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美国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及对我国的启示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美国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及对我国的启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目前我国还没有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在提倡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如何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和谐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是目前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课题。本文在简要介绍美国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设以和谐管理理论框架为基础的,有中国特色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主要建议。

[关键词] 美国 人力资源管理 模式 和谐管理理论

目前,世界各国差不多都有自己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模式,但比较典型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模式,主要是美国模式和日本模式。

一、美国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与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相适应,美国的人才市场也非常发达和完备,市场机制在人力资源配置中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在人力资源配置、运作等方面都体现出高度的市场化特征,企业对人力资源的需求完全可以通过人才市场得到满足。同时美国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体现出高度的制度化、规范化特征,对个人素质和技术要求、工作职责、个人分工、权利以及发生问题的处理等都有具体的规章制度。在美国,人才服务必须严格按照联邦和各州的法律运作。美国涉及人才流动和职业介绍的法律法规比较健全,如 《宪法》、《劳工法》、《雇员工作法》、《安全法》、《反种族歧视法》、《失业保护法》、《税法》等等。凡从事职业介绍及人才流动,都必须依法进行。美国企业将员工培训作为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极为重要的一部分。美国企业视人才为公司发展的第一决定力量,因此非常重视员工培训。一般只要员工在工作中有成绩、对公司有所贡献,美国企业都会鼓励和帮助雇员进行各个层次的培训和教育。

虽然美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着很多的优点,但是也存在着一些缺陷,主要表现为:过分强调能力主义、强调竞争,在某种程度上会强化员工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影响员工之间的互相帮助和支持,使企业内部很难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由于采用短期雇佣制,容易使员工产生短期行为。员工流动性大,企业职工队伍稳定性相对较差,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较低,对企业的长期发展不利。强调人力资源管理的刚性,忽视人力资源的柔性管理等。

二、建设和谐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模式的主要对策建议――基于和谐管理理论的思考

由国外典型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模式可以看出,建设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模式必须依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社会文化背景来进行,这与和谐管理理论的管理思路是十分吻合的。根据和谐管理理论的框架,建设和谐人力资源模式主要应当从制度和文化两方面入手,一方面要建立健全人力资源管理的制度体系,另一方面要加快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建设,增强人力资源的归属感与自我发展的信念。

1.和谐管理理论的基本框架

和谐理论的研究对象是有可持续发展特性的组织,理论基础是任何系统之间及系统内部的各要素都是相关的,且存在一种系统目的意义下的和谐机制。根据前面所叙述的和谐管理理论的理论框架可以看出和谐管理理论实际上是注重创造组织内外的和谐环境,以取得最佳管理效益的理论。

和谐管理的基本思路是:基于问题导向的“优化设计”与“人的能动作用”则互动耦合机制。这个机制就是管理哲学中“建构”与“演化”两类倾向的实现机理。并从人们对复杂管理问题的求解方法和管理哲学的“建构”与“演化”两个角度分析了则机制的可行性,因而提出了和谐主题、和则、谐则等核心概念。和谐管理采用了“问题导向”的分析思路,引入了“和谐主题”概念,其定义是:“组织在特定的发展时期和情境下,为实现组织长期目标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或要完成的核心任务。”和谐管理理论将“优化设计”对应于“谐”,而将“人的能动作用”对应于“和”。其中“谐则”定义为有关“优化设计”的机理、规律或者主张;“和则”定义为有关“人的能动作用”的机理、规律或者主张。“优化设计”与“人的能动作用”对应的工具和方法分别称为“谐则工具库”与“和则工具库”。和谐耦合定义为和则、谐则围绕和谐主题在不同层次间的关联互动,和谐耦合是在和谐主题下对和则、谐则关系的调解。

和谐理论的理论框架如果作用于人力资源,就是要做到 “以法治人”与“以德治人”相结合,建立法律法规、市场机制与文化管理相结合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2.建设和谐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模式的路径分析

(1)更新理念,正确对待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应当将人力资源上升到战略高度,将人力资源的管理纳入到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中去,真正将人力资源作为资源来使用。树立人才理念,实施文化管理。文化管理是一种新兴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是对现代人力资源科学管理模式的一大超越。文化管理是指从影响人内心状态出发最大程度地开发人的潜能,具有以人为本的特点,采用自主管理模式,对人的影响深刻而持久,是一种高激励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等特点。人才理念就是人才不是被动地适应工作或岗位的需求,应当使人才具有更多的就业选择权与工作的自主决定权。同时,要树立“人人是人才”的观念。人力资源有着区别于自然资源的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在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中不可能建立完全量化的指标去衡量人力资源的效益。所以在制度与环境的共同作用下,每一个人都可以充分发挥其作用。作为政府部门和管理者,不能简单地将人力资源分为无用、有用、适用,而是应当根据经济发展的要求,将每一个人安排到合适的岗位上,真正做到人尽其才。

(2)创造和谐文化环境,实现人力资源与环境的和谐

人力资源管理的因素不仅包括管理者和被管理者,还包括环境因素,或者说人力资源管理要充分考虑具体环境和环境变化因素的影响。环境因素主要包括制度环境与文化环境。与制度环境相比,文化环境是一种软环境,建立起来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并且受历史因素的制约。文化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要素,也是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作用的关键环节。我国历史悠久,有着丰厚的文化积淀。应该在继承优秀文化传统的同时,着力解决好传统文化因素制约人力资源作用发挥的障碍,建设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新文化。文化环境建设的取向是,以优秀的传统文化为基础,以发展市场经济为导向,采取教育与自我教育的方式,倡导和培养全体人民规则意识、诚信意识、开放意识、危机意识和创新意识,形成求发展、与时俱进的社会风气,建设促进人力资源培养和作用发挥的新文化。

(3)坚持合理开发与有效利用相结合,使不同层次人力资源和谐共容

我国人口众多,从人力资源发展的现状来看,其基本特点是总量相对充裕,但质量不高,利用效率低下。在这样的形势下,我国人力发展战略从总体上显然应当遵循一种以有效利用为重点、坚持合理开发与有效利用并举的发展思路,无论偏重于哪一方面都不利于人力资源的持续发展。

所谓有效利用是指通过深化人事制度等人力资源体制改革,制定相关政策,促使现有的人力资源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改变目前人力资源利用率低的现状。所谓合理开发是指要通过教育、合理流动、科学配置等途径提高人力资源的质量。二者并举则是指从近期看,要提高现有人力资源的利用效率;从长期看,要充分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在保证效率的前提下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根据经济发展的动态合理开发人力资源,实现人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4)加强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消除城乡人力资源利用鸿沟

我国农村人口众多,要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必须加大对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力度。要加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目前需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要控制农村人口数量,二是要提高农村人口质量。在控制农村人口数量方面,主要是继续坚持计划生育的国策,控制农村人口数量的大幅度增长。加强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中重要的是提高人口质量。首先,要加强农村医疗保健与教育的投资,为提高农村人口质量打好基础。其次,要改革和完善农村的教育体制,建立大农村教育体系。农村教育体制改革的目标应当是建立农村大教育体系,将普通教育与技能教育结合起来,使其相互补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5)坚持政府与市场共同作用,促进人力资源和谐发展

目前我国在加强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方面主要有以政府主导为主和以市场配置为主两种。短时期内,政府主导型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是可以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的。但仅靠政府主导来推动人力资源的配置、流动、管理,远不能满足人力资源与用人单位间自主双向选择的需要,同时会出现不遵循市场规律办事,甚至出现在人才使用上的主观主义倾向。同时,仅以政府推动来进行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是缺乏可持续发展的动力的。从国外以及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经验看,必须让市场机制在调节人力资源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强调市场调节的主导作用,并不意味着完全排斥政府在人力资源发展方面应当履行的重要职能。因为仅仅依靠市场来发挥人力资源的作用也是不能达到人力资源的最优化配置的目的的。所以,我们必须坚持政府与市场共同作用,促进人力资源的和谐发展。

(6)加强人力资本投资,促使人力资源和谐进步

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建设公平的人力资源发展环境,是人力资源全面进步的重要前提。就人力资源发展的具体内容而言,今后的人力资本投资应注意两个问题:一是稳步增加投资规模,二是努力优化投资结构。扩大投资规模就是要加大在教育、科学文化、医疗卫生、职业培训等方面的投入。为此,必须增加地方财政的投资比重。但政府投资是有限的,在医疗保健、教育投资严重不足的情况下,仅靠政府投资远远不能满足需要,所以在增加政府投资的同时,要努力寻求多层次、多渠道的投资来源。这种投资来源的多元化将有助于我们克服目前资金短缺的矛盾,保证适度的总量规模。

在保证一定的总量规模的前提下,必须优化投资结构,使有限的资金产生较高的效益。例如在医疗保健投资上,要加大社会保障的力度,目前正进行的医疗体制改革中,应更多地关注低收入阶层与弱势群体,以保证人力资源的基本质量。再如在教育投资中,必须改变目前教育发展的城乡间、地区间的不均衡现象,加大高等教育及职业培训投资的力度,在高等教育投资中,应加大市场急需专业的建设。在职业培训上,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力度等。

(7)完善人力资源制度体系,形成和谐人力资源发展氛围

人力资源作用的发挥必须在一定的体制下才能实现,目前的一些人事、劳动制度还有不适应人力资源作用发挥的地方,因此加快体制改革是刻不容缓的。根据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经验,必须加快人事制度、工资制度等关系到人力资源配置和流动的体制改革。在体制改革的同时,应当加快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制度体系建设。制度是约束人力资源各种行为的规范。完善人力资源制度体系,主要包括人才立法、规范人力资源市场等。比如:建立统一规范的人才市场;实现技术资格认证的统一管理;规范吸引人才的制度,在大力吸引急需人才的同时,要严把质量关,建立人才测评制度等。只有制度建设与文化建设双管齐下,才能真正建成和谐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模式,实现人力资源的良性循环,真正持续地提升人力资源的质量,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和谐人力开发与管理的目标应当是:通过政府与市场的双重调节行为,一方面完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制度建设,另一方面建设好具有中国特色的符合当前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需要的文化环境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和谐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模式,培养一支能够推动经济不断发展和振兴的人力资源大军。

参考文献:

[1]席酉民 尚玉钒著:《和谐管理理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

[2]席酉民等:《和谐管理理论的研究框架及主要研究工作》,[J].管理学报,2005年B第2期

[3]席酉民 韩 巍 尚玉钒:《和谐管理理论的概念、原则及框架》,[J].管理科学学报,2003年第8期

[4]梁 挺:《人力资源和谐管理问题刍议》,[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3期

[5]周建波:《运用和谐管理理论激活我国的人力资源管理》,[J].学术交流,2005年第8期

[6]张孝远 陈凯华:《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和谐运行的动态模型》,[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5期

[7]高日光 王碧英:《人力资源“和谐管理”模式研究》,[J].科学与管理,2006年第2期

[8]吴红梅:《国外人力资源管理研究回顾与展望》,[J].外国经济与管理, 2004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