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针刺治疗痰瘀阻络型高血压病临床观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针刺治疗痰瘀阻络型高血压病临床观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文章编号:0255-2930(2007)06-0403-04

中图分类号:R246.1 文献标识码:A

[摘要]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痰瘀阻络型高血压病临床疗效及作用机理。方法:将60例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针刺风池、曲池、内关、足三里、丰隆、太冲,配合口服卡托普利治疗;对照组口服卡托普利,疗程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压、临床症状、血液流变学指标及C-反应蛋白(CRP)、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含量变化。结果:治疗组血压明显下降,CRP、TC、TG、LDL含量均降低,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及HDL升高,临床证候积分及单项症状疗效改善明显,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

[主题词] 高血压/针灸疗法;痰证/针灸疗法;高血压/血液

高血压可引起动脉内皮功能异常,并导致动脉粥样硬化,随着血压的进一步升高,靶器官受到损害,进而发生脑血管意外、冠心病及肾功能衰竭等病症。高血压常与其他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如肥胖、血脂异常、糖尿病等合并存在并协同加重心脑血管动脉内膜损伤;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是心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是血管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和发展的标志,可引起动脉内皮功能损害并加重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笔者对针灸治疗高血压进行了多年的研究并取得了较好的降压效果,发现治疗高血压同时纠正血脂异常、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及降低CRP,对患者可产生积极的影响。现将2002年5月-2005年5月针刺治疗高血压病30例的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均来自本院针灸科住院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体质指数等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按1999年WHO/ISH高血压指南,收缩《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可诊断为高血压;中医辨证分型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瘀阻脑络证和《中药新药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痰湿壅盛证的标准:包括头晕、头重如裹、头部刺痛、胸闷、刺痛彻背、恶心吐涎、口唇指甲紫暗、舌下络脉青紫。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1、2级高血压标准者;②自愿接受观察治疗者。

1.4 排除标准

①妊娠、哺乳期妇女;②血压不稳定而未达到1、2级高血压诊断标准者;③患有严重心、肺、肝、肾等疾病者;④晕针或由于其他原因不能接受本观察治疗者。

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按常规服用卡托普利片,每次25mg,每天3次,连服4周。

2.1 治疗组

在常规服上述药物基础上加针刺。取穴:风池、曲池、内关、足三里、丰隆、太冲。用0.30mm×40mm毫针,常规消毒后,风池穴针尖方向朝向喉结进针30mm,曲池、足三里、丰隆直刺30mm,内关、太冲直刺20mm;曲池、太冲施以提插捻转泻法,捻转频率约为160转/分,其余穴位采用平补平泻手法,以上穴位以患者有明显酸胀感、但不难受为宜。留针30分钟,每天治疗1次,连续4周。

2.2 对照组

只按常规服用卡托普利片,每次25mg,每日3次,连服4周。

2.3 观察方法

两组患者于治疗前和治疗1天、1周、2周、3周和4周后测同一手臂血压;用奥林巴斯Au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于治疗前后空腹检测TC、TG、HDL、LDL,用免疫比浊法检测CRP,血液流变学采用北京世帝公司R80A黏度计及190型激光衍射红细胞聚集仪测定。

2.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治疗前后及组间比较采用£检验及方差分析。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评定标准

(1)血压疗效评定标准: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评定疗效。显效:舒张压下降10mmHg,并达到正常范围或舒张压虽未下降至正常,但已下降20mmHg。有效:舒张压下降10mmHg,但已达到正常范围;或舒张压较治疗前下降10~19mmHg,但未达到正常范围;或收缩压较治疗前下降30mmHg,须具备其中一项。无效:未达到以上标准者。

(2)证候积分综合疗效评定标准: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疗效标准。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70%;有效: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证候积分减少30%~70%;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证候积分减少

(3)单项症状疗效标准: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显效:治疗后症状消失,或计分下降2个等级;有效:治疗后症状计分下降1个等级而未消失;无效:治疗后症状无变化或加重。

(4)证候积分标准:分别以无、轻、中、重症状计0、3、6、9分,症状轻、中、重标准见表2。

3.2 治疗结果

(1)两组患者降压疗效比较

经治疗,治疗组显效16例,有效10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显效5例,有效13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6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

(2)两组患者不同时间血压测定结果

治疗组经2、3、4周治疗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已下降至正常水平,治疗4周后收缩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

(3)两组患者证候积分、综合疗效及临床单项症状疗效比较

两组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治疗组下降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

(4)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测定结果

治疗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

(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比较

治疗组治疗后血脂各项指标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

(6)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CRP含量比较

治疗组治疗后指标下降明显,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

4 讨论

痰瘀阻络型高血压的发生多因思虑过度,恣食肥甘或饮食过度损伤脾胃所致。脾主运化水谷,又为生痰之源,脾失健运,以致水谷不化精微,津液不得运化敷布,故湿从内生,聚湿成痰,留滞于脉络,使血管受阻,痰瘀互结。痰浊中阻,则清阳不升,浊阴不降,而引起头晕、头痛;痰浊中阻,阻碍气机,气机不利,故见胸闷、胸痛、恶心吐涎的症状。选用风池、曲池、内关、足三里、丰隆、太冲等穴位配伍针刺,可起到健脾胃、化痰通络、调畅气血之效,在治疗头晕头痛、胸闷、恶心吐涎等症状同时,亦起到降血压的作用。

本研究结果显示,针灸配合降压药物的降压效果胜于单纯药物治疗,两者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

本研究结果表明,针刺的降压作用明显,能有效地降低CRP、TC、TG、LDL,并能升高HDL,因此对血管内皮功能有保护作用,远期效果以及防治高血压并发症效果显著,其优势明显优于对照组,更能有效地逆转或阻止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从而对靶器官起到保护作用,减少脑血管意外及冠心病的发生率。虽然目前可供选择的降压药物繁多,但由于各类药物本身的特点及副作用仍困扰临床医务人员,也许针刺这种传统疗法可发挥更大的作用,但揭示其降压机制仍需不断观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