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关注目标,关注过程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关注目标,关注过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武宣县实验小学 广西 武宣 545900)

【摘 要】高效的语文课堂的标志是:准确的教学目标定位和有效的目标达成。本文从如何正确把握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通过提炼教学主线,去枝叶,留主干,删繁就简,深入浅出,切实把握第一课时教学,从而实现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进行探讨,对一线教师如何打造高效阅读课堂提出了可供参考的建议。

【关键词】阅读教学;目标定位;有效性

综观目前各种级别和范围的观摩课、公开课、研讨课,大多数老师都喜欢选第二课时来上,很少敢于挑战第一课时。为什么老师们对阅读教学的第二课时情有独钟呢?究其原因,大概是老师们都认为第一课时只是学学生字、读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课堂上没有生动鲜活的东西,也缺乏情趣和应该具备的思维含量;而第二课时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意因素,能上出“阅读味”,课堂教学容易“出彩”。我个人认为,我们应该更多关注第一课时,因为第一课时,学生刚刚接触新的课文,“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第二课时的教学扫清阅读障碍”在整篇课文的教学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如何让第一课时的初读教学扎实有效呢?

1. 准确定位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起点和归宿,是教学活动的核心和灵魂,引领着师生的教与学,只有准确合理地定位教学目标,才能提高语文课堂效率,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通过对小学阅读教学“第一课时”的研究和关注,我们发现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老师们对第一课时与第二课时的区别,好似“云中望月,雾里看花”,感到模糊而朦胧,尤其是第一课时的教学存在着这样三种现象:一是“僵化”的模式化现象(即按一个相对固定的流程机械枯燥地教学生学生字、读课文、概括主要内容,课堂上没有生动鲜活的东西。)二是“越位”现象。本该充分让学生识字学词、读通文本的教学环节,居然一闪而过,而把大量的时间用在文本的情感挖掘与拓展上,导致了教学的越位,包办了第二课时的部分教学内容。三是“错位”现象。有的教师把第一课时变成了资料展示汇报课、识字课、书法指导课、朗读指导课……产生了“错位”现象。看到这些现象,我开始扪心自问,开始不断审视课堂教学过程,我们为什么而教?教什么?怎样教?让学生达到什么样的要求?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中有那些收获?经过不断自我质疑教学模式,不断改进教学的方法,我渐渐从刚才的一大连串迷误中找到了方向。对于这一连串问题,应该要明确:教什么比怎样教重要得多。因为一旦“教什么”偏离了语文的轨道,再丰富的过程准备,再精致的教学技术,也只能是天马行空,南辕北辙。况且40分钟的课堂是一个常数,如果目标太多,一节课上什么都想抓,结果是什么都没有抓住。所以,我们应该倡导的“一课一得”,就是强调每一堂语文课都应该有明确而集中的教学目标,力争让每一个学生在每一节课上都能有所获有所长进,通过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最终使课程总目标得以贯彻落实。

1.1 依据课程目标,准确定位教学目标。于永正老师主张一篇课文首要达成的目标就是每一个学生都能把课文正确流利地朗读出来。著名教育专家张庆、高万同老师常说,阅读教学要“强化初读,延迟开讲”;还说,“课文不读熟不开讲”。可见不管第一课时教法怎样改革,无论哪篇课文的第一课时,“保底工程”还是要夯实的,即一般有三项教学目标是必须达成的:(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部分词语;(2)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强调的是读通读顺);(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理清文章脉络。不同的是每个年段的教学目标侧重点有所不同,低年段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侧重字词教学,课文学习以识字学词为主,内容上略知大意,情感上培养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中年段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侧重理清课文思路,培养学生概括段意的能力。同时,了解段落层次、了解课文内容情感时,要与关键词、句、段结合起来。高年段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侧重培养学生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在此基础上把握语言文字的感情基调、表达方式以及运用迁移。

1.2 根据学生实际,合理调整教学目标。教材是由富有高度智慧的专家编写的,学习目标是由拥有丰富知识的教师制定出来的,我们总免不了站在自己的高度来理解、要求学生,依据自己的能力来设计教学目标。老师看起来似乎很简单的内容,学生却可能困难重重。如果我们制定教学目标仅仅依据教材,而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在教学中就会遇到麻烦,如教学目标过高,则造成教学中的“越位”,强人所难;教学目标过低,则造成教学中的“滞后”,低水平重复,最终造成课堂教学的无效低效。因此,要达到语文教学的有效,课前我们必须对学生的学习状况充分了解,关注学生的水平,学生已有的知识、认识和学习能力,找准教学目标的起点。学生已经会的,不需教;学生能自己学会的,不必教;教了学生也不会的,不能教。总之,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发展需求设计明确、集中、教学难度适合学生的课时教学目标。同时在教学中,要善于察言观色,敏锐地捕捉学生的课堂学习状态,从而及时地调整教学策略,逐步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

2. 有效达成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灵魂,一旦经准确定位合理调整,教学目标被制定下来以后,教师就要考虑落实教学目标的有效策略。下面就说说对相应的教学目标进行的具体操作。

2.1 创设情境,唤起阅读期待。正如于漪老师所说:“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铁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为此,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情境,用多种方法导入新课,拉开课文学习的序幕。比如,在教学《假如》这一课时,教师先向学生讲述了《神笔马良》的故事:“从前有一个贫穷的孩子,特别喜欢画画,而且他画得画特别逼真。有一天马良得到了一支神笔……”老师由娓娓动听的故事转到“假如你有一支马良的神笔,你会做什么?今天我们学习儿童诗《假如》”。学生对于老师精心设计的故事有了强烈的探索欲,必然开动脑筋,想象自己神笔在握会实现哪些梦想,最终在欢乐的学习氛围中使情知交融达到最佳状态。当然除了以上介绍的巧借故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的方法外,新课导入的方法还有很多,它没有固定的格式和方法,但不管采用哪种方法,都应该力求简约、省时、高效,有趣、有情、有度。

2.2 有效初读文本,整体感知课文。(1)通读全文。现在很多老师不注意对学生进行读通课文的训练,以致课文学完了仍有很多学生读书读得结结巴巴,一点感情也没有。所以在第一课时,我们要扎扎实实的落实读通、读准、读顺这一教学目标,只有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才有深入学习的可能。因为每个学生的层次不一样,为了达到人人读通读顺的目的,我们首先要放手让学生试读,让学生在读中动笔,标出段落号,圈出生字新词,难读句段,并通过交流提供解决的办法。当然,读通课文,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还需要教师作出细致到位的指导与引领;但对中高年段来说,学生一般都已养成预习的习惯,具备一定的预习能力,把字音读准的任务,学生在预习中基本可以达成,教师可以选取一些难记的字、难读的句子,加以指导。必须明确的是,初读时间的安排要适当,既不能“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也不能“拖拖沓沓”,即要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读书,又能在紧凑而到位的操作中,趁热打铁进入下一环节的学习,让学生始终保持兴趣盎然的状态,把学习活动引向更深。

(2)整体感知。根据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可以发现,绝大多数人的认知过程,都得经历一个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这么一个循环过程。根据这一特点,初读的设计也要简明扼要,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从整体出发,通过自己的主观认识,对文本进行全面而仔细的通读、理解,综合运用学的各种知识,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达到对文章有个整体的了解,为逐步深入文本,掌握阅读方法作好铺垫。如教学《玩出了名堂》,初读课文后,教师让学生围绕课题找出题眼“玩”,再围绕“玩”字说说课文告诉了我们哪些问题。学生热烈讨论后,教师引导归结为:①谁玩?②玩什么?③什么时候玩?④怎样玩?⑤玩的结果如何?然后,教师让学生带着问题细读全文;最后在学生回答正确的基础上再训练学生变换形式表达,看看还可以有哪几种说法。这样以课题为契机进行挖掘,既引导学生在初读中抓住了课文的结构及要点,又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同样是把握文章大意,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在不同年段的要求就不一样。在中段教师可以适当出示提示,在教师提示语的帮助下,大致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若是在高段,教师就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来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而不需要教师再做过多的提示与帮助。

2.3 学习字词,把握年段目标。学习生字新词,落实识字任务,完成字词教学是第一课时的要务,教师要务必舍得花时间,把识字学词抓细抓实。当然在进行识字学词时,应根据不同的生字新词进行有针对性、有重点、有取舍的巧妙指导和引领、不要面面俱到。也不要机械、呆板、重复;对词语教学,应根据年段的不同有所侧重:低段把握在“了解” 层面,中段发展到“理解” 程度,高段则要掌握在“推想课文中有关词语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的火候。三个学段,前为基础,后为发展,螺旋上升,逐步提高。在字词目标得到落实后,教师再组织交流初读课文后的整体感知。

2.4 切入重点,设置阅读悬念。第一课时,教师要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对文本有初步认识。在有效初读后,进行对话交流,述说感受,形成整体印象。在此基础上再适时切入重点,设置疑问,抛下话题,引导学生悟读。然后在高潮处,在疑难处,在矛盾处戛然而至,留下悬念。这样既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又达到课虽下,味还在,趣仍浓;既符合从整体到部分的阅读教学规律,又使第一课时有味道,有看点。例如《七颗钻石》一课,第一课时可以设计为以下几大环节:(1)看图说话,感受水的珍贵;(2)初读课文,感知故事大意;(3)理解词语,扫清阅读障碍;(4)朗读课文,交流整体感知;(5)再读课文,体验水罐神奇。之后,师小结过渡:这真是一个神奇的水罐,不但能在小姑娘最需要水的时候装满水,而且在小姑娘被绊倒后也能不倒不洒。更不可思议的是它由木的变成银的,又由银的变成金的,最后还从里面跳出七颗钻石,并且随后喷出一股水流。是什么原因让水罐一次次的变化,奇迹一个个的发生,魔力究竟来自哪里?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真是“一曲终了,余音绕梁”,会引起人无限的遐想,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引起学生细读的欲望。

虽然各学段阅读教学的重点不一样,课时目标也各有特点,但每课时都有着自己的“责任田”,作为语文教师,应有明确的课时观,不能不按“季节”规律与课时目标“种田”。只要老师们遵循语文教学的规律,明确第一课时目标,顺学而导,教中求变,相信第一课时必定精彩。

参考文献

[1] 薛法根.《教学目标的定位――有效阅读教学谈(二)》.小学语文.2008.6.

[2] 教育部制定的《语文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