 蒋继国主编.护理心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7.

简介:李书梅:女,护理本科,主管护师

科研项目:河北省卫生厅科技攻关项目(05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