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让课堂成为学生个性飞扬的舞台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让课堂成为学生个性飞扬的舞台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教学是一门充满个性的艺术,不应只弹奏单一的声音。活动化的数学课堂以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为前题,重视学生动手动脑去主动获取知识,让课堂灵动起来,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一项素质教育课题。

[关键词] 课堂 学生 个性

在我们的课堂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教师教案设计得十分完美,试图让学生在活动中调动起学习的热情,以达到师生互动的活动效果。实际教学时,教师却感到学生根本不在配合自己,要么气氛沉闷不能投入地活动,要么我行我素不照要求活动,达不到互动的初衷。经过教学的尝试和总结,笔者认为,活动式的教学课堂除了要把握活动目的和活动课的特点设计好教案外,教师的理念更要时时更新,教学手法更要不断变革,要为学生充分营设宽松合谐、展示个性的舞台。

一、创设和谐的环境,实现学生心理的放开

课堂要变得灵动起来,需要一个民主、平等、情感交融的教学环境,师生间的关系是零距离的,这样学生才能做到动得无拘束,想得无拘束,与课堂融为一体。学生的心理与成人的思维存在较大的差异,假如在活动课程中,教师总是以“审视”对待学生的言行,肯定做不到与学生的沟通。

在一些活动课过后,常听到有老师这样的抱怨声:“这么简单的问题都没有人会回答!”是学生真的不愿意回答吗?不,孩子都有强烈的表现欲望,他们很想把最好的方面展示给老师,但又常常因为不能肯定自己的答案是不是老师想要的标准答案,对问题的回答缺乏信心,才迟疑着不敢举手。教师如果在发现课堂的冷落场面时,能从自己身上查找原因,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改变教学的设计思路,或换另一种问题提问,或许就能收到另外一番满意的效果了。

我们说,学生的表现就是教师调节教学的一架天平,教师应时常从这架天平的偏转中检查自己的行为,要善于站到学生的位置上换位思考,了解他们真正的学习需求,为他们提供充分的学习条件与指导方法,才能在活动化的教学课堂中打破沉闷的学习气氛,实现与学生同频、共步。

二、拓展思维的时空,实现教师教学过程的放开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一文中阐述到:“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他将越来越多地成为一个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考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观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教师要解放学生,把学生从知识为中心的传统教学的体系束缚中解放出来,让学生抬起头来走路,要让我们的学生在课堂内也像一只只快乐的小鸟,插上创新的翅膀自由飞翔。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要有创新的思维方式,能创造性地处理教材,特别是大胆地向学生开放课堂,让学生畅想、畅谈,要创造真正意识上的让学生参与尝试的教学时空。现在的学生极具个性,敢于做,敢于说,也敢于探索,对于他们已经了解的知识就想一古脑儿地倒出来,假如教师对教学过程只是按部就班,一心只想拽住学生往自己设计好的教案上引,不仅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可能还会辛辛苦苦地“造就”一批差生。

如教学长方形的特征,有的教师习惯于先让学生沿着长边对折,量一量,得出结论;再沿着宽边折一折,量一量,得出结论。这种教学表面上看似乎全体参与,全体动手,实质上是让学生按教师设计好的步子一步一步走到终点的。这种流于表面的浅层参与,学生难以有自主参与的满腔热情。如果让学生自己想办法,看一看长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就给全体学生留有思考的空间,他们会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得出结论的。

再如,教学三角形内角和的知识时,教者设计这样一个活动引入:一节课外活动课上,某个学生不小心将球扔到一块三角形的窗玻璃上,“砰”,玻璃碎成:

讨论:我们拿哪块玻璃去配,能配成功呢?在学生用模拟的三角形碎纸片测量论证的活动中,经历错误磨合和思索,再通过电脑演示,选第(2)块能配到与原来形状一样的三角形玻璃,这是什么原因呢?为什么两个角的大小确定了,第3个角的大小也就不变了呢?你想不想探索一下其中的规律呢?从这样生活化动手动脑活动中,学生在实践中得出问题,再经历动手得出规律,反过来得出的规律又运用于生活案例,起到了放开数学的学习过程融入生活,体验学习的妙处。

这样充分放开的教学课堂,真正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给学生提供了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笔尝试、动口表达的解决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时间与空间,使其外部活动逐渐内化为自身内部的智力活动,从而获取了知识,发展了智能。这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中,学生总是被教师牵着鼻子走,体会不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是完全不同的。

三、设计新颖学习活动,让学生个性张扬

活动,“动”只是形式,让学生大脑“活”起来,去积极地思考才是凝于活动的灵魂。活动形式陈旧或过多过滥都并不能奏效,教师只有在“灵魂”深处作文章,才能让学生思维活跃,个性飞扬,活动搞得才有深意。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学习活动之前,就要和学生展开“智”的较量,以新颖独到的教学手法赢学生。

1.以活动之趣“活化”学生参与的热情

营设民主和谐的氛围,放开教学参与的过程,让学生明确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并不够,教师还要做学生思想的先行组织者。组织他们对学习材料、学习过程本身产生浓厚的兴趣,带着一种无比高涨的激励的情绪从事学和思考,能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体验到创造的乐趣,才能激发学生潜能的发挥,张扬个性。

像在上“约数和倍数的意义”一课,课程要结束时,我设计了“动脑筋出教室”的游戏,要求学号数能被2、3……整除的学生依次出教室,离场的学生都要说出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约数。当最后剩下学号数是质数的同学时,老师提问:“老师出一个什么数,你们就都可以离开教室了?”学生们举手的同时站起来大声回答“1”……当课上到这里,听课教师不约而同热烈鼓掌,为这一精彩的课堂设计喝彩。

这番匠心独运、别有洞天的教学设计唤起了所有学生的惊异感和想像力,学生茅塞顿开,豁然开朗。这种凸现学习内涵的活动方式,让学生在高涨的学习热情下思维碰撞出充满灵感的火花,活动和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个性与创新也得到了充分体现。

2.以竞争之乐“催化”思维的专注性

在日益精益求精的的新课改教育大背景下,教师越来越注重活动的互化教学。在教学中设计活动,确实能诱发出学生学习的原始动力,深化建立认知表象,又能扩大教学参与面,为广大教师所接受。但不少看似热闹的活动场面下也存在学生只是滥竽充数,过过场而已的现象,远体现不了课改的教育精神,达不到教师设计活动的初衷。

随着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数学学科教学更加不断地在拓展着它的内涵和外延,数学教学不仅要学生学会数学知识,更要求学生用所获得的数学能力和数学活动经验来解决社会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我想,轰轰烈烈的新课改大背景,将会激励我不断去探索新的学习活动方式,营设个性化的空间――一个让学生的活动与教师的意愿能进行反复的对话,在对话中完成一次次富有创见性的反思与提升的空间。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