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回忆父亲詹同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回忆父亲詹同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许是望子成龙的心情过于急切,我在教育孩子时常常会显得耐心不足。一日,儿子忽然发问:“爸爸,以前爷爷是怎样管你的 ?”孩子的诘问许是对我的小小抗议, 却突然勾起了我对父亲的无限怀念。一转眼,他已经离开我们整整十五年了。

父亲詹同是我绘画的启蒙老师。自打我记事时起,就觉得他一有空就在画画、看书。那是我记忆深处的一个星期天,父亲领着不满三岁的我去看外滩的大轮船,我骑在他脖子上兴奋得手舞足蹈,顺手把他的眼镜打落到黄浦江里。回到家里,我吵嚷着要画大轮船,父亲马上拿出了毛笔和宣纸。看着我尽情地在纸上涂鸦,他的欣喜之情溢于言表(在我以后的学画经历中,他就很少夸我了),就这样,我被自然而然地引入绘画的大门。三十多年过去了,那情形恍若昨日……后来,父亲特意把我的第一幅画装裱起来,挂了好久。从我开始画画起直到工作前的所有美术作品,都被父亲装订成册,仔细保存着。其实他一直很在意儿子取得的点滴进步,这种情感,直到自己身为人父后我才开始真正懂得。

受家庭熏陶,姐姐詹萤也很喜欢美术,她从小就受父亲指导,系统学习工笔绘画、金石书法,练得一手好字并擅长篆刻,对民间美术也很在行。我们姐弟俩都是在父亲带领下走入美术这扇大门的。

中学时的我,对历史和文学突发浓厚兴趣,很少画画。父亲非但没有生气和指责,反而很高兴地在他苦心收集的众多藏书中,找出很多相关书籍,指导我如何阅读、怎样系统和全方位地吸收知识。渐渐的,我开始用更广阔的视野去观察、在超乎绘画技巧外的领域探索,汲取营养。父亲对我进行的这些画外功夫的启发和悉心培养,在他去世多年后――当我由一名报社的美术编辑渐渐成长为少儿报刊的部门主管和主编时,当我在派的机关行政岗位上开始全新领域的开拓时――才让我越发觉得受益匪浅,也终于让我明白了一位父亲对孩子的良苦用心,可我现在已不可能让他亲眼目睹我这些年取得的每一个进步,聆听他的教诲了……

父亲对我们很严格,要求我们:只要学就一定要认真。我在大学主修油画专业,为了让我不沉溺于形式上的哗众取宠,打好扎实的绘画基础,在我每周回家时,他都要亲自画一幅水彩或者油画给我做示范,并拿出当年求学时的素描、速写、听课笔记,耐心地给我讲解透视学、艺用解剖学、美术史……还时常讲起他当年在中央美术学院求学时,班主任董希文先生教的很多绘画经验和知识,但同时他也很尊重我的意愿,并不强求我全盘接受,只希望我在理解后去慢慢消化。每次过完周末,我总能满载精神和物质上的食粮返回校园……我大学时期开始漫画创作,毕业后踏入报刊出版这一行。十几年前的绘画圈里,子承父业的“父子兵”很多,画风很近似,有不少已形成很鲜明的“家族风格”。姐姐的画风与父亲颇像,而我从小就喜欢叫嚷着要走自己的路,仗着年轻气盛,常理直气壮地说:“不做爸爸的翻版,要多学会些本领,最后再学爸爸的精髓!”在画风上曾有很长一段时间受日式漫画影响。对此,父亲虽有遗憾,但还是很尊重我的选择。或许那时他相信儿子确有自己的考虑,欣赏儿子的志向,只期盼着儿子真能早些领悟。直到父亲去世后,母亲洪金凤告诉我,其实他一直担心我浪费太多宝贵的时间,非常迫切地想把他大半生的经验和教训告诉我,让我少走弯路。可那时的我根本不懂他的良苦用心……病魔过早地将父亲从我们身边夺走,带走了他丰富的知识、一身的本事。而我被年少轻狂所误,在有更多机会向他求教时,完全不懂得珍惜,如今只能从他留下的绘画作品、文章、书籍以及留给我的记忆中去体会那谆谆教诲,更多的是无法弥补的遗憾与后悔!

2004年,为参加全国美展,我开始了停滞多年的漫画创作。作品的主题是我思考了许久的,但因为那时工作繁忙,绘制时未花很多时间,只在截稿前几天才赶着画出来。作品最终落选,理由是不少国画、油画的专家评委们认为“此画技法粗糙”。自认为该画的寓意、题材都不赖的我,不服气之余,静下心来想起了父亲的话。他常说:真正好的漫画,应该是经久耐看的。一方面要有好题材,处理得巧妙、高级,另一方面,应该是技法高超的绘者精心创作的,哪怕是一挥而就、寥寥数笔,也是经反复推敲锤炼得来的,绝非常人认为的随便涂上几笔了事。他通过晚年的力作《摆平》,身体力行来告诉我这个道理的。那时,还在大学念书的我参加献血后在家休养,父亲为了让我多学些技法,就开始创作这幅作品。在这幅以文艺复兴三杰之一达・芬奇的名画《蒙娜丽莎》为原型的漫画中,父亲用水彩颜料模拟古典油画的效果,运用勾、染结合等多种手法,将原作中的众多细节还原得惟妙惟肖――如今,用电脑绘画软件可以很方便地在电脑上做出那样的滤镜效果――而在十七年前,他完全是凭深厚的写实功底和高超的手绘技法完成的。每次回想起那时的情景,我就更加明白,这是一种言传身教,那一笔一画间饱含了他许许多多的漫画理念、艺术观。

现在虽然工作繁忙,但我还是在业余时间坚持着漫画创作。尽管力求自己的每一幅作品都能达到父亲的要求,可惜得到他的评点只能是一种痴心妄想,唯有期盼他在冥冥中给我启示了。

父亲一直告诫我们姐弟:“这辈子,人品和画品都很重要。如果死后还会有人记得你,记得你的画,那才算没白活。”几年前的一天,我忽然收到《讽刺与幽默》社寄来的样报,这份久违了的中国漫坛第一大报――熟悉的报头,全新的版式,更多的版面和信息量,更精美的印刷――让我倍感亲切。更令我心头一热的是,该报八版上登出了父亲的一幅旧作:《百鬼斩尽,此精独留》。没过多久,漫画家郑辛遥先生又寄来了该报责编托他代转的稿费单。我更是百感交集了。去世多年的父亲,早已远离众人的视线,但父母的多年挚友时时关心着母亲的健康,关心着我们的成长,依然有我们陌生的朋友记起他,记得他的为人、记得他的画。我真心感谢那些或熟悉或陌生的前辈、同行、朋友们,感谢大家多年来对我们一家的关心、帮助,感谢大家对我父亲的情感,也感谢大家让我更深切的理解了父亲对我们的教诲。

父亲走了整整十五年,姐姐和我都在各自的工作岗位努力而出色地工作着,在绘画上继承着他未走完的道路,母亲和我们一起共享着天伦之乐,孙辈们也茁壮成长。仅以此文告慰父亲詹同。我深深地怀念他,一是为了提醒自己今后要不断努力,做一个不丢脸的儿子,二也为了提醒自己亦要做个合格的好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