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油灯下的温情陪伴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油灯下的温情陪伴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名人小档案:

罗家伦(1897-1969),字志希,笔名毅。“”的命名者,我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社会活动家。早年求学于复旦公学和北京大学,曾任中央大学、清华大学校长之职。代表作有《新人生观》《新民族观》《文化教育与青年》等。

读书是一件惬意的事,家中伴幼子读书,不仅温馨惬意,而且教育意义深远。

罗家伦之所以成为一代教育大师,是因为,从3岁起,颇具文采的母亲,每天都会把他抱在膝上,教他识字,与他共读“床前明月光”“白日依山尽”“明月几时有”等朗朗上口的唐诗宋词,陪他读《三字经》《弟子规》等通俗易懂的古典书籍。这些书籍中蕴含的传统文化与道德,深深烙在他的脑海里,成为罗家伦后来的立身之本。

那样的时光,或者春暖花开,或者夏雨阵阵,或者秋虫唧唧,或者飞雪漫天。母亲的声音温柔,“济之以宽”;母亲的讲解声情并茂,“戒之以格言,感之以温泪”。字字句句,流淌着亲情。

陪伴他读书的,除了慈母,还有严父。

罗家伦的父亲,学问深厚,著有《咬菜根斋诗文》《诗话》《联语》等多本文集。5岁时,父亲即让他“正式启蒙,就学家塾”,学习传统的四书五经、经史子集。为了让罗家伦掌握更多的传统文化知识,父亲还亲自选录两三则有趣且富教育意义的典故,晚上先记在小册上,隔天早上讲给罗家伦听,讲解完毕再将小册交给他复习,如此持续了好几年,从不懈怠。因为父亲深知:亲子阅读,贵在坚持。

对罗家伦而言,童年时期的家庭教育对他的成长有着深远、直接的影响,煤油灯下父母的陪伴,一直温暖着他的记忆。

但是9岁那年母亲的去世,却让罗家伦初尝人间的巨恸。他在36岁时所写的《孩子的哭声》和47岁时所写的《孤儿泪》中,字里行间流露着孝思至情。

自母亲去世后,罗父充当了严父慈母的双重角色,经常陪罗家伦阅读传统文史经典,直到罗家伦1914年进入上海复旦公学为止。在陪罗家伦阅读时,父亲循循善诱,拉着他软软的小手,带他步入书中的世界,并把自己的价值观传递给他。罗家伦同父亲一起行走在共读的道路上,看到了国人的勤劳、善良、勇敢、坚韧,也看到了国人急需要一味精神良药,这一味良药就是能融汇中西的高等教育……

因为父亲的陪读,罗家伦识记很快,掌握了大量古典文史知识,无形中受到儒家传统思想的影响和熏陶。深厚的学养和儒家的处世哲学,最终帮助他实现了事业梦,成为一名教育健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