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鲧与禹:治水之法的千年公案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鲧与禹:治水之法的千年公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谈鲧、禹治水成败之因时,说鲧堙塞洪水而禹疏通水流是古文献中常见的。有的学者否定此说的真实性,认为此说“非原始之传说”,“此则战国时水利工程兴盛,水利经验渐富之结果”,是增益的传说。与之相反,另一种说法就是完全相信此说,这以徐旭生先生为代表。

徐旭生先生曾依据《国语·周语下》、《墨子·兼爱中》及《孟子·滕文公上》等篇,论证了鲧和其子禹治水成败的原因,是治水方法的不同:即修筑堤防与疏导河流。他说:

《尚书·洪范》说:“鲧陻洪水。”陻与堙同,是窒塞的意思。可是他怎样去堙塞,也不详悉。《国语·周语下》说得更详悉一点:“有崇伯鲧……称遂共工之过。”这就是说他所用的不适当的办法是沿用共工氏的旧法子,共工氏却是“欲壅防百川,堕高堙庳以害天下”,这就是说他想防治水流,就把高地方铲平,把低地方填高。这样的工作后人解释为筑堤防是对的。不过现在人一谈及堤防就会想到“千里金堤”一类的建筑,绵亘几百里,夹河两岸。其实这是古代所不能有的东西。……在各氏族的疆域里面兴师动众,建筑沿河的长堤,在当日的环境中是不可能的。……共工氏所发明,鲧所沿用的堤防(也就是鲧所作的城或城郭)大约就像今日北方乡间所筑的土寨子或叫做护庄堤。

共工氏同鲧虽说失败了,可是他们却积累了不少的经验,成了治水的世家。不想治水则已,想治水就不得不往治水世家里面找人才。大禹同四岳被举治水,利用他们家世的失败的经验,觉悟到从前所用枝枝节节的办法不能解决问题,必须大规模疏道。使水畅流,才有办法。

徐先生在其名著《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一书中,专辟一章《洪水解》来讨论大禹治水的问题。上面所引是他对鲧和其子禹治水方法的分析。另外他还作结论说:“鲧所筑的堤防不过是围绕村落,像现在护庄堤一类的东西,以后就进步为城,不是像后世沿河修筑的‘千里金堤’”;“大禹治水的主要方法为疏导,它又包括两方面:其一,把散漫的水中的主流加宽加深,使水有所归;其二,沮洳的地方疏引使干,还不能使干的就开辟它为泽薮,整理它们以丰财用”。另外,王玉哲先生也说:“最后,他(指禹)领导民众用疏导的方法,终于把洪水治平,立了大功。”其实,像徐先生、王先生这样继承古人之说并以堙塞和疏导来总结鲧禹父子二人治水方法之别,在近现代学人论文论著中甚多;而且现代大中学校教材也基本采用这种说法。

笔者认为不讲具体地域、时间,简单地搬用古人所说鲧用堙塞治水而禹用疏导治水是不对的。我认为,从不同地域不同时间来看父子二人采用不同的治水方法,问题才能豁然而开朗。首先,从情理上说,共工氏、鲧用堙塞的治水方式再差也不至于被流放,被治罪。其次,从地域范围上说,共工氏、鲧用堙塞的治水方式所涉及的范围不是整个“天下”,仅仅是为了自己的部族,这就等同于“以邻为壑”,保护了自己,却危害了别的黄河下游的部族,这是共工氏、鲧因治水方式犯怒天下的原因;而禹率领众多的部族治理所谓的九州洪水,所以取得了天下众多部族的拥戴。再次,从时间上说,过去研究鲧禹父子治水忽视了一个最重要的问题——二人治理洪水的时间问题。从鲧主持治水到大禹主持,是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水情在这期间发生了变化。

实际上,鲧治水之际,正是大洪水来临之初,《周语下》中记载,鲧以及四岳(辅佐大禹之人)的先祖在这一时期犯了“壅防百川,堕高堙庳,以害天下”的错误,这种作法必然会给河流下游的部族带来很大的危害,以至于遭到众多部族同仇敌忾,最终,共工部族被消灭,鲧也被打败而流放。然而这一时期有更好的选择吗?不要说尧舜时期的大洪水,就是1998年发生在长江流域的大洪水,以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尚且难以在初期治理,远在4000多年前的那场世界性的大洪水,以当时的条件,计将安出?且共工和鲧作为居于黄土高原的黄河中游一带的从事农业的部族,在大洪水到来时用修理堤防来保护自己部族的住宅和农田,原是应有之义。而大禹治水时大洪水已退,只需要疏通各条河道,使人们重返家园,安居乐业即可。于是就有了《墨子·兼爱中》中对大禹的盛赞:“古者禹治天下,西为西河渔窦,以泄渠孙皇之水;北为防原泒,注后之邸;呼池之窦,洒为底柱;凿为龙门,以利燕、代、胡、貉与西河之民;东方漏之陆防孟诸之泽,洒为九浍,以楗东土之水,以利冀州之民;南为江、汉、淮、汝,东流之,注五湖之处,以利荆、楚、干、越与南夷之民。”事实上,禹在治水过程中也曾修治河湖堤防,上文中的“北为防原泒”、“东方漏之陆防孟诸之泽”,这里的“防”就是指修治堤防。这些作法实际上与其父差不多,只是时机不同,致使产生不同的结果。

总之,大禹即便再厉害,治水方法再好,也不可能在大洪水来临的初期把洪水治理好;鲧就是治水方法再不行,也不会在大洪水平息之后还不能将洪水治理好。这才是二人一个把洪水彻底治理好了,而另一个却惨遭失败的根本原因。应该指出的是,这种对大禹治水认识上的错误是从汉代开始的。东汉汉安帝延光二年(公元123年)所立《开(启)母庙石阙铭》云:“昔者共工,范防百川。柏鲧称遂,其原。洪泉浩浩,下民震惊。禹大功,疏河写(泻)玄。”可见,东汉时人们已经认为大禹是在“洪泉浩浩,下民震惊”情况下“疏河写(泻)玄”的。由此而造成千百年的一种错误认识,以至于今天学者也沿袭这种错误说法,这是值得今天认真加以辨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