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彰显数学文化本性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数学本质上是一种文化,《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只有添上浓厚的文化色彩,才能像陈年佳酿那样醇厚甘甜,才能凸显其厚重。
作为一线教师,理应将数学作为一种文化渗透入小学数学教学,让数学的文化本性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得到彰显,让文化成为数学课堂的一种自然本色。让学生从心里喜欢上数学这个“美丽动人的王后”进而使数学教学变得生气勃勃、有血有肉。为此我试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
一、感受数学历史的文化底蕴
历史往往揭示出数学知识的现实来源和应用,从而可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文化史和科学进步史上的地位与影响,认识到数学是一种生动的、基本的人类文化活动,进而引导他们重视数学在当代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并且关注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因此,数学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了解一点数学史,适时进行数学发展中的趣事轶闻、数学典故、数学家传记的教育。
比如:在认识钟表时,可以用连环画的形式呈现计时工具的演变过程,让学生知道,我们今天虽然是从钟表知道时间,但之前却经历了漫长的探索过程,古人最初计时是用立竿测影的方法,后来有用到了日晷测影、滴漏等计时工具,其中“日晷”和“滴漏”都闪耀着我国古代科学家的智慧,让学生体验到这个演变过程融合了多少先人的聪明才智,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这种介绍数学背景知识的方式自然流畅,让学生能切实领会到数学的文化内涵。
二、欣赏数学无处不在的美
数学文化的美学观是构成数学文化的重要内容。古代哲学家、数学家普洛克拉斯断言:“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开普勒也说,“数学是这个世界之美的原型”。对数学文化的审美追求已成为数学得以发展的重要原动力。数学的美主要表现在数学符号、公式的抽象美、数学比例的协调美、数学语言的逻辑美、图形的对称美、方法的技巧美等等。因而教师可以运用数学符号、线段、图形、色彩等因素带领学生进入美好的境界中,通过数学作品的解读,让学生感知数学的和谐,欣赏数学的美,领会数学的美学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品质。
数学计算的枯燥乏味,是学生讨厌数学的一大原因。教师在课堂上教学“分数加减法计算”,利用教材这一素材,精心创设了一个普通的数学活动情境,通过画图的方法,不难发现这些分数相加之和就是红色部分,而利用单位“1”去掉空白部分就可以轻松的求出和。学生在尝试、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得到数学美的陶冶感染,感受数学的文化美――数与形的巧妙结合之美。透过简洁的表达形式纵观全体,看清复杂的内在关系,从而掌握这个体系,这无疑能够激起情感的美的享受,并建立学习、研究的信心。
三、张扬数学思考的魅力
没有数学思维的教育,不是真正的数学教学,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思考,让学生的学习充满思考,教会学生用数学思想方法去思考。在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挖掘渗透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凸现对学生数学思考方法的指导,有效的组织和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探索、独立思考,进行数学化交流和归纳概括,使学生亲历数学学习的过程,感悟体会其间的数学思想方法,获得活动经验。
例如,在教学倒数的认识一课中,为揭示倒数的意义,在教学实践中就有两种呈现素材的方式。第一种出示结果是1的几道乘法算式,让学生计算,看看得数有什么特点?第二种稍加改变,这样呈现:“7×( )=1;( )×0.25=1;( )×( )=1”,并启发学生“有什么发现”。可以看出第一种素材的呈现更具有指令性,学生不需要再有更深层次的思考,只要经过简单计算就能轻松的知道得数都是1。而第二种呈现方式运用“留白”,经过这样的艺术加工,使数学思考的含量放大,促使学生自主地观察、分析、思考、猜想获得了更多生成性知识。这样的素材组织与呈现,使学生在思考中初步建立概念,得到新发现,体验思考的愉悦感。
四、展现数学语言的文化韵味
人们常说:“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数学是思维的体操”。由此可见语言与数学在思维层面上能够统一起来。数学语言是严谨、科学、简洁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加深对以数学语言描述的数学概念、规律等的理解,感悟数学语言的魅力。
比如倒数的概念,教材上定义为“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为什么不直接定义“分子、分母相互颠倒的两个数叫做倒数”呢?教师引导学生去理解和感悟这里所用语言表达的严谨和精练,使学生学得深刻。
五、彰显数学活动的文化价值
让学生“了解数学的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是《数学课程标准》中一个重要的目标。数学的文化价值最终体现在它的现实应用中。在平时的教学中,经常向学生介绍一些与学习内容相关的自然生活常识、人文科学现象、实际生产应用,可令学生真切地体会到数学的无处不在,逐渐培养他们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体验数学在影响和改变我们的生活,感受数学的应用之美。
如三年级学习“求平均数”,可向学生介绍演唱比赛的评分方法;学习“24时记时法”,可向学生介绍世界各地时间与北京时间的时差、中国各地之间的时差及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经常引领学生在生动的数学文化中遨游,感受数学的神奇和美丽,发现数学的无处不在,领悟数学的精神,会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他们的心灵,会激发他们无穷的创造和为数学献身的精神!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要向学生展示数学极富魅力的一面,不是以往数学课上的公式、计算甚至是题海,而是数学方法、思想、精神。引导学生用美学的眼光欣赏数学,了解到数学在各个领域所发挥的作用,走近历史的长河,去追寻数学家的足迹,体会数学中浓郁的文化底蕴。通过我们的言传引领,让数学文化在每个学生身上能有更多的沉淀和积累,成为他们个人文化底蕴中不可或缺的一块基石,伴其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