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巧设对话过程 构建生命课堂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巧设对话过程 构建生命课堂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课堂是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的生命时空,而“对话”则是课堂教学基本的活动方式。我们要尊重学生,促进平等对话;情境激疑,引导生本对话;沟通合作,促进生生对话;操作探究,引发实验对话;启发反思,内化自我对话。让课堂真正洋溢着生命的色彩,充满活力和魅力。

关键词:对话过程 生命课堂 构建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2-0078-02

学生与教师对话,是教学民主的真诚呼唤。新课程把教学定位为师生交互、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要求教师要有“对话”意识。所谓“对话”是指以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智能为起点,以师生平等为基础,以自主学习为特征,以问题引导为核心,以合作探究为载体,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以及师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互动”开展教学活动过程。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巧设教学过程中的对话活动,建构沟通、交往和探究学习的互动舞台,使教师与学生都成为课堂教学的参与者,活动过程的探究者,知识能力的生成者,从而完成课堂教学的目标和任务呢? 下面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尊重信任,促进平等对话

教育是一种服务,是一种平等对话的交流过程。尽管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在学识、修养、经验、教学活动中的角色等各方面都存在差异,但在教学过程中处于平等的地位,教师要以尊重学生为原则展开教学,不宜以居高临下的方式处理教学中的问题。对学生的创设要鼓励,对学生的意见要尊重,对学生的误解要宽容,心理学研究证明,师生之间平等、宽松的关系可以较好地消除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畏惧、紧张心理,让学生愿意与教师交流,乐于参与学习过程。

一次送课下乡活动,一位教师执教《金属的化学性质》一课,实验前,由于农村学生对化学药品和仪器比较好奇,挤撞中不小心将老师放置于讲台前的装锌片的玻璃瓶碰掉在地上,锌片洒落一地。年轻的老师心里又气又急,但是碍于借班上课及听课老师较多,不便发作,只好静静地看着学生,几个惹事的学生也胆战心惊坐回座位。一会儿,老师情绪稳定下来,换了一种赞赏而舒缓的表情开始上课。她先肯定了同学热爱化学的积极性,感谢学生对她前来上课的“欢迎”方式,表扬了“惹事”的学生对化学实验的浓烈兴趣,以此缓解学生的恐惧心理,然后再让刚才“惹事”的学生把锌片收集起来,利用锌、镁、铁、铜四种金属与盐酸反应观察实验现象,然后引入新课,展开教学。老师以宽容、尊重、信任的方式,通过临时变换实验程序,将课堂教学引入一段新的教学序曲,既展现了教学机智,又拉近了师生距离,为教学获得成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情境激疑,引导生本对话

学生与文本对话是指学生对教材及其文本形式存在的学习资料的阅读理解。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过程是学生以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方法和情感去体验文本意义的过程,文本所涵盖的信息和思想只有通过读者自我内部语言系统的深刻化之后才能真正获得领悟。这种内化过程既需要教师的引导、点拨,更需要学生自我的独立思考,因此生本对话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通过设置演示实验、教学模型、影音录像、问题设疑、故事引入等对文本进行形象情境的预设,可以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与文本对话,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多层次、多角度地对文本进行解读,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一位教师在上《分子和原子》这节课时,先在教室喷洒空气清新剂,然后提问学生:1.你闻到了什么味道?2.这种味道是怎样进入我们的鼻子?3.这种现象反映了粒子具有哪些性质?由于该教学情境的设置基于学生的原有知识和生活基础,具有较好的趣味性,所以引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他们或者合作讨论、动手实验,或者独立阅读、思考,在对教材进行较为深入的研读实验的基础上,纷纷对“构成物质的微粒的特征”进行了生动、形象的描述,学生与文本的深入对话得以较好的体现。

三、沟通合作,促进生生对话

现代教育理论表明,教学是一种沟通现象,“没有沟通就没有教学”。只有沟通、合作才有对话,才有师生间智慧的碰撞,心灵的交会。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相互沟通,通过合作学习相互讨论,在共同探究中进行平等、尊重、合作的对话,使学生敞开心扉,合作学习,彼此分享,达到心灵的共鸣,思维的共振,情感的愉悦。

一位教师在教学“中和反应”时,设计了两个活动环节,引导学生学习:

1.教师取样将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溶液混合,引导观察发现什么现象?

学生观察:没有发现明显现象。

2.接着教师指导学生混合两种溶液之后启发学生思考:有什么方法可以证明两种溶液发生了反应?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设计方案。

(1)学生交流讨论之后,提出四种实验方案可以证明两种溶液发生了反应。

A、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几滴紫色石蕊试液,液体呈蓝色,再滴加稀盐酸,如果蓝色变红色,说明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能反应。

B、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液体呈红色,再滴加稀盐酸,如果红色褪去,说明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能反应。

C、向盛有稀盐酸的试管中滴加几滴紫色石蕊试液,液体呈红色,再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如果红色变蓝色,说明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能反应。

D、向盛有稀盐酸的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液体呈无色,再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如果无色变红色,说明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能反应。

(2)学生合作实验,验证所提出的方案。然后各组派代表交流,并对四种方案方案进行比较分析。

3.教师在学生观察、合作假设、实验验证之后进行教学小结。

这样,通过学生沟通合作,交流研讨,促进了学生之间思想的交流,智慧的生成,他们在大胆假设中培养了求异思维、创新精神,同时也丰富了思维方式,激活了课堂教学,提高了教学效益。

四、操作探究,引发实验对话。

化学实验是世界上最奇妙的实验过程,它能有效地使学生感知物质变化前后的现象,使物质变化规律直观形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激发学生对实验事实进行深入思考,提出问题,解决矛盾。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对物质的认识,还可以锻炼他们对化学实验现象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过程的分析、推理能力,促进知识建构过程,培养他们热爱化学、尊重科学、探究科学的兴趣,引发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所以在课堂上指导学生操作实验,引发学生与实验过程的对话,是化学学习最有效的途径和方法。

“死狗谷之谜”是一个典型的故事,在教学“二氧化碳的性质”常常被使用到,但教师在运用这个典故时,通常并不和化学实验相结合,而仅仅是作为实验的验证事例,或者由此引出实验的活动。

我们在一次备课活动中,尝试在一个教学环节中将这个典故与“实验对话”结合起来。

1.首先由教师说明这个典故,由学生推测可能的成因。

2.由学生查找资料阐阐述“罪犯”是二氧化碳。

3.由学生说明二氧化碳具有哪些性质,它是如何使狗死亡的。

4.由学生用实验证明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不支持燃烧。

5.由学生用实验证明:不支持燃烧、性质不活泼、密度比空气大。

6.由学生综合实验过程,阐述“死狗谷之谜”及由此拓展相关生活问题。

在这个环节的学习中,学生始终以“死狗谷之谜”为对话主线,以二氧化碳的性质为对话过程,以操作实验为对话方式,以回答问题为对话目标,以综合对话为表达方法,全过程深入对话,学生在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形成、经验的积淀、学习的兴趣等方面都表现出较高的效率,取得很好的对话效果。

五、启发反思,内化自我对话。

知识的积淀需要学习者不断地自觉将所学知识及时进行内化,即自我对话,在对话的过程中,将知识、思维等条理化、规律化,使得在大脑内部独立建构起知识的网络,形成学力和习惯。由于年龄特征和认知结构水平的限制,学生往往热衷于表达自己的思想,而常常忽略对自己思维过程的反思,对同学、老师、自己思维方法的评价,也不善于通过自我对话对所学知识作出概括和总结,这种现象会使学习成效弱化,最终使得知识的积淀流于表象和肤浅。要使化学课堂对话最终富有成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自己设立学习目标,而且还要培养学生养成常常对自己的学习、思维进行反思,积极进行自我对话的习惯,对课堂学习过程中的各种观点进行概括、总结和反思。

例如:在指导教学《质量守恒定律》一课时,我们在新课学习结束之后,设计了如下问题供学生进行自我对话:

1.今天学习的知识有哪些?

2.今天学习的知识难点是什么?

3.今天学习的难点用什么方法解决?

4.今天学习的知识和那些已学知识是否有联系?

5.今天的学习中有哪些细节值得我回味……

通过这种针对性的自我对话,学生对当日所学的知识很快形成自我的知识体系,从中找出知识积淀、运用的规律,较好地内化为自己的东西。

总之,“对话”是一种新型的课堂交往思想,体现了“关注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新课程核心理念。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只有真正进行平等的、互助的、全方位的对话,通过心灵的交流、意见的交换、思想的碰撞以及合作探讨,才能让学生在课堂中个性得到张扬,情感得到熏陶、智慧得到培育,能力得到提升,才能让课堂真正洋溢着生命的色彩,充满活力和魅力。

参考文献

[1] 《经典教学案例与创新课堂设计》 世界知识出版社2006年7月出版

[2] 《新课程教学技能与学科教学 初中化学》元素 世界知识出版社2006年4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