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国人年度感受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国人年度感受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2013年,中国人的最大感受是“累”:有人“身累”,有人“心累”,有人“特别累”,还有人“越来越累”……当然,也有少数人“累并快乐”或者“累并幸福”着。

2013年1至10月发生的大事件中,国人关注并记住了哪些?哪些事情让他们感到振奋?哪些事情又让他们感到忧虑?诱发国人怎样的心理呢?

七年之“累”

已经连续7年了,在每年年底做年终总结的时候,习惯于回顾一下年度感受的李艳,都会有些伤感,因为她觉得自己太累了。

这个家境不错的成都姑娘从小就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父母亲戚都很宠她,但她却有着一种不甘于平淡、不甘愿享受、喜欢争强好胜的性格,初二的时候去北京旅游,游览了颐和园、长城,参观了北大、清华后,她就做起了“首都梦”。后来,李艳考上了北京的一所重点高校,毕业后留在了北京,进入一家外企工作。

从那以后,李艳就过上了每天早出晚归、租房子、挤地铁的生活,工作的第一年,她就感到了一种无法形容的“累”,但她想,反正自己还年轻,这点累算什么!于是,咬咬牙,她又开始奋斗了。

但北京的生活并没有李艳在过去的“梦”中想象的那么轻松,随着年龄的增大,在一次次和家人的长途电话交流中,“找对象”、“结婚”、“生孩子”被提及的次数越来越多了,父母担心她成为“剩女”,催她赶紧找对象、结婚,然后赶紧生个宝宝,老家邻居的孩子、父母同事的孩子,在此时此刻,都成了父母“教育”李艳时,列举出的好榜样,而以前,她们都只有羡慕李艳的份儿——家境好、漂亮、优秀、名校毕业、外企工作、留在了大城市北京……

但“漂”的滋味只有李艳自己清楚,2011年,李艳终于结婚了,但她并没有那种成家之后的安稳感,父母的心也并没有踏实下来——因为李艳和老公还没有买房。李艳的老公也是四川人,老家在绵阳,虽然李艳和老公的家境在当地都还算不错,但若在北京买房,还是比较艰难,而且,这两个要强的孩子都不愿意让父母掏钱。

于是,李艳和老公都过上了“越来越累”的生活,他们要考虑将来有了孩子怎么办、长期租房是否现实、没有北京户口的生活会不会越来越艰难……“越来越累”的同时,李艳还真切地体会到了究竟什么才是“心累”。

今年年初,李艳和老公终于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他们回成都发展了。“本以为成都的生活能轻松些,但没想到,离开家乡这么多年后,再回去的时候,已经找不到原来的那种轻松、悠闲的感觉了。”2013年年末,李艳不停地抱怨:“今年的感受还是累!”

全国人民大多很累

累,并不是李艳一个人的感受,在全国的调查中,“累”字成为了出现频率最高的字。并且,人们呈现出各种各样的“累”的感受:有人“身累”,有人“心累”,有人“特别累”,还有人“越来越累”……当然,也有少数人“累并快乐”或者“累并幸福”着。

中科博爱北京心理医学研究院院长傅春胜分析认为,“累”是一部分中国人迷失了自我价值观的表现,当自我价值观迷失的时候,人们就会缺乏生活目标,甚至不知道“我是谁”,这个时候,就会不知道我们每天在为谁做事情,也不知道我们为什么做事情。“另外,社会生活的一些不确定性会让人们内心的不安全感增强,内心不安全会造成一定程度上的退行,例如三十多岁的人,本应该结婚生子了,却因为没车没房而不能结婚,这种不由自主的退行会造成压力源的增强,心里自然会不舒服,人们往往会用‘累’字来表达这种不舒服。”

一首被称为“音乐版的‘蜗居’”的歌曲《累啊累》,唱出了不少中国人的心声:房价越来越高累啊累啊累、钞票越来越少累啊累啊累、每天地铁公交累啊累啊累、老婆还没找到累啊累啊累……

调查发现,不仅北京人、广东人普遍感觉累,在人们心目中还算是比较休闲的地方四川,以及经济相对欠发达的甘肃,人们也都喊着“累、累、累”。

此外,在河南、江苏、湖北、陕西、天津、海南、海外,“累”也是被提及最多的感受,黑龙江人更是用东北人特有的幽默表达了他们的真实感受——老累了。

在云南和湖南进行调查访问的时候,更多是充满正能量的词汇。云南人虽然也提到了“压抑”这个词,但他们更多地表达的是“幸福快乐”和“满足”。

湖南人则表现出了对生活的热爱,提到的是“平安”和“幸福”。此外,湖南人也有“累”的感觉,他们还用“愁婚”、“恨嫁”等词来表达了对婚姻生活的向往。

累,只是国人普遍的年度感受之一。调查中,除了“累”之外,“淡”、“好”、“忙”、“烦”等感受也被频频提及。

傅春胜建议大家,当有“累”、“淡”、“忙”、“烦”等感受的时候,可以静下心来,更好地觉察自己,给自己的心理放个假,促进内心的和谐,让我们的灵魂跟上自己的脚步。

最振奋事件

调查显示,在“最让国人振奋的2013年大事件”中,排在首位的是“神舟十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其次是“国务院决定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再次是“农村大病保障扩容”。

傅春胜认为,这三大事件都可以增强公民对国家的认同感,同时这种认同感的增加还会给公众带来尊严感和安全感,提升人们的信心,给人们以力量。

有分析认为,如果说“神舟十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能给予群众自豪感,那么“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和“农村大病保障扩容”,是对广大弱势群体的强烈心理不平衡的再平衡,是一项基于大多数人利益的给予性保障,可以给予群众一种安全感。这是社会心态稳定中起作用的最基础部分,也是心理需求中最迫切的问题。

最忧虑事件

在“最让国人忧虑的2013年大事件”中,排在首位的是“雾霾天气频发”,其次是“山西男童被挖眼”,再次是“我国首度公布的官方基尼系数显示,中国的基尼系数是比较高的,收入差距问题相当严峻”。

“前两件事涉及到我们的身体,贫富差距的增加涉及到我们的生存现状。这三件事情的共性是靠我们自身的力量难以驾驭、缓解,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我们的安全感。”傅春胜分析说。

“我国首度公布官方基尼系数,显示中国的收入差距问题相当严峻,是政府对现实的正视,这是一种唯物主义态度。正视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把贫富差距缩小,尤其是让低收入者分享国家发展红利,应当成为一个紧迫的现实问题,这也是当前社会心态调整的根源。

山西男童被挖眼事件是一件震撼人心的恶性事件,该案件初期的影响在于人们对当前社会‘人性’泯灭的悲痛,许多人对社会道德沦丧有一种‘天塌下来’的悲伤。其实单一事件并不可怕,任何社会、任何国家都有恶性案件,但是如果同质化案件高发,就非常可怕了,就不能不查找社会根源了。经济高速发展,对利益的追逐,必然会出现社会道德感下降,而这种下降不能突破底线、不能出现潮流、不能挖出深坑,更不能让社会无法前进。”

工作上遭遇不公最易引发心理失衡

对于中国公众而言,什么样的事情容易引发他们的心理失衡?

参与调查的受访者普遍认为,“工作上遭受不公平待遇”最易引发心理失衡。此外,表示“买不起房”、“无法得到满意的收入”、“婚姻家庭生活不幸福”和“被人歧视或遭受侮辱”容易引发心理失衡的人也比较多。

工作上遭遇不公不仅会引起心理失衡,还会引起抱怨。一项关于职场抱怨状态的调查报告显示,65.7%的职场人表示自己一天抱怨次数在1~5次。

然而,职场抱怨,只是生活抱怨中的“冰山一角”。有媒体形象地总结道,“如果要用一个词来概括当今中国人的情绪,10年前大概还是‘失意’,10年后的今天,‘失意’已被‘抱怨’所替代”,“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竞争加剧,抱怨不再是‘弱势群体’的专利,而渐成一种全民心态”……

去年从世界银行卸任回国的学者林毅夫在今年一次发言中,感慨回国后发现社会和舆论界不满的情绪比以前激增,焦点在于对“国进民退”的不满、对房价高涨、环境污染和贫富差距的担忧与抱怨。

当我们的心里充满怨气的时候,自己是否也可以调整?答案当然是肯定的。这里有几种有效的调节方法:一是正视现实,二是相信正义,三是走正常渠道,保持理性理智。而公众对于心中怨气的缓解模式则更加“生活化”,他们表示,最常用的缓解方式是自我疏导、转移注意力、参加运动唱歌等休闲活动、找亲朋倾诉等等。

如果我们避免了抱怨,把用于抱怨的时间节省下来,不就有了更多的时间去做我们发自内心愿意主动去做的事情了吗?而这样的生活,才更会充满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