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杨树速生丰产林栽培技术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杨树速生丰产林栽培技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1.整地

杨树速生丰产栽培,宜采用“三大一深”栽植技术,即要大苗、大穴、大株行距和深栽。这样可以提高造林成活率,促进杨树根系发育,增强抗旱、抗风能力,有利于培育圆满通直的无节良材。造林密度在造林前进行细致地深翻整地能使低产的林地转变为丰产林。深翻整地能降低土壤的紧实度,改善土壤的通透性,有利于杨树根系对深层土壤的利用。根据造林密度,在定植点上挖80cm×80cm×80cm以上的大穴。

2.良种壮苗

杨树繁殖容易,一般采用无性繁殖即扦插育苗的方法,把一年生杨树枝条或苗木截成20cm长,用ABT2号生根粉50mg/kg药液浸插条下部1h,按株行距40cm×50cm插在深耕细作、施足基肥、排灌水良好的苗床上,苗木成活率可达95%以上,经过中耕松土、除草、施肥、治虫等措施,一年生苗高达3m以上,地径3cm以上。杨树育苗必须做到选好圃地、实行轮作、精选插条、保优复壮、稀插育大苗等技术,这是关系到杨树速生丰产的一项重要措施。必须注意,凡苗干弯曲、断梢或因后期疯长、梢部木质化程度差、根系不齐及老苗等,不要选作造林用苗。

3.适地适树

土壤肥沃、湿润、质地疏松、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地方,适宜速生杨树的生长,选择立地条件时要注意地下水位的高低,这是关系杨树速生丰产的关键。最好的立地条件是地下水位在1.5~2.0m之间,地下水位1.0~1.5m能正常生长,地下水位0.5~1.0m之间的土地上栽杨树,应有深沟排水措施,否则会因杨树根系分布浅而影响地上部分生长,并易遭风倒危害;地下水位在0.5m以上的地方,不宜栽杨树,地下水位在3~4m或更深,杨树生长量同样受到制约。选好造林地后,必须进行细致整地,成片造林地要求全垦整地或带状整地,四旁以及农田林网要求带状整地。栽植穴要提前挖好,穴规格长x宽x深为0.8m×0.8m×0.8m;对地下水位较高的造林地挖穴0.5m×0.5m×0.5m,即浅栽高培土,防止风吹树斜,影响生长和材质;滩涂造林挖穴0.5mx0.3mx0.8m,即深栽高培土法,以防风浪吹斜树干,影响成活与生长。有条件的地方,每穴施0.5kg磷肥和10kg土杂肥,可促进杨树的速生丰产。

4.注意造林密度

杨树早期速生,生长旺盛,造林密度的大小直接影响杨树的生长发育。因此,注意造林密度,同样是速生丰产的关键。杨树的造林密度要从栽培时起,就采取定向培育的原则,一般说来,小径材有销路且价格较高的地方,应适当密植,然后进行1~2次间伐,但在小径材销路差且价格低的地方,则应采取稀栽和农林间作的办法提高经济效益。若培育用于造纸及纤维板的小径材,则采取超短期轮伐,密度以3m×3m、3m×4m为好,3~4年轮伐;中径材用于火柴杆、建筑、家俱、包装箱等,造林密度以4m×5m、5m×6m为佳,6~8年轮伐;大径材用于胶合板材,造林密度以6m×7m、7m×8m为宜,10~12年轮伐,四旁植树株距2~3m,3~4年后再隔株间伐。

5.松土除草

松土除草能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对促进林木生长效果十分明显。每年夏冬两季都要翻耕土壤,除掉杂草,疏松土壤,增加土壤通透性,让杨树根系生长发育更良好。在沿河土壤比较粘重的地区尤其需要推广这种技术,而不是一味地增加施肥。实践证明,仅此一项技术,就可使用材产量提高1倍。

6.肥水管理

杨树对水分的要求很高,一般每年应灌水3~4次。3月下旬至4月上旬发芽前灌返青水;5~6月灌促生水,促枝叶扩展;11月灌防冻水,促进根系生长。施肥后遇天气干旱亦应浇透水。施肥分基肥和追肥。基肥是在植树时施入穴中,一般株施有机肥5~10kg或过磷酸钙250g,将所施肥料与熟土掺匀,回填于30~60cm的根系活动层内。施追肥在树冠边缘下开施肥沟,沟长80cm、宽20cm、深20~30cm,株施尿素2508。施肥后应及时浇水、中耕除草。

7.合理修枝

杨树的修枝抚育,目的就在于既要高产又要优质。杨树幼林修枝应采用轻修枝、重留冠,去竞争枝、留辅养枝的方法。一般情况下,杨树1~3年不宜进行大修枝,以免削弱树势,抑制杨树的生长。当杨树胸径长到10cm时才开始修剪侧枝,树冠保留树干高度的2/3~3/4,上部只修去特殊的枝条和卡脖子枝。对大枝分2次修剪,以免伤口过大,对一、二年生竞争枝、徒长枝,可在生长季节适当截剪,一般剪去1/4~1/3,削弱其生长势,防止发展成粗大枝,以利培育圆满的干形,以后视树冠生长情况,适当修枝。一般最下一枝距地面高8~10m时可停止修剪,能获得较好的无节良材,过度修枝会削弱树势,抑制生长。

8.病虫害防治

防治病虫害,要以预防为主,采取综合防治的措施。要加强对苗木或林木的抚育管理措施,提高抗病虫的能力。利用益鸟、益虫的天敌作用,掌握病虫发生的规律,及时采用适宜的药物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