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陕西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工作站评估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陕西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工作站评估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2009年《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工作站评估办法》首次,陕西立足于自己的实际情况,结合国家评估,开展了全省博士后流动站和工作站的评估,从一定程度上创新了评估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基于项目绩效评估的构成要素和利益相关者理论,采用问卷调查等方法,通过不同角度对陕西省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站评估进行较深入的分析。研究表明,目前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工作站评估工作存在评估定位不清晰、评估主体不充分、评估结果使用不够、信息收集不合理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相应改进措施。

【关键词】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绩效评估;陕西

1. 引言

(1)中国博士后制度建立二十四年来,博士后工作从具体国情出发,学习借鉴国外有益经验,建立了一套符合中国国情的比较完备的博士后管理制度和灵活的运行机制,形成了学科专业齐全、部门和地区分布广泛、产学研结合日益紧密的博士后工作体系。目前,已经造就了一支年轻、富有活力的博士后人才群体,促进了学术交流和相关学科、交叉学科、前沿学科的发展,在我国经济社会特别是科技教育事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明显的作用。

(2)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工作站评估是国家主管部门对其建设与管理的重要手段,是对其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及所要达到的目的、价值或效果、效率进行综合评估或估量的过程。其目的在于通过系统、有效的科学评估,获得有关未来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工作站的发展途径、重要研究方向、资源分配方案等一系列有助于实现科学管理的重要依据,最终全面提高博士后制度在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与使用方面的效益和质量。

(3)陕西省是全国首批博士后工作试点单位,截止目前有博士后流动站109个,企业博士后的工作站是58个,涉及工学、理学、医学、经济学、文学、军事学等9大学科门类,涵盖了46个一级学科,设站的规模全国排名第四。在吸引和培养高层次人才、取得较高水平研究成果、提高企业科研和技术创新能力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国家在《博士后“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支持西部地区博士后事业的发展”,“在日常经费资助,博士后科学基金择优资助等方面予以倾斜,鼓励博士到这些地区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总之,陕西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工作站在全国具有重要地位和典型的代表性,其评估工作也占有重要的位置。

图12. 陕西省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工作站的评估

2.1 陕西博士后流动站和工作站评估现状。在中国博士后制度的大框架下:政府主管部门,提供生活服务和成果交易平台;流动站,提供学术交流平台;工作站,创新成果的需求方;博士后,创新成果的供给方;博士后合作导师,科技资源方法的提供者。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工作站评估的利益相关者分析如下(见图1)。

陕西省自2005年开始实施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工作站评估。2009年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开展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站评估工作的通知》,陕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对这项工作进行了新的部署。现将陕西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工作站评估工作从按照评估构成要素的评估对象、评估定位、评估指标、评估主体、评估组织者、评估数据收集和评估结果使用等七个方面做简要的概述,如表1所示。

表1 陕西省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工作站评估体系

2.2 陕西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工作站评估的实施(见图2)。

2.2.1 评估方法。评估工作由博士后工作主管部门组织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站按照评估要求先进行自我评估,各设站单位对照博士后评估指标体系,从流动站(工作站)建设、博士后研究人员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科研项目及科研成果四个方面开展自查、自评,填报评估数据,并组织本单位博士后研究人员、博士后合作导师开展问卷调查,各设站单位主管部门签署意见后将评估结果报送省人社厅。省人社厅在单位自评和数据填报阶段,采取网上办公、电话释疑等措施,督促、指导各参评单位开展自评工作,实时检查、了解设站单位工作进程,各单位材料汇总上报后,进行评估数据整理,对其中重点数据、有疑问的数据,结合平时掌握的情况和各单位实际,通过全部实地检查的方式进行核实,并按照《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评估指标计分办法》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评估指标计分办法》,对各参评单位的评估数据分类汇总、统计计分进行排序。省人社厅根据得分和排序情况,召开评审协调工作会,最终填写对参评单位的管理工作评价意见,得出评估结果,形成评估报告,并对不符合设站条件的单位提出处理意见,将参加全国新设站评估工作的站的评估材料报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对评估材料进行总评后确定评估结果。

图2 2009年陕西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工作站评估流程2.2.2 评估程序。

(1)准备阶段。主要工作:省人社厅制定评估工作实施方案,对参评单位进行动员部署并组织培训。

(2)数据填报与自查阶段。参评单位按照《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评估指标体系》、《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数据汇总材料上报清单》的要求,认真如实统计、填报数据,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自评和评估材料上报工作。

(3)数据整理与核查阶段。省人社厅汇总各参评单位材料,对上报材料和数据进行核实,对重点数据、有疑问的数据进行抽查。对核查项须检查设站单位提供的书面证明材料。组织对参加评估的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站进行有针对性的实地检查。

(4)数据统计与评定阶段。省人社厅按照要求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分学科,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分行业类别汇总、统计和计分。根据参评单位日常工作情况,提出评价意见。按照《评估数据汇总材料上报清单》的要求,将评估数据及结果报人社部。

2.2.3 实地检查。

(1)组织机构。省人社厅组织成立省博士后评估工作检查组。在设站单位中抽调专业领域内知名专家和业务水平高、有责任心、有经验的管理工作人员组成。

(2)检查方法。首先,组织各检查组全体成员进行集中培训。统一进行评估工作的材料核查、统计、汇总。分析研究并制定出实地检查的重点关注要点和程序。其次,分组实地检查。由各组实地有针对性地对上报材料及支撑材料进行认真核查、汇总,实地检查将视需要要求被检查单位即日提供相关指标的书面证明材料原件或加盖单位博士后工作主管部门公章的复印件。填写对参评单位的管理工作评价意见。最后,召开评估协调工作会议。各组汇总评估结果,分行业类别汇总、统计和计分形成评估报告,确定评估档次,并对不符合设站条件的单位提出处理意见。

(3)上报数据。按照国家要求的表格统计汇总上报国家评估报告和电子版汇总材料。

2.2.4 评估主体。根据国家《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工作站评估办法》规定,评估所有数据由调查问卷统计而得,调查问卷的填写者为: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工作站的设站单位、流动站和工作站、博士后合作导师和博士后研究人员。问卷的填写者构成了评估的主体。

2.2.5 评估指标。博士后工作评估指标体系由流动站、工作站评估指标,流动站、工作站评估指标等级标准,流动站、工作站评估指标内涵细化说明,流动站、工作站评估指标计分办法四部分构成。

(1)流动站、工作站评估指标。指标里“流动站(工作站)建设”一级指标,包括“工作措施及制度建设”、“学术环境营造”和“流动站(工作站)管理水平”三个二级指标。从制度建设、学术氛围、科研条件、人才培养使用、管理水平几个侧面考查流动站、工作站的建设情况。在“流动站(工作站)建设”指标里,基本都是考查环境的指标,包括制度环境、工作环境、学术环境、生活环境等,这里不仅包括硬件环境,也包括软件环境。因此,在设计这一指标时,着重从对设站单位人才队伍建设、学科和科研发展的促进作用、制度建设、博士后科学研究的开放性和独立性、博士后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以及设站单位博士后工作管理人员的服务精神和质量等方面对进行考查。

(2)流动站、工作站评估指标等级标准。指标等级标准是对指标情况等次的划分,也是指标评价计分的依据。定性指标一般划分为三档,定量指标分固定档次和线性增减两种类型。其中,定性指标的内容反映在合作导师和博士后调查表中,不同指标等级与调查表的不同选择相对应。在计分时,根据不同的等级确定相应的权重并设计相应的计算方法。

(3)流动站、工作站评估指标内涵细化标准说明。通过对统计数据的概念、时间范围等的具体界定,使各参评单位在进行自评工作时对指标概念、时间等方面按照相同的标准、口径进行统计,从技术层面保证数据的公正性、准确性。

(4)流动站、工作站评估指标计分办法。根据评估目的和实际需要,为各指标赋予不同的权重(分值),并通过评估技术中常用的技术方法计算分数,最终得出评估结果。

2.2.6 评估信息收集。

2.2.6.1 信息收集方式。

(1)信息收集对象。主要有4个,即各流动站和工作站设站单位、流动站和工作站、博士后合作导师、在站博士后以及曾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并至调查之日止已出站的博士后。根据4个调查对象的具体情况和调查目的,设计不同的调查问卷,即流动站:设站单位填写调查表、流动站填写调查表、流动站博士后合作导师评估调查表、流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评估调查表;工作站:工作站基本情况调查表、工作站博士后合作导师评估调查表、工作站站博士后研究人员评估调查表。

(2)信息收集范围。涵盖了陕西参评的所有流动站和工作站的博士后合作导师及博士后管理人员。

(3)数据处理。回收的所有有效问卷,陕西省人社厅、陕西省博士后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抽调30多家设站单位的各领域的专家和博士后管理人员,实地核查了评估数据,集中汇总、统计按照评分指标体系进行计分。由专人对调查表的原始数据进行录入和统计,再针对调查表所涉及的有关问题进行描述性统计与分析。

2.2.6.2 调查问卷设计综述。

(1)流动站调查问卷。

A.设站单位填写调查问卷。设站单位填写调查问卷主要包括调查对象的博士后工作措施、制度建设以及从期满出站博士后研究人员中选留教职员工的人数与录用教职员工人数比等3个方面。

B.流动站填写调查问卷。流动站填写调查问卷主要包括调查对象管理水平、博士后研究人员招收情况、博士后研究人员科研项目情况、博士后科研成果情况等四个方面。

C.流动站博士后合作导师评估调查问卷。流动站博士后合作导师评估调查问卷主要包括规章制度的宣传、执行情况、有关政策的熟悉程度和解答情况、管理人员的工作态度及效率情况、科研及生活条件保障情况等4个方面。

D.流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评估调查问卷。流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评估调查问卷主要包括博士后工作措施及制度建设、学术环境营造、流动站管理水平等三个方面。

(2)工作站调查问卷:

A.工作站基本情况调查问卷。工作站基本情况调查问卷主要包括工作站性质、工作站建设情况、博士后研究人员招收情况、博士后研究人员科研项目情况等4个方面。

B.工作站博士后合作导师评估调查问卷。工作站博士后合作导师评估调查问卷主要包括规章制度的宣传、执行情况、有关政策的熟悉程度和解答情况、管理人员的工作态度及效率情况、科研及生活条件保障情况等4个方面。

C.工作站站博士后研究人员评估调查问卷。工作站站博士后研究人员评估调查问卷主要包括博士后工作措施及制度建设、学术环境营造、流动站管理水平等三个方面。

(3)问卷发放与回收。调查问卷的发放陕西省人社厅关于开展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站评估工作的通知》,召开了评估单位管理人员参加的培训会,有效保证了问卷的填报质量和有效问卷率。

2.2.7 评估结果使用。评估结果使用保证评估活动不流于形式,促进绩效不断改进的重要手段。它能形成适当的压力,产生一定的动力,促进绩效的不断改进。评估结果使用是激励和问责的主要形式其方式包括公开公示、奖惩、配置资源、改进绩效、调整评估定位等。

(1)国家新设站评估结果不公布排名,只划分为合格、不合格两个档次,反馈到被评估单位,并以文件形式在全国范围内公布。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将对评估结果为不合格的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站提出警告并限期整改,整改仍不合格的,予以撤销设站资格。

(2)陕西省评估评估结果将划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档次,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将对评估结果,参照国家标准对不合格的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站提出警告并限期整改,整改仍不合格的,本次评估结果将予以备案,在下年度的国家评估中将直接使用此次评估结果。

3. 主要工作及研究启示

3.1 研究结论:首先,陕西省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工作站评估工作是有效和可行的。评估具有实用性,能够服务于各利益相关者,且成本效益和政策及人员的支持上都是可行的。其次,本次陕西省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工作站评估工作的合理性还有待提高。如何进一步优化评估过程,使程序更加合理;确保在合乎政策法律与学术道德的情况下,让评估更加人性化和合理化,是今后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工作站评估工作的重点。最后,该次陕西省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工作站评估工作结果的准确性尚待解决。目前,评估结果的准确性未得到应有的重视,仅仅是得到评估结果,相关分析很少开展,以致评估结果的准确性难以保证。根据上述研究结论,围绕构成要素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的改进有以下几点。

(1)评估对象改进。评估按照不同类别进行评估,具体将工作站可分为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军工企业、高新企业组;流动站分为社会学、理学和工学组。每次评估少评一点,工作量小,产出高。

(2)评估定位改进。从“为评估而评估”走向绩效改进。适应公共管理组织间合作和系统治理,各方加强合作,使全盘活起来。

(3)评估指标改进。通过评估所得主观数据明显发现原指标体系中存在冗余指标和显著区分指标,需采用更为科学的的设计框架。

(4)评估组织者改进。可改变评估的组织结构或变革组织者,例如采用多级委员会制,或邀请第三方机构独立组织。

(5)评估主体改进。引入新的评估主体,引入公众、第三方机构、专家学者等参与评估。第三方机构进行评估:减小工作量,上下级评估,评估中的接待,评审费,招待,讨价还价,大家都比较烦。

(6)绩效信息收集机制改进。采用新的信息收集方法,重点依靠全国博士后管理信息系统等,加快各类信息的收集和处理速度、降低成本并扩大来源。

(7)评估结果使用方式改进。适度强化使用力度和扩大评估结果的使用范围;同时,使用方式也逐渐丰富,包括社会公开、激励、晋升、绩效预算、问责等等。

3.2 研究方向。

(1)逐步下放评估权限,实行分级评估。市场经济发展促进了博士后工作利益相关者的分化,改变了单一的政府主体性。只有赋予博士后工作利益相关者参与管理的权力,维护切身利益的机会,才能充分调动各方的积极性,促进博士后工作的发展。随着博士后设站规模和人员数量的增长,分权管理不可避免。国家需要根据责、权、利相统一的原则,逐步建立起具有符合市场经济、更为高效的分级分类管理体制,同时逐步创造条件使评估社会化。首先,建立领域内的各类协调委员会,吸收和借鉴各方意见,共同讨论相关标准。其次,建立自治组织,进行自律、沟通交流,维护相关权益。再次,建立社会化评估机构,国家可以资助、委托社会组织或商业组织加强对评估和监督。最后,建立可靠的学术道德自律组织来判定相关各方有无违反各种规范。对于违反规范的个人或部门进行制度化的谴责惩罚,防止相应的投机行为。

(2)重视绩效评估。绩效评估是一种权力,也是一种压力,通过这种管理控制机制的调整与变化,可能解决中国博士后制度二十多年来由于政府主导,忽视博士后作为人力资源共性的而带来的某些体制上难以解决的问题,新形势下,要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工作站绩效评估进行评估,必须在新的环境和时间背景下,从重新定位相关利益相关主体的角度展开进行。这是下一步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人事部,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博士后工作“十一五”规划.2006.

[2]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司,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博士后工作统计资料.2009.

[3] 史万兵.博士后创新的科学基金政策分析与改进建议[J] .中国博士后创新论坛,2009.

[4] 潘晨光,袁媛,方虹.中国博士后制度的发展与创新[J] .中国博士后创新论坛,2009.

[5] 刘丹华.中国博士后制度的制度分析[D].浙江大学,2004.

[6] 刘兴春.改进博士后评估制度的初步探索[J].高教研究,2007(04).

[7] 杨晓蓉,刘兴春.中国博士后工作评估的发展与未来[J].高教发展与评估. 2005,(04).

[8] 吴建南,杨宇谦,阎波.政府绩效评价:指标设计与模式构建[J].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5).

[9] 陈博,赵同胤.创新导向的博士后管理制度改革探索[J] .中国博士后创新论坛论,2009.

[10] 耿杰.企业博士后制度研究[D] .华中科技大学,2006.

[11] 陈德均.信息不对称对我国博士后工作的影响及对策[D] .华中师范大学,2007.

[12] 李晓曼.我国博士人员特性与调查指标体系研究[D]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

[13] 王可俐,白晨光,邓绍江,李广智.试论博士后高层人才考核评价体系[J] .中国科技论坛,2008,(04).

[14] 周元敏.浅析博士后流动站评价指标体系[J] .中国博士后,2006,(06).

[文章编号]1006-7619(2012)10-25-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