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公平制度环境下的民营医院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公平制度环境下的民营医院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民营医院被冷落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一方面,体制瓶颈将多数民营医院阻挡于医保就医范围之外,让其失去诸多享有医保的客户;而另一方面,民营医院刻意追求盈利的非道德事件也屡屡被曝光,致使其口碑不佳。

民营医院自身的健康发展问题可谓是由来已久,而现在甚至已经成为横亘在“医改”道路上的一块顽石。

然而,多元化发展是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必然方向,民营医院也是其中一个不可或缺的力量。如果仅仅坐视其走向绝路,犹如旁观医疗体系“断臂”而无动于衷。

政策救赎 箭在弦上

去年年底,受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司、卫生部政策法规司委托,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组织了一场“民营医疗卫生机构发展政策研讨会”。如何解决民营医疗机构发展瓶颈问题,成为会议讨论的热点。业内人士呼吁,应通过调整税收政策、提高准入门槛等举措来积极引导民营医院健康发展。

2000年7月10日下发的关于《医疗卫生机构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中,提出民营医院享有3年免税期,期满后恢复征税,其中营业税率为5.5%,企业所得税率为33%,此外还有其他累计10.8%的税率。显然,这样的税赋对于挣扎在生存边缘的民营企业向言,是偏重了。此前,东莞东华医院李院长曾向媒体透露,该院2006年上缴的营业税2300万元,加上所得税和其他14种税额总计近3000万元,远远超过该院当年的净利润。

与此同时,准入门槛偏低的现状令民营医院市场鱼龙混杂。针对民营医院这些棘手的问题,“研讨会”的与会者建议,将民营医院的营业税从目前的5.5%调整为3%,企业所得税应按民办教育待遇享受优惠,取消教育附加税和地方教自附加税等,新办的民营医院免税期延长为5~8年;严格规范对小型的个体诊所的审批,鼓励民营资本去投资大中型专科或综合性医院。

事实上,除了此次有针对性的研讨会外,民营企业一直都没有脱离主管部门的视线。去年年初,卫生部曾公开表示,对于医疗机构的违规经营应坚决予以打击。与此同时,民营医院整体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也应得到正视,希望各地能够出台一些相关政策支持民营医院的发展。只是,民营企业的政策救赎可谓是任重而道远,并非朝夕之间通过技术层面的改进便可以奏效。

成长之路 徘徊不前

我国的民营医院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但直到2001年9月中国开放医疗市场,民营医院才开始得到人规模的发展。民营医院在诞生的最初几年,是医疗行业激活经营机制、改善服务质量的一大亮点。人性化的服务举措、快捷的办事效率,以及在公立医院难得一见的医务人员笑脸,让众多患者耳目一新。客观而言,民营医院的发展对促进公立医院降低医疗成本、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有着明显的激励作用。例如,许多民营医院从诞生时就按照市场规律来确定其运行机制,在医务人员的薪金管理上比公立医院更具有灵活性和科学性。而且,随着民营医院的不断壮大,行业垄断将会被逐步打破,所有的医院都必然要压缩包括药品价格在内的医疗服务费用,以应对市场竞争,“药品回扣”之类的痼疾也可能不药而自愈。

然而,由于政策环境不力、法律约束缺失以及追逐短期利益等因素的存在,部分民营医院在市场的浪潮中逐步蜕变。泛滥不实的医疗广告、精心包装的“伪专家”、毫无疗效的伪劣配方,超过成本几倍甚至几十倍的药价,这些令患者深恶痛绝的行为在一些民营医院频频上演。因部分个体的道德缺失令民营医院的整体形象受到了极大的损害。

在市场经济中,诚信缺失最大的惩戒便是成长缓慢。虽经数年大规模的发展,但全国民营医院仅有1792所,市场份额不到4%。弱小的市场占比,令民营企业成为了市场中的“小配角”,其“鲶鱼效应”市场责任难以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

公平竞争 治本之策

中小企业在孕育初期,公半的竞争环境尤为重要,人为的体制性壁垒是可能扼杀甚至扭曲民企活力的根本原因。英雄不问出处,在公平的竞争格局下,医疗机构去留的决定权当属市场,而非资本的来源与性质。

作为市场的补充力量,政策环境并未对其特别眷顾,反而将大部分民营医院排斥于主流之外,多数民营医院尚徘徊在医保体制之外。以上海为例,目前的400多家民营医院中,仅有不到20家被纳入到医保体系。被排斥在医保体制之外的众多民营医院,由于病人太少,时常发生经营危机,许多好医生纷纷另谋出路。这些民营医院往往会陷入到恶性循环之中,并滋生短视投机的心态。可见,体制性壁垒对这些民营企业的影响还是相当大的。去年,哈尔滨市卫生行政部门就已经向民营医院敞开了医保体制的大门,以正面的疏导与扶持为民营企业之路。这一大胆的举措当为全国所效仿。

不仅如此,民营医院从诞生之日起,就以“非嫡系”的地位出现在医疗市场上。相比鼓励措施,主管部门更多地是针对其“劣迹”屡屡施以惩戒。

在大众对其信任感整体偏低的环境下,许多民营企业不得不通过铺天盖地的广告攻势“绝处逢生”,其结果是扰乱了正常的医疗市场秩序。为此,2006年11月底,国家工商总局、卫生部联合了新的《医疗广告管理办法》,重拳打击虚假和夸大疗效的医疗广告,该《办法》将医疗广告的内容明确限定于名称、地址等8项内容,并禁止了利用新闻形式、医疗资讯服务类专题节目或变相医疗广告的行为。对非法医疗广告严厉的监管措施虽然受到广大患者的好评,但此举可谓釜底抽薪,离开了广告宣传,民营医院只有死路一条。于是,游离于生死边缘的民营医院,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如何逃避监管和处罚之中。最终,这些民营医院往往会深陷恶性循环之中,所谓的良性竞争因为公平制度环境的缺失而无法建立。

从教育的角度看,大棒与冷漠并不能培育出健康的孩子,反而只会使其偏离正常的成长轨道。与之类似,民营经济的活力也需要合适的土壤与温度的培育,人为的体制性壁垒只可能扼杀甚至扭曲民营企业的活力。目前,专家对于税收与准入门槛等问题的呼吁,表达了广大民营医院的心声。但是,相对于这些技术层面的革新,彰显公平的制度改革当更加重要和迫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