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记者要成为学养深厚的传播者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记者要成为学养深厚的传播者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数字化信息时代传媒业激烈的竞争和受众需求的变化对媒体及其从业者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新闻记者除了应具备一定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学问外,还要有丰厚多学的修养。实践证明,学养肤浅的记者由于头脑不丰富,专业知识没有深度,相关知识没有广度,其采写的新闻作品就苍白无力,缺乏新意,没有高度。学养高深的记者由于博览广取,底蕴丰厚,高屋建瓴,富有睿智的洞察力,其采写的新闻作品充满着思想的张力和生命力。因此,新闻记者要想成为学养厚的传播者,唯有不断加强自身的文化积淀,才能更好地担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才能当好党和人民的“喉舌”和“耳目”。

那么新闻记者怎样才能成为学养深厚的传播者呢?

把握精髓、深谙内涵是成为具有深厚学养记者的根本前提

新闻记者的学养包含的内容很多,它不仅仅是政治、理论、业务素质的简单相加,更不是知识概念的机械诵记。学养是体现在一个人身上的整体气质,一种非常自然的能够传递生命信息的书卷气。学养对人起着启迪智慧、增强悟性、提高品位的重要作用。其实学养无法用概念方法去解释。它是一种山顶展望的境界,一种纵览大局的胸襟,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一种水宽岸阔的气象,一种宠辱不惊的从容,一种慧眼独具的敏锐,一种饱含激情的冷静,一种内蕴外华的光辉,一种厚积薄发的顿悟,一种举重若轻的功力,一种踏雪无痕的姿态,一种我执我见的坚毅,一种随机应变的灵活,一种无怨无悔的追求。

我们在孔子的《大学》一书中,可以看到古人所推崇的学养的最高境界是“内圣外王”。他们主张内外兼修,主要包括“内明”和“外用”,即“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学问深时意气平”,他们认为人的学养修炼到内心里能够明白知性的德用,可以转化和调和不良情绪,并将内心的情绪归位到清明的本位,才是得合于天性自然之道。一个有学养的人,应该是“平凡之中的有着伟大追求,平静之中的有着满腔热血,平常之中的有着极强烈责任感”的人。

博采众长、兼收并蓄是成为具有深厚学养记者的重要因素

学养从博览群书中来,我们要善于读书。通过读书使学问潜移默化,融汇在血液灵性之中,成为你的素养和学养。只有知识背景丰厚,文化底蕴扎实,才能开合自如,不至于执著一念,捉襟见肘。一位满肚子诗文曲赋,有着丰富厚实的文化功底,举手投足散发着优雅芬芳的文化味且极擅语言表达的记者,总是有着一般人难以企及的魅力,正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

那么,浩瀚书海,生却有涯,如何在有限的生命中吸收书中的精华呢?这需要我们用心选择。这其中包括:《论语》、《老子》、《庄子》、《墨子》、《中庸》、《大学》等等,这些经过大浪淘沙,穿越时空仍能给人很大启迪的经典书籍应该是我们的首选。我们也可以在经典的诵读中收获精彩的人生。在用心品味的阅读中我们的语言会在不知不觉中变得很美;在坚持不断的读书中我们的心胸会在不知不觉中变得开阔;在日积月累的积淀中我们的文化底蕴会在潜移默化中变得深厚,在“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筛选中,获得精深的真知灼见,从而拥有“博百家所长,为我所用”的读书情怀。古人云:“水之积厚了,载大舟才有力;风之积厚了,承大翼才有力。”学养高了,什么理念都能辩识和理解,什么方法都能学会和贯通,什么采访素材都能驾驭和使用。

善于自省、乐于酌悟是成为具有深厚学养记者的必要条件

自省实质上是一种自责后的警醒,是一种内省后的明白,是一种思考后的觉悟。人生为什么必须自省?因为人们常常被利欲所诱惑,在错误中不能自拔。自省能够使人辨明得失,在思悟中权衡利害,在酌悟中知道进退。一个不善于反省的人,已经过去的,他不明曲直,不知正误;正在经历的,他患得患失,处险而不察。如此人生,岂能不平庸?岂能不困顿?因此,人生中最需要补习的功课,就是学习自省;最容易引导你成功的智慧,就是时时进行自我反省。

在中国传统的儒家观念看来,堪称是社会中理想的人格楷模。在《论语》中,孔子提出了“吾日三省吾身”的著名论点,总结出自我修养的方法:“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战国时荀子更是把“自省”和学习结合起来,作为实现知行统一的一个主要环节。他在《荀子・劝学》中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号称宗圣的曾参也这样说过:“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可见,一个有智慧有道德的学养深厚的人是能将目光对准自己,敢于自省、善于自省的人。人类历史和成长经验告诉我们:思想的火花常常在自省中迸现;人生的智慧常常在自省中悟出。一个学养深厚的人,无论正在经历着或将要迎来怎样的人生,都会以自思、自省的态度理智面对。一个人有了这样的人生智慧,他就会生活风光无限,生命精彩出色。

鸿致高远、蕴意饱满是成为具有深厚学养记者的品质特征

文是用来载道的,记者要有深厚的学识,写出的文章才有深度,才能达到“文质并茂”的境界。学养深厚的记者,因为有着极其宽阔的新闻视野,他能够让受众目极四海视通千里;因为有着极其丰富的新闻资源,他能够让受众心游万仞精骛八极;因为有着极其精妙的新闻智慧他能够让受众学在其中乐在其中。而缺乏丰富而广博的阅读的记者:由于新闻视野的狭窄他只能有一说一,只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由于新闻资源的短缺他只能照本宣科,受众只能获得有限的那一点知识,无法达到“举一反三”,其整体素质势必受到影响。中国卓越的新闻记者政论家、出版家邹滔奋,不仅有远大的政治抱负,而且学识渊博深邃,生活中的他性格乐观豁达,文学修养深厚,诗词歌赋俱擅,落笔成章,常有生花妙语。且值得称道的是,先生赋诗提笔,往往是一气呵成,笔沉墨实,毫无造作之处,并能注重虚实相间,巧拙构思。他用笔古朴厚重,起、行、收一丝不苟,笔到力到,宛畅自如,无拂掠之感。他的作品结字严谨细致,笔画布置得宜,正是在整饬中蕴涵飘逸。

“蓄久则盛,积深方茂。”就享受学养的收获而言,邓拓先生可称得上硕果累累、仓廪富足的了。邓拓的杂文是他举重若轻,大手笔写小文章,以小见大的艺术体现。《燕山夜话》被著名作家老舍称赞是“大手笔写小文章,别开生面,独具一格。”这反映了邓拓的杂文写作特色。《燕山夜话》写作时邓拓已经积累了三十多年的新闻工作和学术研究经验,有十分广博的知识素养、精湛的写作技巧和高度的理论修养。他厚积薄发、举重若轻,纵横驰骋,游刃有余,千字文里见功底。

厚积学养润其身,化作浓墨写春秋。历史是昨天的新闻,新闻是明天的历史。但不是所有的新闻都可以成为历史,只有那些负责任的、真实的、能够反映时代本质的、文笔很流畅的,又有很好文化积淀的新闻,才能成为后来的历史记载。有志于做新闻工作,就应该有志于使自己的报道留在党的新闻事业史上,留在共和国的新闻史上。这正是我们新闻记者讲求学养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作者单位:鞍山广播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