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重组人干扰素α-2a联合微波治疗不同类型宫颈糜烂的疗效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重组人干扰素α-2a联合微波治疗不同类型宫颈糜烂的疗效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目的:探讨重组干扰素α-2a联合微波治疗不同类型宫颈糜烂疗效,以进一步探讨宫颈糜烂的疗效及与宫颈糜烂类型的关系。方法:148例均为本院2004年1月~2009年12月经妇科检查诊断为慢性宫颈炎的患者,均为已婚、经产妇、非孕期及哺乳期妇女,采用天津市中亚科技开发公司生产的ZW-10系列微波治疗机。按微波治疗仪说明书进行操作,患者取平卧位或斜坡卧位,仪器输出功率40~50 W。于月经干净后3~7 d,用微波直接点灼,破坏糜烂面表面,烧到乳白或焦黄色为宜,术后第2天起给重组人干扰素α-2a 1粒,阴道上药,每日1次,6 d为1个疗程。结果:单纯型糜烂的有效率明显高于颗粒型、型(P0.05)。经过6~8周的治疗后,患者的白带增多、腰酸、腹部坠胀、接触性出血的用药后的消失率均达到70%以上。结论:重组人干扰素α-2a联合微波治疗宫颈糜烂治愈率高,恢复快,操作简单、安全,手术时间短,患者无痛苦及无出血,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重组人干扰素α-2a;微波;宫颈糜烂;分型

[中图分类号] R711.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4721(2010)07(a)-060-02

宫颈糜烂是慢性宫颈炎的一种病理变化。微波是介于红外光和超短波之间的一种电磁波,具有局部破坏均匀、界限分明、深浅一致的优点。本研究旨在探讨重组人干扰素α-2a联合微波治疗不同类型宫颈糜烂的疗效,以进一步探讨宫颈糜烂的疗效及与宫颈糜烂类型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48例均为本院2004年1月~2009年12月经妇科检查诊断为慢性宫颈炎的患者,均为已婚、经产妇、非孕期及哺乳期妇女。年龄24~45岁,平均38岁。患者表现为白带增多、腰痛、腹痛、下腹坠痛等。根据高等医药院校《妇产科学》教材第6版宫颈糜烂的分类[2],将宫颈糜烂分为单纯型94例、颗粒型28例和型26例。

1.2 治疗方法

采用天津市中亚科技开发公司生产的ZW-10系列微波治疗机。按微波治疗仪说明书进行操作,患者取平卧位或斜坡卧位,仪器输出功率40~50 W。于月经干净后3~7 d,用微波直接点灼,破坏糜烂面表面,烧到乳白或焦黄色为宜,术后第2天起给重组人干扰素α-2a 1粒,阴道上药,每日1次,6 d为1个疗程。

1.3 疗效评定标准

痊愈:宫颈光滑,糜烂面消失。好转:糜烂面积较治疗前减少,深度变浅。无效:糜烂面积及深度变化不明显[2]。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 不同类型宫颈糜烂的疗效比较

结果见表1。

由表1可知,单纯型糜烂的有效率明显高于颗粒型、型(P0.05)。

2.2 临床症状治疗后消失情况

结果见表2。

由表2可知,经过6~8周的微波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a治疗后,患者的症状及体征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患者的白带增多、腰酸、腹部坠胀、接触性出血的用药后的消失率均达到70%以上。

3 讨论

宫颈糜烂是妇科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宫颈由于炎症的刺激程度不同,宫颈处黏膜柱状上皮生长较慢,上皮平坦,外表光滑,即为单纯性糜烂;柱状上皮生长速度快,形成腺体增生时为腺样糜烂。如果腺体扩张则可为滤泡型糜烂,同时伴间质增生,形成小的突起,被覆柱状上皮不均,则形成状糜烂。上述类型常可混合发生[1]。

重组人干扰素α-2a的主要成分是α-干扰素,具有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节活性,采用阴道给药方法,黏膜吸收,作用直接,局部达到有效浓度,有效阻断了病毒的复制过程,抑制发病因素,提高了机体的抗病力,同时其激素样作用还可以减少宫颈分泌物,改善阴道清洁度,促进组织再生修复,加速糜烂面的愈合过程,具有明显的后效作用,其药理作用决定了该药在宫颈糜烂病毒病因治疗中所占的优势[2]。微波的微热效应和非热效应,使凝固破坏的组织周围和基底部血液循环增加,加强代谢,改善营养,加速再生,白细胞吞噬作用增强,促进病理产物吸收、消散,促进组织再生与修复,同时还有止血、消炎、杀灭肿瘤细胞的作用[3]。

本研究结果显示,重组人干扰素α-2a联合微波治疗宫颈糜烂治愈率高,恢复快,操作简单、安全,手术时间短,患者无痛苦及无出血,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65.

[2]刘基芳,冯丽光,潘丽华.重组人干扰素α-2a(α-干扰素栓)治疗宫颈糜烂60例[J].实用妇产科杂志,1998,14(1):41.

[3]刘月生,刘其芳.微波治疗前庭大腺与脓肿40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3,19(2):124.

(收稿日期:2010-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