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金代佚名氏《针经》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国中医研究院,北京100700)
[摘 要] 本文通过对金代佚名氏《针经》的考证,指出其内容特点主要集中在九针式、经络、腧穴、刺灸法、刺灸禁忌、按时取穴、证治7个方面,并指出其撰写者可能为全真道的"丘长生真人",但其学术渊源部分出于北宋著名针灸学家许希。
[主题词] 医学史,金;针灸学;《针经》
TextualResearchonTheClassicofAcupunctureWritte
nbyaRecluseintheJinDynasty
WangXuetai(ChinaAcademyofTCM,Beijing100700,China)
[Abstract]
ItisindicatedfromtextualresearchonTheClassicofAcupuncturewrittenbya
recluseintheJinDynastythatthecontentsconcentratemainlyonthe7aspects
,nineneedlingtypes,meridiansandcollaterals,acupoints,methodsofneedl
ingandmoxibustion,contraindicationsofacupunctureandmoxibustion,sele
ctionofacupointsonscheduleandtreatmentbasedondifferentiationofsympt
omsandsigns,etc.,andtheauthorwaspossibly"QiuChangshengZhenRen"ofQua
nZhenDao,buttheacademicsoriginedpartiallyfromXuXi,afamousacupunctur
istintheNorthernSongDynasty.
[Keywords]
HistoryofMedicine,Jin;AcupunctureMoxibustionScience;AcupunctureMeridian
自金代开始,有一部佚名氏《针经》在针灸学术界流传。金元时期的杰出针灸医学家窦汉卿及其门人,都将这部《针经》奉为圭臬。窦氏所撰《针经标幽赋》与《针经指南》,以"针经"二字冠于书名之首,也与这部《针经》有关。至于元・杜思敬所辑《济生拔粹》中的《针经摘英集》,更是直接节录这部《针经》的内容。其后,《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及明代一些书籍也曾征引本书,但都未提撰者姓名。迨至清初,《循经考穴编》最后一次征引本书后,再也未见复出,料已亡佚。
1 佚名氏《针经》的内容特点
这是一部特色鲜明,见解深刻的针灸专著,卷帙不少于四卷。其主要内容涉及以下7个方面:
(1)九针式:载于《针经摘英集》卷首,文图对应。
(2)经络:通过《针经指南・?针经?直说》对人体部位与病候名称的释义,得知这部佚名氏《针经》所载经脉循行与病候,尽遵《黄帝内经》。然而经脉循行的起止部位,却是"始出于云门,终入于期门",这一点又有别其他针灸典籍。兹录有关经络逸文如次:
《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灸法杂抄切要》:"《经》云:手三阳之脉,从手至头;手三阴之脉,从胸至手;足三阳之脉,从头至足;足三阴之脉,从足至胸。日夜循环,阴阳会合。"(按:此引"《经》云",依同书《注解标幽赋》例,当是《针经》之略称。此段内容虽来自《灵枢・逆顺肥瘦》,然文字不同)
《蠡海集》:"《针经》曰:人身之经络,始出于云门,终入于期门。"(按:《标幽赋》云:"穴出云门,抵期门而最后",证明窦汉卿撰写此句,乃是依据佚名氏《针经》)
(3)腧穴:明・刘纯《医经小学》曾参考佚名氏《针经》编写针灸歌诀,其内容属于腧穴者有"十五络脉""经脉交会八穴""经穴起止""十二经井荥腧经合穴"等,皆注云:"出《针经》"。又《针经摘英集》撷取《针经》共八十穴,与《黄帝明堂经》《铜人图经》等书相较,穴同名异者有四,非经穴有四,位置表述与取穴方法特殊者一十有二,显示了《针经》具有自己的特点。特别是少数经穴的取穴法非常特殊,今举例如后:
《针经摘英集》:"治耳聋、耳鸣,刺手少阳经翳风二穴,在耳后陷中。按之引耳中。令病人揲钱二十四文,口咬,侧卧取。"
《针灸聚英》卷一下:"翳风……《针经》:先以铜钱二十文,令患人咬之,寻取穴中。"
《循经考穴编》下册:"翳风……《针经》:铜钱三十文,令咬之,然后取穴。"
《针灸聚英》卷一上:"承山……《针经》云:取穴须用两手高托按壁上,两足指离地,用足大指尖竖起,上看足兑肠下分肉间。"
《循经考穴编》上册:"承山……《针经》云:须令病者以两手高按壁上,足大指点地,看锐肠下分肉间取之。"
(4)刺灸法:佚名氏《针经》有关刺灸法的逸文不多,仅见如后数条:
《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时日配合穴法图》:"《经》云:医疗有方,针灸有法。"
《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灸法杂抄切要》:"(《经》)又曰:春夏刺浅,秋冬刺深。"(按:《标幽赋》云:"春夏瘦而刺浅,秋冬肥而刺深"以及《针经指南》专写一段关于"春夏刺浅,秋冬刺深"的讨论,显然都是对《针经》这两句的发挥)
《医经小学》卷之五《针法》(一首,已下并出《针经》):"先说平针法,含针口内温,按揉令气散,陷穴莫教深。持针安穴上,令他嗽一声,随嗽归天部,停针再至人,再停归地部,待气候针沉。气若不来至,指甲切其经,次提针向病,针退天地人。""补必随经刺,令他吹气频,随吹随左转,逐归天地人。待气停针入,三弹更熨温,出针口吸气,急急闭其门。泻欲迎经取,吸则内其针,吸时须右转,依次进天人。转针仍复吸,依法要停针,出针催出气,摇动大其门。"(按:刘纯编此歌诀,只取《针经》之义,并非《针经》之文,可与《针经指南》中的补泻法互参。口温针暖与随嗽下针并施是佚名氏《针经》的特点。然口温针暖乃源于《素问遗篇・刺法论》,而随嗽下针则首见于此书)
(5)刺灸禁忌:据《医经小学》所载,佚名氏《针经》还包括"十二人神""血忌""逐年尻神""逐日人神""禁针穴""禁灸穴"等内容。其禁针禁灸穴,于窦汉卿《标幽赋》及其弟子王开的注解中也已提及,兹一并抄录于次:
《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注解标幽赋》:"避灸处而和四肢,四十有九;禁刺处而除六俞,二十有二。"注云:"忌针之穴,见《针经》第四卷。"
《医经小学》卷之五《禁针穴》(一首):"禁针穴道要先明,脑户囟会及神庭,络却玉枕角孙穴,颅息承泣随承灵。神道灵台膻中忌,水分神阙并会阴,横骨气冲手五里,箕门承筋并青灵,更加臂上三阳络,二十二穴不可针。孕女不宜针合谷,三阴交内亦通论,石门针灸应须忌,女子终身无妊娠。外有云门并鸠尾,缺盆客主入莫深,肩井深时人闷倒,三里急补人还平。"禁灸穴(一首):"禁灸之穴四十五,承光哑门及风府,天柱素临泣上,睛明攒竹迎香数。禾颧丝竹空,头维下关与脊中,肩贞心俞白环俞,天牖人迎共乳中。周荣渊腋并鸠尾,腹哀少商鱼际位,经渠天府及中冲,阳关阳池地五会。隐白漏谷阴陵泉,条口犊鼻兼阴市,伏兔髀关委中穴,殷门申脉承扶忌。"(按:此处所录禁针穴、禁灸穴,刘纯注云:"并出《针经》")
(6)按时取穴:据《医经小学》记载,《针经》还包括"经脉流注"、"十二经纳甲"等按时取穴的内容。另在《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针灸择日编集》等书中,还保留着佚名氏《针经》对按时取穴的精辟见解,很值得玩味,兹录之于下:
《针灸择日编集・金礼蒙序》:"故《针经》云:得时针之,必除其病;失时刺之,难愈其病。"
《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注解标幽赋》:"《经》云:宁失其穴,勿失其经;宁失其时,勿失其气。"(按:这十六字可以说是古代针灸学术之精髓,由于《针灸大成》收载了这十六字,以致读者往往误以为出自杨继洲之口,其实是来源于佚名氏《针经》)
(7)证治:《针经摘英集》载六十九证的针灸治法,不过是《针经》中针灸证治的一部分。治疗六十九证,取七十多个经穴和少量奇穴。所取经穴多为四肢腧穴,很少取用背俞,这又是佚名氏《针经》的一个特点。
2 佚名氏《针经》可能出自何人之手
据《元史・窦默传》及《昭文馆大学士正议大夫窦公神道碑》等的记载,窦汉卿于金天兴元年(公元1232年)避乱于河南蔡州,得遇名医李源,通过李源习到师公李浩所传的铜人针法。此后不久,窦汉卿就撰写了传世名篇《针经标幽赋》,可见李浩所传的主要典籍就是这部佚名氏《针经》。然则这部《针经》会不会是李浩所撰?我认为不会。如果是李浩所撰,则在有关李浩和窦汉卿的传记(史书或地方志)中必有反映,可是却无有。倒是元末明初的学者贝琼在《清江贝先生文集》为我们留下来一点线索。《文集》卷11《送王瑞序》中记载:"余读《针经》,而知针之要,不出于八穴。……通其术者,金季则有全真赵魔哥,皇元则有丘长生真人。真人以授窦文贞公。"又卷10《医镜密语序》也记载:"窦文贞公得丘长生之传,而大显于中朝。"贝琼提到的赵魔哥,就是金代的赵抱渊,乃是道教全真道创始人王重阳在陕西收的弟子。王重阳后来到山东创立全真道,又收了丘处机(长春真人)、马钰(丹阳真人)、刘处玄(长生真人)等七大弟子,世称北七真。马钰与赵抱渊一样,既是全真道的重要传人,又是高明的针灸医生,边传道边为人治病。从赵抱渊、马钰和"丘长生真人"的特长,可见全真道的早期人物长于针灸者不在少数。"丘长生真人"何许人也?无文献可考,既然也是全真道的早期重要传人,因而不能排除贝琼将丘处机与刘玄二人的道号书写错位的可能性。然而窦汉卿的生平经历表明,他并不曾与丘处机或刘处玄相遇过,所以所谓"得丘长生之传"当另有其他缘故。按贝琼乃是窦汉卿的再传弟子王瑞的朋友,对于窦汉卿的学术渊源必有所闻,而且又曾参与纂修《元史》,其言不应与《元史》相抵触,必然另有根据。考李源与其父李浩,乃山东滕县人,都以医见长。据康熙《滕县志》载,李浩于"元初,常往来东平间,为人治病,决死生,其验如神。"而山东正是全真道的发祥地,金元时期在滕县就有不少全真道的传人。据此,我猜测李浩掌握的铜人针法,实际上是来源于全真道,传授者就是"丘长生真人",窦汉卿则是通过李浩间接地"得丘长生之传"的。通过考证从"丘长生真人"到李浩,再到李源、窦汉卿的授受脉络,使我们不能不想到佚名氏《针经》的撰者,很可能就是这位"丘长生真人"。
3 佚名氏《针经》与许希的关系
据《宋史・许希传》记载,许希是北宋仁宗(公元1023~1063年)时的著名针灸学家,曾因以针刺抢救仁宗皇帝的危证而医名远扬,著有《神应针经要诀》一书,已佚。佚名氏《针经》虽非许希所撰,但有不少内容却是源于许希的著作。这从佚名氏《针经》佚文及窦汉卿学派的特色可以得到证明。
证一,《针经》直接引许希著作之文。如《针经摘英集》治五噎用通关穴下载:"许氏云:此穴一针四效:凡下针后良久,先脾磨食觉针动,为一效;次针破病根,腹中作声,为二效;次觉流入膀胱,为三效;然后觉气流行入腰后肾堂间,为四效矣。"又如《针经摘英集・折量取腧穴法》云:"或有人手长身短,或身长手短,或人长胸腹短,或人短胸腹长,揣穴尤宜用意。"此段虽未言出处,然对照《针灸资生经》卷二《点穴》所引:"许希亦云:或身短而手长,或手短而身长,或胸腹短,或胸腹长,或瘠或肥,又不可以一概论也",两者如出一辙。
证二,王执中评论:"《许希针经》之穴,既与诸经不同,其名又异,如兴龙穴之类是已。"今观《窦太师秘传》,收载奇穴较多,而且其中就包括兴隆穴(即兴龙穴)。《针经摘英集》所载,也具有前述特点。
证三,《针经摘英集》云:"凡痛勿便攻之,先以正痛处针之,穴名天应穴,针名决痛针。"又《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一百二十穴玉龙歌》曰"混身疼痛疾非常,不定穴中宜细详,有筋有骨须浅刺,灼艾临时要度量。"注云:"不定穴,又名天应穴。"两书都载天应穴,可见同出于佚名氏《针经》。然寻根溯源,此法实源于许希。如《针灸资生经》治产后余疾引许氏言:"妇人产后浑身疼,针百劳穴,遇痛处即针,避筋骨及禁穴。"显而易见,此处所谓"遇痛处即针",实际就是天应穴。
证四,据《宋史》载,许希以扁鹊为师,以"神应"为书名--《神应针经要诀》。窦汉卿所撰《玉龙歌》首句亦云:"扁鹊授我《玉龙歌》",窦汉卿的再传弟子王国瑞亦以"神应"为书名--《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
以上四方面的材料证明,被窦汉卿及其门人推崇的佚名氏《针经》,其学术渊源至少有一部分出于许希。
(收稿日期:20010412,马兰萍发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