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在操作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在操作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很多问题都需要学生亲自动手去操作,去获取知识。教师如果能多运用一些直观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一定可以更好地发展生的思维。

【关键词】 操作;发展;思维能力

新课标指出,教学过程不仅仅是单纯的传授和学习知识的过程,更应该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这其中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显得尤为重要。从整个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来看,数学知识及技能的掌握和思维能力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紧密关联的。因此,数学教师一定要重视知识生成的过程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很多问题都需要学生亲自动手去操作,去获取知识。操作活动的实质不仅包括学生动手操作、动口讲述、用眼观察等一些可见的操作活动,而且还包括学生动脑思考这一内部操作活动。这其实也就是所谓的思维能力的发展。只有真正做到多观察、多思考,才能有助于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展开思维、加深理解、形成规律、发展思维。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多运用一些直观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一定可以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思维,最终使学生扎实的掌握课本中的知识点,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不断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

一、在直观操作中激发思维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适时地运用直观的教具给学生进行演示,并鼓励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来获取新知识,符合小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思维特点。通过教师的直观演示,学生的动手操作,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把学生置身于问题的情境当中去,让学生通过观看、动手操作,不断探索新思路,尝试解决问题的新方法,激发学生的思维。

例如:学生在学习了百分率这一知识点后,教师安排进行一次数学活动,让学生根据发芽率的知识回家进行稻谷的发芽率试验,同时搜集查阅相关资料,认真计算一下一公顷这样的地里需要这样的稻谷多少千克。在这种以参与者的身份进行活动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但获得了知识,而且思维能力得到了发展。

再如,教师在教学圆的周长一课时,课前可以先让学生从身边的圆形物体切入,让其想办法量出圆形物体一圈的长度,当然这些实物一定要是可以直接测量的。在学生掌握了一定感性知识的基础上,教师拿出一个拴了线的小球旋转一圈再让学生进行思考:“你们能测量出老师手中的这个圆的周长吗?”学生现有的知识不能解决这个问题。在新的问题面前,学生进一步探寻新的方法。进一步探索学习周长公式,从而建立了数学模型。

通过以上例题可以看出,运用学具操作不是简单、直接地向学生说明数学概念及计算方法,而应该是让学生通过亲手操作、观察和思考去发现数学一些规律性的知识。使学生能迅速地获取知识,思维能力得到有效发展。

二、在巧妙引导中活跃思维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想让学生在具体操作中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和独立性,教师的相关指导和启发是非常重要的。在实际操作活动中,教师除了要注意操作的秩序、纪律,操作时间等一些关键因素,还要来回在教室里巡视指导,详细了解哪些学生还不会按照规则操作,是否有一些代表性的问题需要提出来提醒大家注意。值得一提的是,教师特别要迅速、及时的掌握学生操作过程中反馈的信息,以便为接下来的总结积累部分材料。在操作活动结束时,教师还必须引导学生根据实际操作中获得的具体形象及动态表象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推理等一系列逻辑思维活动,最终形成概念、规律及方法。

例如教师在教学“三角形”概念时,可以先让学生从摆、画三角形入手,初步感知三角形的相关概念,然后提问:“什么样的图形叫做三角形呢?”学生回答时可能会出现三种或者更多的答案:“由三条线摆成的图形”,“由三条线组成的图形”,“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等。此时就需要教师的巧妙引导:“三角形三条线段首尾怎样啊?”学生回答“首尾是相接的”。教师又引导:“首尾相接我们可以说它是围成的。”因此,三角形完整的定义就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通过这样的引导、启发,三角形的概念在学生的头脑中初步形成了一个较清晰的表象,在融洽、热烈的课堂气氛中活跃了学生的思维。

三、在比较归纳中发展思维

在小学数学课的教学中,有许多容易混淆、类似的知识,所以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在巩固练习中设计一些题目,让学生一起分析共性,寻找不同之处,从而在比较中归纳出知识的联系与区别。

如多媒体出示:童鞋54元,帽子18元,衣服40元。师问:“如果让你选择其中的两件物品,你会选择哪两样?请你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学生开始提问,师要求分为加、减两类问题并列式解答。①童鞋和帽子一共多少元?②童鞋比帽子贵多少元?③童鞋和衣服一共多少元?④衣服比帽子贵多少元?54+18=72(元)54-18=36(元) 54+40=94(元)40-18=22(元)。师:“现在请大家分组说一说你是怎么进行口算的?” 师生小结:在进行口算时,我们要先从个位算起。加法注意进位加,减法要注意退位减。师:“大家比较一下两组口算题,看看有什么相同与不同之处?同桌间进行讨论。”

师生小结:第一组的两道加法题,相同的是,有一个相同的加数;不同的是,一道进位加和一道不进位加;第二组的两道减法题,相同的是,减数都是18,不同的是退位减和不退位减。

在教学问题中多进行比较归纳,能够使学生正确区分容易混淆的知识,加深学生的认识。

总之,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知识生成的过程,加强操作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去观察、思考、总结,从而不断发展自身的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