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水文地质勘察课程设计的内容及其质量控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水文地质勘察课程设计的内容既要避免过分单一,也要重点突出,应把日常生产中常用的技术手段如现场水文地质试验、地下水资源评价等纳入课程设计的核心内容。此外,课程设计还应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必须含有实际操作或参观实习等实践环节。为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尽量挑选实践经验较为丰富的老教师和软件操作能力较强的年轻教师来共同担任指导教师;在设计过程中指导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设计结束时还应有笔试、面试或答辩等考核环节。
【关键词】水文地质勘察课程设计;内容;质量;控制
课程设计是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课程设计的实践,学生们能对所学的专业知识获得深刻地领会,做到融汇贯通。在实际工作中若遇到突发问题时也能统筹兼顾并及时处理。此外,课程设计还是激发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
不同类型的课程设计,其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和教学手段是不同的,这与该课程的特点和教学目的有关。水文地质勘察是一门应用型学科,其应用领域很广,除了供水水文地质勘察(如传统的找水勘察)外,还包括为避免地下水危害而进行的各类工程勘察,如矿床水文地质勘察、水利水电水文地质勘察、基坑排水水文地质勘察、隧道水文地质勘察等等。如按技术手段,水文地质勘察则包括水文地质测绘、地球物理勘探、水文地球化学勘探(如同位素水文地质勘探)、水文地质钻探、水文地质实验、数据处理等各项技术。
一、课程设计的内容
课程设计的内容选择的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这一环节的教学效果。其内容首先要与理论课的重点相符合,其次还要按培养方案的要求,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此外,题目的深度、广度和难度要适当,应适合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状况,使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既有饱满的工作量,又能经过努力完成任务。
根据水文地质勘察课程的特点,课程设计的内容安排应坚持以下二个基本原则。
1.内容应具多面性
由于水文地质勘察的服务领域很广,技术手段很多,所以课程设计在选题时应避免设计内容过分单一,否则学生难以对水文地质勘察所用到的各方面知识做到融汇贯通。水文地质勘察课程设计的内容应包含水文地质实验、地下水资源量计算、地下水水质评价、水井结构设计等多个方面。课程设计内容的多面性,并不代表课程设计工作量要大,可在课程设计基本资料布置时,将计算原理简单、学生容易掌握的计算部分直接给出计算结果,作为已知条件提供给学生,这样可以减轻学生设计工作量,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完成主要的知识点。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课程设计的理论教学内容的重点应是野外资料的获取技术和资料整理方法。如抽水试验中,指导教师要在课堂上教会学生如何安装设备、如何测定水位、需要整理哪些资料、如何求取水文地质参数等等。
除了理论教学外,还应适当安排一些实践活动。指导教师应在课程设计前一周调查本地区在建的工程建设情况,联系一些与水文地质勘察相关的参观实习。如本城市正有基坑排水工程,就应提前联系该工地指挥部,安排参观实习;若有抽水试验或压水实验,也应及时联系和安排。因此,课程设计的教学时间安排上应尽可能安排在施工密集的季节。
实践活动还可以通过实习基地来进行野外调查或参观实习。如某水库坝区的渗漏量勘察、某渠段的渗漏量勘察、某水源地水资源调查、某矿区水文地质调查、某区域水文地质测绘等等。因此,开设有本课程设计的高校应积极与有关部门加强合作,建立自己固定的实习基地。
二、质量控制措施
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学一直奉行“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实践教学只是理论教学的一个补充”。许多高校仍然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重课堂、轻课外的倾向。特别是高校扩招以后,在办学经费紧缺的情况下,许多高校出现“课程设计简化”的倾向。特别是近几年来,很多高校也都把工作重心放在科研上,对本科教学尤其是对本科实践环节的重视越来越欠缺,这也加剧了课程设计的简化。
课程设计简化倾向突出表现在:①教学计划中对专业课(包括课程设计)的课时都作了较大幅度的压缩;②教学实施时,把现场操作(或参观实习)部分进行压缩乃至省略;③缺乏对课程设计质量的监控机制,没有制定确实可行的质量标准与评估指标。现有的检查只是例行公事,敷衍过场而已。
针对水文地质勘察课程的内容、特点和教学要求,其课程设计的质量控制应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
1.应挑选实践经验较为丰富的老教师和软件操作能力较强的年轻教师共同担任指导教师
水文地质勘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主要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一门课程,它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工程性等特点,需要具有实践经验的老教师现场讲解和引导。
2.应含有考核环节
课程设计以大型作业为主,作业一般要求学生进行大量的计算或复杂的设计。为提高学生的理解水平和对知识的兴趣,允许学生之间对设计环节中的某个问题进行讨论。为了避免设计出错,也允许同学之间互相对比计算结果。但这也容易使懒惰的学生有机可乘,会有一部分同学是盲目照搬,甚至还有少部分同学干脆叫人代劳,坐享其成,这就根本达不到课程设计的要求。为此,在课程结束时还应对学生进行考核。考核方式可以采取笔试、面试或答辩等形式。面试可采用抽签方式,即从其设计中任意抽取部分内容进行提问。
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课程设计的着眼点是让学生从理论学习的轨道逐步转向实际工作中来。因此,指导教师在选题上要有现代意识,能让学生在设计中充分发挥出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通过自己查阅资料、自己参与现场的调查访问、自己设计试验和自己动手操作等多种途径来完成规定的设计任务。在设计过程中,指导教师应对学生提倡独立思考深入钻研的精神,应多从方法上启发学生,少给学生规定条条框框,提倡有特色的设计,杜绝照搬照抄。
4.完善课程设计教学质量评价标准与监控方案
课程设计的质量标准和监控方案应从教学基本条件、教学实施过程和设计效果等三个方面进行设置。
教学的基本条件包括:①教学文件。如课程设计教学大纲、课程设计指导书、教学计划及其管理文件;②物质条件。如实验设备、试验场地及参考资料等。③师资力量。指导教师队伍结构的合理性,具备主讲本门课程的教师资格、师生比(一般要求超过1/20)。
教学实施过程则包括:①教学目标。要求课程设计的目的、任务符合培养计划要求;②课题选择。选题能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课题的深广度与份量适当;指导教师能提供基本题目和可选题型。③指导工作。要求指导教师能够认真负责,全身心地投入对学生的辅导工作;能严格要求学生,注重素质教育。④学生的工作状况。可根据学生能够独立完成规定的工作的比例,以及学生能够按照设计与进度完成设计工作的比例来评判。⑤成绩考核。要有科学、规范的评分标准;要求成绩评定做到严肃、认真、科学和公正。
设计效果主要包括:①课程设计质量。要求报告思路清晰、文字通顺,书写规范,图表符合规范要求;设计质量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②综合评价。学生现场操作技能得到有效的训练与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并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实践能力有明显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吴宜灿.学科交叉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J].研究生教育,2009(5):511-517.
[2]姚旭东.加强课程设计,强化创新能力培养[J].中国大学教育,2011(6):57-58.
[3]张静,何俊仕,付玉娟.水资源规划及利用课程设计的教学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2011(29):179.
[4]石彪,周鲜成,刘利枚. 提高工科课程设计质量的思考[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6(3):58-59.
[5]谭跃.认真做好答辩工作,提高课程设计质量[J].机械职业教育,1997(3):39-40.
[6]冯凭,丁海娟,李小海.提高机械制造专业课程设计质量的途径[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0(6):69-70.
基金项目: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2010年度立项项目“专业认证背景下的的环境类特色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2010Z014);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十一五”第四批立项项目“广西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建设研究与实践”(2008A014);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十一五”第五批立项项目“西部地方院校水污染控制实验教学中心建设的研究与实践”(2009A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