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议秋冬小麦播种的技术措施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议秋冬小麦播种的技术措施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小麦秋冬播种高产栽培技术主要是通过预防冻害和补救措施作为应变技术。小麦生产中的冻害类型主要有冬季冻害、早春冻害(倒春寒)和低温冷害。预防冻害的技术有多种,主要是选用适宜冬春性的品种、适期适量播种和提高播种质量,培育壮苗等技术。补救小麦冻害的应变技术主要有受冻后及时浇水和追施氮素化肥。

关键词:秋冬 小麦 播种 技术措施

近年来,小麦受旱、受冻的经验表明,播种前耕翻后或旋耕后进行耙压,或小麦播种后经过镇压的麦田,麦苗生长相对正常,受旱、受冻偏轻;反之,旋耕后没有耙压,播种后也没有镇压,造成耕层土壤暄松,很快失墒,影响次生根喷发,冬季透风,根系受冷受旱,死苗较重。因此,耕后耙压和播种后镇压是保苗安全越冬的重要环节。

一、精细整地

整地的目的是使麦田达到耕层深厚程度和土壤中水、肥、气、热状况协调,达到土壤松紧适度,有利于保水、保肥,地面平整状况良好,以便符合小麦播种要求,为保证全苗、壮苗及植株创造良好生长条件。总的原则是以耕翻(机耕)或少免耕(旋耕)为基础,耙、耱(耢)、压、起垄、开沟、作畦等作业相结合,正确掌握宜耕、宜耙等作业时机,减少耕作费用和能源消耗,做到合理耕作,保证作业质量。

1、耕翻。

耕翻可掩埋有机肥料、粉碎的作物秸秆、杂草和病虫有机体,疏松耕层,松散土壤;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孔隙度,改善通透性,促进微生物活动和养分释放;提高土壤渗水、蓄水、保肥和供肥能力。

连续多年种麦前只旋耕不耕翻的麦田,在旋耕的15cm以下形成坚实的犁底层,影响根系下扎、降水和灌溉水的下渗,应旋耕3年,耕翻1年,破除犁底层。

2、少免耕。

以传统铧式犁耕翻,虽具有掩埋秸秆和有机肥料、控制杂草和减轻病虫害等优点,但每年用这种传统的耕作工序复杂,耗费能源较大,在干旱年份还会因土壤失墒较严重而影响小麦产量。由于深耕效果可以维持多年,可以不必年年深耕。为此,对于播种前的土壤耕作可以2-3年深耕一次,其他年份采用“少免耕”,包括旋耕或浅耕等。

3、耙耢、镇压。

耙耢可破碎土垡,耙碎土块,疏松表土,平整地面,上松下实,减少蒸发,抗旱保墒;在机耕或旋耕后都应根据土壤墒情及时耙地。旋耕后的麦田表层土壤疏松,如果不耙耢以后再播种,会发生播种过深的现象,形成深播弱苗,严重影响小麦分蘖,造成穗数不足;还会造成播种后很快失墒,影响次生根的喷发和下扎,造成冬季黄苗死苗。

镇压有压实土壤、压碎土块、平整地面的作用,当耕层土壤过于疏松时,镇压可使耕层紧密,提高耕层土壤水分含量,使种子与土壤紧密接触,根系及时喷发与伸长,下扎到深层土壤中,一般深层土壤水分含量较高较稳定,即使上层土壤干旱,根系也能从深层土壤中吸收到水分,提高麦苗的抗旱能力,麦苗整齐健壮。因此,冬麦区小麦播种后应该及时镇压。

二、选用良种

1、根据本地区的气候条件,特别是气温条件选用冬性、半冬性或春性品种。近几年黄淮冬麦区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是:有的地方半冬性品种种植的区域偏北,经常出现冬前发育过快,在冬季或早春遭受冻害的现象;北部冬麦区应选用冬性品种,有的地区选用了半冬性品种造成冬季冻害死苗,在生产中应予以重视。

2、根据生产水平选用良种。在旱薄地需要选用抗旱耐瘠品种;在肥力较高、土层较厚的旱肥地,应种植抗旱耐肥的品种;而在肥水条件良好的高产田,应选用丰产潜力大的耐肥、抗倒品种。

3、根据不同耕作制度选用良种。麦棉套种,要选用具有适宜晚播、早熟特点的品种,以缩短麦棉共生期,也可以选用具有较矮、株型紧凑、边行优势强等特点的植株,以充分利用光能,提高光合效率。

4、根据当地自然灾害的特点选用良种。对于一些干热风重的地区应选用抗早衰、抗青干的品种,锈病感染较重的一些地区应选用抗(耐)锈病的品种,多雨、渍涝严重的南方地区其品种宜选用抗(耐)赤霉病及种子休眠期长的品种。

5、籽粒品质和商品性好。包括营养品质好,加工品质符合制成品的要求,籽粒饱满,容重高,销售价格高。

6、选用良种要经过试验示范。既要根据生产条件的变化和产量的提高,不断更换新品种,也要防止不经过试验就大量引种调种及频繁更换良种;在种植当地主要推广良种的同时,要注意积极引进新品种进行试验、示范,并做好种子繁殖工作,以便确定“接班”品种,保持生产用种的高质量。

三、播种

1、适墒播种

小麦播种时耕层的适宜墒情为土壤相对含水量75%-80%。在适宜墒情的条件下播种,能保证一次全苗,使种子根和次生根及时长出,并下扎到深层土壤中,提高抗旱能力,所以小麦播种前墒情不足时要提前浇水造墒。

2、适期播种

实践证明,冬小麦播种期与气温关系密切,一般冬性品种播种期为日平均气温16℃-18℃,半冬性品种为14℃-16℃,春性品种为12℃-14℃。培育冬前壮苗,一般要确保冬前有效积温达550℃-650℃。一般北部冬麦区9月底至10月上旬,黄淮冬麦区北部10月上旬,黄淮冬麦区南部、长江中下游冬麦区10月中旬至10月25日,西南冬麦区10月下旬至11月初播种。具体确定冬小麦播种适期时,还要考虑麦田的肥力水平、病虫害和安全越冬情况等。

3、适量播种

播量的合理确定,可以获得适宜的基本苗数,协调小麦生长发育与环境条件关系的重要环节是建立合理的群体结构,处理好群体与个体的矛盾。一般北部冬麦区适时播种的麦田亩基本苗控制在20万-25万,黄淮冬麦区北片为15万-20万,黄淮南片为15万-18万。播种时,日均温低于16℃以后,每推迟一天播种,基本苗增加1万左右,但最多不宜超过35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