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见缝插针,随机育人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见缝插针,随机育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语文教育是具有生命性的教育,要求我们教师要处处关注学生的成长。叶圣陶先生说过:“作为一个教师,只把功课教好还远远不够,最重要的是关心学生健康成长。”在教学上,坚持教书育人,要利用文质兼美的名家名篇,挖掘出文中的内涵和美学情趣,以美怡情,使学生的情感得到陶冶,思想得到净化,品格得到完善,从而使身心得到和谐发展,成为具有美好心灵的健全人。

语文教材本身具有较强的思想性,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显而易见,但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使学生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及一般思想教育上,而应该根据不同的文章,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深入细致的思想品德教育,即“见缝插针随机育人”。下面仅就《我爱这土地》一课谈谈语文课中如何适时渗透德育。

一、在审明题目、介绍时代背景中渗透

题目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是文章的眼睛。每授一课,必定紧扣课文题目,引导审题,使学生从题目入手,先初步感知,获得整体印象。介绍时代背景,更有利于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思想内涵。二者都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在教学《我爱这土地》时,出示课题,引导学生读题。问:作者深爱这土地,说明了什么?他为什么要深爱这土地?不用多说,学生肯定被作者的情感打动。接着时代背景的介绍,问:1937年至1945年在我们的国土上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日本侵略者在我们的家园都干了些什么?从学生的神情上便能感受到他们对侵略者的憎恨,爱国情感进一步加深。

二、在观察图片,领悟图意中渗透

用多媒体展示日本侵略者在我国进行惨无人道的杀戮画面,一张张画面向下翻动,一声声感叹此起彼伏。老师问:看到这些画面,你有何感受?顿时,学生纷纷站起,控诉日本侵略者的罪行,爱国主义情感得到升华。

三、在朗读课文中渗透

一篇课文的朗读,往往能让听者感悟到作者的思想感情,从而达到情感的交融,思想的共鸣。《我爱这土地》是一首抒情诗,更是要读出感情。首先教师范读,接着学生自读,再请学生试读。问:我们应该用怎样的感情来读这首小诗?那么,哪些地方要重读?哪些地方要低沉,要放慢速度?哪些地方要高昂,要愤怒?分析后,教师再范读,学生再试读,这次效果明显提高,学生的爱国情感得以表达。

四、在讲解课文时渗透

课文是思想内容的载体,两者密不可分。因而在教学中如能把二者紧密结合,有利于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又能使思想教育达到“润物细无声”境界。

《我爱这土地》这首小诗,全诗只有短短10句话,110个字,却句句流露出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感;字字控诉着侵略者灭绝人性的暴行。用多媒体出示几个问题,小组合作学习,然后发言人汇报。

1.诗中是通过什么形象来表达诗人的爱国激情的?请你把相关诗句找出来,并谈谈你的理解。

2.诗中的“鸟”,它都歌唱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又有什么象征含义呢?

3.思考诗歌开头写着“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请你结合以上歌唱的内容,想想为什么这里用“嘶哑”一词,而不用“清脆”或“嘹亮”?

4.思考:诗句“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有何深意?

在第三个问题的总结讲解中,问:喉咙嘶哑了还要歌唱,说明了什么?学生不难体会到诗人的爱国情深,并隐含着献身和崇敬之情。特别是第四个问题的深刻含义不容忽视,诗人愿为祖国献出自己的生命,这是一个德育渗透的好时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作者深爱着自己的祖国,他为了祖国愿意牺牲自己。那么今天,没有了战争,和平时代的我们该怎么做呢?(思考后举手回答,至少请5个学生。)

五、在歌声中渗透

在分析讲解课文结束时,我设计了一个媒体文件《我的中国心》,让学生一起齐唱。让学生记住耻辱,记住历史,爱国主义情感得到升华,明白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应该发奋学习,献身祖国。

六、在练笔教学中渗透

诗人艾青,亲身经历了这场灭绝人性的侵略,亲眼目睹了这场惨无人道的屠杀。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他满怀对祖国深沉的爱和对侵略者切齿的恨,写下了《我爱这土地》。今天,我们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坐在窗明几净的教室里,这美好的生活是谁给予的?我们是不是也该写一首新世纪的《我爱这土地》呢?让学生课余时间认真写,并交老师评改,选出优秀的给予奖励。

这节课,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的掌握程度,从实际出发,遵循了需要性原则、教育性原则、适应性原则和优先性原则。抓住每一个德育渗透点,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真正体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新教学理念。

总之,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德育渗透是一个广阔的空间,只要细心发掘德育教学和学科教学的最佳结合点,并在备课的同时注意将二者融为一体,都可以让学生受到熏陶。

实践证明:在语文教学中只要勇于探索,重视文德结合,有机地渗透道德教育,把道德教育渗透教学全过程,把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智力开发和思想情操结为一体,就能真正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作者单位:贵州省威宁县黑石头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