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扑朔迷离话HTML5(上)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扑朔迷离话HTML5(上)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日前,来自孟买的创意设计团队Inventika Solutions为纪念乔布斯,利用html5和CSS技术制作了一款网页版iPod播放器(http:///demo/iPod/)(如图1)。不仅是外观酷肖第一代iPod,实际上这台“iPod”是可以像真的iPod一样操作的。

也许大家会觉得这个网页并没有什么非常神奇的地方。确实,如果我们用Flash做这样一个网页,是十分简单的事情。但这个网页没有使用任何插件,是直接在网页上绘图的,这就只有HTML5才能做到。

如果你无法看到或不能完整看到上面的网页,那也不用急,先让我们来揭开HTML5的面纱。

HTML5的来龙去脉

HTML意为超文本标记语言(HyperText Markup Language),是为网页创建和其他可在网页浏览器中看到的信息设计的一种标记语言。

1980年,Tim Berners-Lee为使世界各地的物理学家能够方便地进行合作研究,创建了使用于其系统的HTML。Tim Berners-Lee设计的HTML以纯文字格式为基础,可以用任何文本编辑器处理,最初仅有少量标记(TAG),易于掌握运用。随着HTML使用率的增加,人们便不满足只能看到文字。1993年,还是大学生的马克·安德生在他的Mosaic浏览器加入标记,从此可以在Web页面上浏览图片。但人们认为仅有图片还是不够,希望可将任何形式的媒体加载到网页上。因此HTML不断地扩充和发展。W3C(World Wide Web Consortium,万维网联盟)于1997HTML4.0,被广泛接受和使用,到现在已经有15个年头了。

HTML5是HTML的最新标准,目前仍在完善中。它的诞生得益于WHATWG(Web Hypertext Application Technology Working Group,超文本应用技术工作组),这个组织中的成员认为,此前以文档为中心的理念无法有效地满足现代Web应用的需要,HTML的改进应以互联网应用为中心,并在未来的Web世界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HTML5的目标是取代1999年所制定的HTML4.01和XHTML1.0标准,以期能在互联网应用迅速发展的时候,使网络标准达到符合当代的网络需求。W3C声称,将在2014年HTML5草案,正式标准将于2022年。

广义论及HTML5时,实际包括了HTML5、CSS3、JavaScript以及新的浏览器API所包含的整个Web前端技术。它希望能够减少浏览器对于需要插件的丰富性网络应用服务(plug-in-based rich internet application,RIA),如Adobe Flash、Microsoft Silverlight与Oracle JavaFX的需求,并且提供更多能有效增强网络应用的标准集。

2007年,乔布斯断言拒绝Flash并预言HTML5时代来临,IT行业也因此对HTML5产生了一股宗教热情。HTML5有着许多出众的特性,可以直接在网页上绘图、嵌入音视频、实现信息互动,可以跨越iOS、Android等多个平台,轻易地将网页应用转换成桌面应用……它俨然成了APP的终结者以及下一代移动技术的代名词。国内业界人士普遍认为,具有跨平台特征的HTML5将是开发标准的一次技术性革命。

HTML5与HTML4的重要区别

作为HTML4一个革命性的更新,HTML5具有一些非常重要的特性。

HTML5的CANVAS标签将允许直接在网页上用脚本绘图。这是一个革命性的突破。这将使得我们能抛弃Flash和SliverLight等插件,直接显示丰富多彩的图像和动画。而HTML4只能使用静态图片,也无法对图片进行调整。

HTML5支持用户直接在网页上进行交互。Contenteditabl属性允许你设定网页的哪一部分可以编辑。我们不只是能在网页上观看视频,而且可以和视频进行交互。这是一种振奋人心的功能。

HTML5突破了其作为标记语言的界限,增加了很多颇具实用价值的API。例如,Web SQL Database API可以创建数据库对象从而长期保留当前会话下的数据,为浏览器的离线工作扫清了道路。又如,File API可以使本地文件通过拖放的方式上传至网站,甚至还提供了一个接口来关联上传数据,从而提供显示上传进度和其他信息的方法。在这些API的共同作用下,无需客户端和插件,完全基于Web页面的应用程序已经指日可待。

HTML5拥有更加强大的图像功能。不仅大大加强了矢量图和位图,还内建了对3D技术的支持,以WebGL为代表的技术可以帮助HTML5提供硬件3D加速渲染,借助系统显卡在浏览器里流畅地展示3D场景和模型。

HTML5支持离线存储。所有的浏览器都有自己的缓存机制,但那些机制并不可靠而且难以控制。HTML5通过Application Cache接口解决了一些问题。这个技术显然至少有三个好处:用户可以离线访问你的Web应用;由于文件被缓存在本地,使得Web页面加载速度提升了许多;离线应用只加载被修改过的资源,因此大大降低了用户请求对服务器造成的负载压力。

HTML5新增加的audio和video标签,使得音频和视频就会像今天的文本以及图片一样,成为任何网页的标准部分。这意味着网页不需要加载任何播放器就能播放声音和视频,这将大大减少浏览器的工作负担,并提高用户的体验。这个变化导致的结果之一是,浏览器可以摆脱很多插件而独立运行。

HTML5引发的竞争

1.技术之争

虽然HTML5令人狂热,但我们不得不看到,普及推广HTML5并非一帆风顺。在这条大路上,第一个拦路虎就是Flash。到底是Flash技术优胜,还是HTML5更好?目前还不能得出定论。

Flash在过去的13年中版本从1.0发展到现在的11.5,逐渐成了互联网上最流行的RIA技术。在Web交互体验、音频、视频、游戏、广告、企业Rich UI等领域,都能看到Flash的身影。目前电脑上的浏览器安装了Flash插件的占97%以上,占有率高高在上。并且Flash支持后台自动升级,用户可以随时享受到Flash创新带来的体验,没有任何障碍。从图2,我们还可以看出Flash在不断进行创新,对于HTML5带来的富媒体支持,Flash同样势均力敌。因此,到底鹿死谁手,并不是我们想象得那么简单。随着HTML5在Open Web下的进化,加入了这些类型的功能,Flash有绝佳的机会和时间在重复的功能上做出改进,更加强化自己在富媒体领域的针对性地位。

HTML5基于Open Web的理念是完美的,但是Open的统一是要付出昂贵代价的。HTML5的交付和统一之路更加漫长,这不仅仅是技术的开放、标准更新换代的过程,更包含了令人匪夷所思的商业博弈在其中。

HTML5的成功尚需时日,Flash的占有率仍然高高在上。短时间内谁也无法奈何了谁。这下可辛苦了互联网企业,Flash与HTML5的争夺让他们已经开始做两手准备。现在最常用的办法是网站会自动识别浏览器UA,专门为苹果公司的设备提供一个H.264格式的视频,其余的设备则显示一个Flash播放器,里面也可以播放这个H.264格式的视频。这种状况将会长期存在下去,只要桌面级Flash不死,就会有大量的用户,因为无论是Flash还是HTML5,用户需要的都只是结果,而不是中间的过程。

当然,在移动互联网领域,HTML5与Flash的争夺已经有了结果。苹果的IOS系统从一开始就不支持在线Flash,Android从4.1版开始,也抛弃了Flash,微软的WMP系统也不再支持Flash。Adobe公司宣称已经放弃继续对移动互联网的支持。这是HTML5目前取得的唯一胜利。移动平台HTML5得以战胜Flash,主要是因为苹果等厂商对Flash的强硬态度,在移动平台上用户也没有太多的选择。HTML5将会逐渐取代Flash,未来HTML5将会得到更长足的发展。目前Youtube、Youku等网站都已经开始支持HTML5,使用Andorid手机的用户也大可不必担心,未来视频仍然可以观看,而使用iPhone的用户同样可以使用。

可以肯定的是,如果在PC端主流浏览器没有统一支持HTML5编码,普及性将无法和Flash相比。不管未来的走向到底如何,无疑将会引发一场硝烟弥漫的恶战。

2.标准之争

负责制定HTML标准的两家机构是WHATWG和W3C。当年W3C因为将重点放在XML和XHMTL上,对未来HTML标准编制缓慢,因此WHATWG应运而生。当时,绝大多数用户都希望使用HTML标准,而且希望能够改善这一标准。所以2004年,WHATWG就开始负责编写HTML标准。2007年W3C接纳WHATWG团队编写的HTML5标准,并成立了新的HTML工作团队。

近来,W3C和WHATWG在HTML5标准上的分歧越来越大。WHATWG专注于发展标准的HTML5格式及相关技术,并且可以不断地修正标准中的错误。而W3C则想根据自己的开发进程制作出“标准版”HTML5标准,颁布之后不容许更改,错误也无法修正。所以W3C和WHATWG决定分离,各自对自己的HTML5标准负责。这也意味着今后将会出现两个版本的HTML5,即“标准版”和“living”版(活标准)。

上面这段WHATWG官网上的说明,表明制定HTML5标准的两家机构已经分道扬镳,将各自制定出自己的HTML5标准。到底两个标准有什么区别呢?

通俗点说,W3C想要的HTML5是单一的、确定的标准。而WHATWG所开发的HTML5更像是一个“动态的”HTML5:WHATWG的HTML5标准不会固定下来,它会经常性地添加新特性或是进行改进。而各个浏览器和程序员需要做的就是跟上WHATWG的节奏。由于摆脱了W3C的程序步骤,WHATWG的“living”标准制定很可能会提速。

2011年1月,WHATWG的Ian Hickson为Web标准描述了一个新的发展模式:WHATWG将集中于演进“living”(活)标准,而W3C坚持使用传统的数字编号系统定义静态的“snapshots”(快照)。Hickson称,W3C的标准一旦制定后,即便出现错误也无法修正。但双方各有优势,WHATWG 不断地更新保证用户使用最新的体验,而W3C的标准的优势体现在专利授权、合同条款等方面。

在HTML5的视频格式标准上,Google和苹果发生了激烈的争执。Google认为苹果所支持的MPEG视频协议核心技术为苹果一家所把持,商业化程度这么高的东西绝然不能加入HTML5的开放标准中。于是Google在Youtube中大力推广WebM格式,和苹果针锋相对。WebM影片格式是以 Matroska(即MKV)容器格式为基础开发的新容器格式,里面包括了VP8 影片轨和Ogg Vorbis音轨,其中Google将其拥有的VP8视频编码技术以类似BSD授权开源,Ogg Vorbis本来就是开放格式。

HTML5标准的分裂,让它的未来又充满变数。

3.浏览器之争

HTML5的普及,另一个拦路虎是浏览器。如果大量浏览器不支持HTML5,则HTML5的普及更为艰难。互联网领域交锋最激烈的战场就是浏览器市场。微软、谷歌、苹果,还有一众大大小小的公司的不同浏览器被卷入这场似乎无休止的战争当中,谁都想从中分一杯羹。占据了浏览器的桥头堡,就扼住了互联网的入口,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360通过浏览器的优势,自推搜索引擎能在百度虎口夺食,证明了浏览器的威力巨大。

现在,对HTML5的兼容程度成为了衡量浏览器优劣的一个重要指标。特别是移动浏览器,更是已经进入跑分竞争。有些浏览器厂商甚至为了单纯得高分而牺牲用户体验,陷入了为分数而分数的怪圈。如果你想知道自己的浏览器对HTML5的兼容性,可以打开网站http:///进行测试。网站将给出当前浏览器能得到的分数。

截止到2012年10月10日,五大浏览器最新版本在HTML5测试中所取得的分数如下表所示。可以看出,Chrome对HTML5的兼容性是最好的。IE9也在紧紧追赶之中。

在全球范围内来看,Chrome在今年5月市场份额首次超越IE并且在接下来的时间保持领先,Firefox、Safari也分别占有23%、8%左右的份额。在IE中,IE9也逐渐普及,各个优秀的浏览器对HTML5提供了良好的支持。IE占统治地位的情景将成为明日黄花,HTML5将在浏览器市场掀起波澜。虽然离HTML5正式标准的还非常遥远,但伴随着HTML5标准的普及,或将带来整个浏览器行业的重新洗牌。

但是对我国来说,情况就不是那么乐观了。图3是我国今年9月分的浏览器市场份额情况。可以看出IE以近70%的份额占据了绝对的优势。更为遗憾的是,以Windows XP和Win 7自带的IE6、IE8又占近60%的份额,加上以IE为核心的360浏览器、搜狗浏览器及Maxthon等,起码有八成以上的浏览器无法正常浏览HTML5网页。IE6从21世纪初开始,十年如一日,至今仍在统治着人们浏览互联网的窗口,新型浏览器在中国举步维艰。浏览器直接制约了HTML5在我国的推广普及。

当然,在国际巨头纷纷鏖战浏览器市场时,我国也开始重视浏览器的研究。2012年4月12日,工信部网站公布2013年“核高基”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面向移动互联网智能终端的浏览器研发与产业化成为课题之一,成功入选企业有可能获得6900万元中央财政资金支持。根据最新的课题申报指南,国家将支持两家相关企业进行移动浏览器的研发及产业化,其中一家企业需要研发出支持移动智能终端的HTML5浏览器;另一家企业则要研发出安全可控的跨平台浏览器。国家的重视和扶持,能不能让我国自主研发的浏览器也在HTML5的大潮中占据一席之地?我们且拭目以待。

HTML5应用的崛起

正是因为HTML5具有如此多激动人心的优势,许多公司都纷纷押注HTML5。亚马逊用HTML5开发了一款基于网页的应用程序Kindle Cloud Reader,规避苹果对在iPhone和iPad上销售内容的相关规定。

“愤怒的小鸟”开发商Rovio Entertainment为该游戏开发了HMTL5版,无需安装应用程序就能玩。网络电台Pandora Media的网站也已用HMTL5重新设计,这使打开速度更快,而且更方便用户追踪其他用户的收听爱好。

据跟踪互联网技术的科技博客binvisions报道,今年第三季度最受欢迎的100个网站中有34%采用了HTML5。

国内因为落后的浏览器占统治地位,在HTML5的布局上还处于预热之中。比较成熟的应用只有互联网巨头腾讯开发的Q+()。Q+利用HTML5的离线缓存特性,开发了数款游戏和应用,可以在断开网络时使用。在移动互联网方面,国内领先的UC浏览器提供了对HTML5标准强大的支持,UC应用中心是目前国内移动互联领域最大最全的WebAPP应用平台,收录的HTML5应用数量已经超过了600款,活跃用户超过3000万,图4为UC浏览器的应用中心截图。

过去,浏览器只负责网页基本内容、格式的渲染和基础脚本(如JavaScript)的执行,更高层次的需求,如视频播放、游戏、声音效果等由第三方插件或者专门的软件来完成。但是,网络技术发展的大势所趋是瘦客户端与云计算的组合,在这个趋势下,更精简的客户端软件和更强大的浏览器能力已经成为业界的诉求。所以,HTML5的诞生并非偶然,而是时代的选择。

HTML5之所以会成为业界的焦点并成为HTML发展的必由之路,正是因为它再次夯实了HTML作为Web根基的地位。它抛开了臃肿的插件,强化了浏览器对HTML的理解能力,不仅是对用户浏览体验的革新,也是对网络浏览器技术比拼重新进行发牌。

HTML5的确极具价值,若HTML5标准得以确立,对互联网来说无疑是大大的福祉。然而,Flash、浏览器和各大巨头之间的厮磨直接拖缓了HTML5的部署步伐。HTML5的未来,我们可以用一经典语录来说明: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