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与郎朗面对面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虽然“忙”这个关键词已经在郎朗的艺术生活中出没多年、如影随行,但古典音乐始终是他忙碌的唯一重心。2012年9月,郎朗正式接受了利兹国际钢琴比赛评委会主席、艺术总监范妮·沃特曼的邀请,担任2012年该比赛的全球大使(Global Ambassador),并于9月9日前往现场观摩比赛。享誉世界的利兹国际钢琴比赛至今已经走过五十个春秋,从这项赛事中先后走出了一大批世界级钢琴演奏家。大赛评委会主席范妮夫人在谈到为何选择郎朗担任全球大使的时候说:“作为一位杰出的钢琴家,郎朗拥有一双让所有钢琴家都为之羡慕的手。他的身上还有一种自然流露的大师气质,吸引人们倾听他的演奏。郎朗的音乐能和任何人沟通,并以最自然和最深刻的表现力打动人心。很多人只能弹下一首曲子,或者弹得很好,但郎朗却具有通过琴声传达灵魂的能力。他是当今继承了最高境界的古典艺术家,这也奠定了他成为这个世界最优秀的艺术家的基础。”2012年的金秋,郎朗为我们带来了他的最新唱片——《肖邦》,并在第一时间接受了本刊的独家专访,畅聊了他心目中的肖邦。在郎朗看来,肖邦的音乐是每一位钢琴家的必需品。
-谢迪 -郎朗
如果用一句最简单的话来形容肖邦给您带来的感受,您会说什么?
我个人认为肖邦的音乐能温暖我们的心灵。肖邦让人联想到最多的就是诗情画意,他也是最擅长用最细腻的手法表达情感的一位作曲家。肖邦作品的旋律性完全掌控在他的作品里面。他的音乐非常洒脱、优美、柔情,但最具魅力的一点是他把爱渗透到了艺术里面。无论你是否了解古典音乐,你都会被他的作品感动。我觉得肖邦具有浓郁的东方情怀,东欧的心,西方的肢体。肖邦不仅有柔情似水的一面,也有激情四射的一面。此外,虽然肖邦、李斯特、拉赫玛尼诺夫都对钢琴的性能有着别人无法企及的洞察力,但肖邦是唯一一个不写交响曲就可以跻身大作曲家行列的人。他为钢琴这件乐器本身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您在五岁时就演奏了肖邦的《小狗圆舞曲》。当您在五岁和三十岁演奏《小狗圆舞曲》时,在心态上肯定会有非常大的差别,但我想知道,在纯技巧方面是否也有差异?
五岁时在技巧上还会比较吃力,十岁时完全能够掌握,但现在经过这么多年我在技巧的表达方式上会呈现更多元的形态。因为把肖邦的作品演奏得很动听并不难,但在动听背后是否能动人,情感的丰富就需要去锤炼。比如小时候弹肖邦时你只能体会到他旋律的优美,现在则会感觉到旋律背后所潜藏的酸甜苦辣的情感。
您第一次接触肖邦练习曲是在什么时候?
我十三岁的时候在一次音乐会中演奏了肖邦全套的钢琴练习曲。我练习的第一首肖邦练习曲是《黑键练习曲》,这首练习曲可以说是我小时候练习最多的一首,因为演奏钢琴的黑键时你的手必须立起来弹,如果手立不好就很容易弹错音,有点类似踩高跷的感觉。我觉得小时候练习《黑键练习曲》非常有用,非常锻炼手型。我很期待日后有机会录制这首作品。
在学琴生涯和演奏生涯中肖邦练习曲分别对您有何不同的影响?
小的时候,练习肖邦练习曲是一种技巧的基础训练以及音乐感觉的培养。从技巧层面讲,在掌握肖邦练习曲之后确实会让你的技巧非常扎实。他的二十四首练习曲每一首都有不一样的技术练习:Op.10的第一首练琶音,第二首练右手的四五指,第三首练抒情性与连音的技巧,第四首练敏捷性,第五首是技术性练习,第六首练左手轻音控制力,第七首练三度和六度之间的跨越,第八首练轻巧度,第九首练乐句的力度增长,第十首练向下的连音技巧,第十一首练琶音,第十二首“革命”练左手;Op.25的第一首练平衡度,第二首练优美的三连音以及六连音对三连音的技巧,第三首练断句在音乐间走动的线条,第四首练左手跳跃和往上用力的断音,第五首练幽默感,第六首练双音,第七首练左手歌唱右手伴奏,第八首练六度双音,第九首练连音加断奏以及右手对键盘低音密度的掌握,轻音里跳音的控制,第十首练八度,这首曲子特意增加了一段抒情元素,为了能让手休息一下,为接下来强度比较大的第十一和十二首冲刺阶段进行准备。由此可见肖邦的练习曲针对技巧练习安排得非常巧妙。肖邦的练习曲让我在学生时代积累下扎实的演奏技巧,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通过学习肖邦的其他作品以及学斯特、舒曼、门德尔松等作曲家的音乐都在不同程度上加深了我对肖邦的理解。我认为如果一位钢琴家没有风格多样的曲目积累,仅仅是“就事论事儿”的演奏,是不可能成为大师的。
通常情况下,练习曲这种体裁相对都比较枯燥,而肖邦的练习曲却十分具有诗情画意,这点您如何评价?
全世界有这样几位作曲家的练习曲都很经典,他们为演奏者提供了全方位的练习——肖邦、李斯特、拉赫玛尼诺夫、斯克里亚宾、德彪西。其中肖邦的练习曲凭借其优美的旋律性无疑是最广为人知、影响力最大的。肖邦本身就是一个追求旋律歌唱性的作曲家,他的所有作品都非常具有歌唱性。但是我认为Op.25里面的第十一首更偏重于技术性,还有《大海》、以及Op.10中的第一首,这三首是肖邦练习曲中纯粹技术训练的典范,其他练习曲都不是纯粹型练习曲。
也就是说肖邦在创作练习曲时可能并没有完全把纯技巧放在第一位?
我猜测他在创作第一首练习曲时可能是抱着纯粹练习技巧的目的,后来逐渐增加了练习曲的歌唱性。
肖邦的练习曲曾多次被改编为跨界音乐,包括卡雷拉斯在内的很多艺术家都重新演释过不同版本的诠释,您是否也有过类似的尝试?
我们这次在这张唱片的附赠曲目中就将练习曲《离别》改编为声乐版本。我觉得非常动听,让大家有了不同的音乐感觉。这种跨界的改编手法非常奇妙,我并不排斥。
在肖邦的全部作品中,钢琴作品占到99%,您是否认为比起其他的作曲家来,肖邦的创作才华相对“狭窄”?
毫无疑问,肖邦是一个键盘天才。他的音乐早已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钢琴作品。钢琴作为一种键盘乐器最难的就是如何通过合理的技术手段去表达弓弦乐器所擅长的抒情性,大部分作曲家并不能真正攻克这道难题,但肖邦具备这种超强的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讲,正因为肖邦作品创作体裁的相对“狭窄”才大大推动了钢琴艺术的发展。他的钢琴音乐是任何一位钢琴演奏家的必需品。
对正在学习肖邦练习曲的琴童们,您有哪些建议?
我建议大家一定要有对比地去练习这套曲目,比如先练一首快的,再练一首慢的,这可以称为一种对比性练法。另外,一定要彻底掌握车尔尼练习曲以后再去学习肖邦练习曲,不要急于求成。练习的过程中一定要慢练,先单手练,再一起练。不要盲目地练习,要先彻底攻克每首作品中的技术难点。一定要先掌握技术,再逐步加深其中艺术性的元素,最不容易的就是把练习曲演奏“清楚”。
您作为一个天才型的钢琴家,在学习掌握钢琴技巧时,更多依赖的是理性还是感性?
每位钢琴家都会有各自的思维方式。我自己认为理性与感性要在不同时刻都发挥作用。理性的控制肯定是利大于弊,因为你要理性地去思考问题出在哪里,然后发现问题,再去解决问题。作为我个人来讲,我小的时候在学习重跳音时感觉比较难掌握,这项技巧的学习过程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比较轻的速度对我来讲容易一些。和弦和音阶必须练,有些人弹八度本身就好,这得益于他们先天的良好机能,但是十六分音符的快速演奏是可以通过刻苦训练掌握的。还有的演奏家遇到越难的作品越亢奋,会轻易攻克技术难点,有的则无法逾越,这与他们各自的心理素质也有很大关系,但我觉得总体来讲纯技巧都可以通过刻苦训练去掌握。
在选择唱片曲目时,您个人的意见能占到多大比重?
以这张唱片为例,所有的曲目都是由我来选择的,虽然也会和唱片公司的工作人员进行一些会议沟通,但是我对自己的唱片录音曲目选择拥有绝对的控制权。
除了传统曲目以外,你会去选择一些相对现代派的钢琴作品吗?
一定会。我对近现代的作品非常感兴趣,目前也正在筹备一些相关的作品录音,因为保密原因我暂时不方便透露具体是哪位作曲家。我觉得开拓曲目是每一位钢琴演奏家的义务,钢琴家不能只录制一些在商业方面有销量保证的作品,还要引导乐迷去欣赏那些很有艺术价值但未必得到足够重视的音乐。
您是否愿意接受当代作曲家题献的钢琴作品?
我非常愿意。但是必须具备几个前提:我必须和这个作曲家有一定的缘分,他们的艺术价值观和我自己能够产生共鸣。这种合作属于可遇不可求,比如肖斯塔科维奇与小提琴大师奥伊斯特拉赫之间的合作。例行公事的作品题献与合作毫无价值。我一直在等待合适的作品。
您现在已经是国际古典音乐界一个ICON(偶像)式的人物,我们都生活在互联网这样的大背景下,这让您在推广古典音乐时会有哪些新想法?
现在的互联网时代应该介绍更多的古典音乐会以及作品欣赏。利用互联网来给更多没有机会了解古典音乐的人去上一些普及古典音乐的课。很多想学习了解古典音乐的人都可以通过互联网这种媒介去得到他们想了解的信息,我们也会通过这种便捷的科技手段让古典音乐这门古老的艺术焕发青春。
这几天在北京的各项活动期间,我看到您会抓紧一切时间去研究作品总谱。作为一位掌握了大量曲目的钢琴家,同时又需要出量的社会活动,您通常需要多长时间去准备曲目?
我会有所侧重地去选择性练习。演出场次多的曲目可能相对就少练一些,把更多时间放在新准备的曲目中。我一般苦练的曲目并不完全是我正在演出的曲目,如果你的精力都被熟悉的曲目占用,将会非常危险。你今天新积累的曲目是为了日后的舞台演出,今天的艺术积累实际上是依靠昨天的刻苦付出,这是一个良性的循环往复的过程。
作为施坦威钢琴的专属钢琴家,您与顶级钢琴调音师一定有过很多的共事。您是提出要求期待他们来实现,还是也会考虑调音师的意见?
通常调音师主要是听演奏家的意见,因为他们事先都会和演奏家进行充分的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这一般都不会太费劲,因为音乐会选用的钢琴都是顶级钢琴,而且他们都具备很高超的调音技巧。但是要想让每台钢琴都达到统一的要求,也并不轻松,因为每台钢琴的保养环境并不统一。如果作为演奏琴,必须每周都要进行专业调音,使它始终保持在一个良好的状态。日常维护非常重要。
您曾经说过中国虽然拥有数千万的琴童,但是优秀的钢琴老师非常稀缺。您觉得与国外同行相比,中国钢琴老师最大的差距在哪里?
首先是中国学习钢琴的琴童基数与优秀教师的数量严重失衡。中国钢琴老师的总体差距主要是对作品的风格掌握相对单一化、技术方法有问题、对音乐作品的意境味道存在着一些地域性的理解限制、教师整体的知识层面相对偏窄等等。这些整体性的问题纠正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另外一项较大的差距在于很多国外的钢琴教育家同时还是一位拥有丰富舞台演出经验的钢琴演奏家,这点至关重要。钢琴教学是一门要求施教者必须拥有实战经验的艺术学科,只有教学者本人具备了丰富的演出经验,才能对教学曲目产生深刻的理解,纸上谈兵式的教学是缺乏灵性的。
我想打个比方:如果一个外国人在国外教京剧,他的教学水平可能永远达不到国内本土京剧老师的教学水平;同理,您认为中国的钢琴老师通过努力是否可以达到国外的钢琴教学水平?
我觉得随着对外教学交流机会的不断增加,再经过我们不懈的努力,肯定会逐渐缩小上述差距、最终达到具有国际级的教学水准。但我必须强调一点:钢琴教学水平的提升,并不等同于我们就能培养出更多世界级的钢琴演奏家。一位钢琴家的成功,需要太多综合因素的累积。
您的“郎朗音乐世界”会引入哪些国际优质钢琴教学资源?
我们目前已经确认要来华进行访问教学的有英国皇家音乐学院钢琴系主任万妮莎·拉塔赫 (Vanesa Latarche),美国爵士大师赫比·汉考克,科蒂斯音乐学院的院长、我的恩师格拉夫曼,钢琴大师艾森巴赫等等。此外我们和英国皇家音乐学院、曼哈顿音乐学院等名校都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
最后,您想对《音乐爱好者》的读者说些什么?
我觉得在今天的市场环境下,像《音乐爱好者》这样的古典音乐杂志非常不容易。我会一如既往地支持,因为他们始终坚持自己的艺术品位,不仅从专业角度对古典音乐进行分析报道,还会兼顾音乐爱好者的趣味,这在当下十分浮躁的社会难能可贵。在众多八卦杂志充斥的市场中,《音乐爱好者》无疑是一片音乐“净土”,相比那些和音乐无关的杂志开始煞有其事地对古典音乐评头论足,《音乐爱好者》的严谨作风就显得更加弥足珍贵。我今年三十岁,我感谢《音乐爱好者》杂志一路走来对我的支持,我也会继续支持这本老牌古典音乐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