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拉卜楞藏族民歌“拉伊”的音乐特征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拉卜楞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以及复杂多样的地理环境,使得拉卜楞藏族民间音乐色彩纷呈,别具特色。其中流传甚广的“拉伊”,即情歌,是拉卜楞藏族民间音乐中的一支奇葩,具有荡人心魄的艺术风格和人文价值。研究拉伊的音乐特征,对于弘扬民族文化,彰显地方特色,有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拉卜楞;拉伊;音乐特征;分析
中图分类号:J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3)07-70-2
拉卜楞,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境内,也是夏河县政府所在地。它地处青藏高原东北边缘甘青宁三省交界处,其境内沟壑纵横,山峦起伏,雪山、草原交相映辉。拉卜楞平均海拔2931米。气候较为寒冷,属于高原型气候,是典型的的纯牧业县。
拉卜楞系藏语“拉章”之译音,意为“学者聚集之地”。因文明遐迩的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宗主寺之一的拉卜楞寺坐落在县城西域,绚丽的民族文化、浓厚的人文景观,使得拉卜楞成为藏族艺术又一苑繁华之地。故素有“东方梵蒂冈”之美称。四方的宾客旅商以朝拜、瞻仰拉卜楞寺为终身之幸福。随着众多的宾客、商贾的往来,拉卜楞的经济得到迅猛的发展,同时藏族文化艺术也在这里得到更加频繁的融合与交流。从而使这里的民间文化艺术花样新颖、风格典雅、别具特色,很多艺术品种在整个西北藏区广传。因此,拉卜楞成了西北藏区宗教、经济、文化、教育、艺术之中心。
一、拉伊简介
拉卜楞藏族民间音乐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就艺术形式而论,有“勒”(歌)、“格尔”(舞曲)、“拉依”(情歌)、“当令”(弹唱)、“俄卓”(劳动号子)、“西贝勒”(童谣)、“嘛乃”(嘛呢调)、“南木特”(藏戏)、“多得儿”(宗教、宫廷音乐)等。
而其中的“拉伊”, 是拉卜楞藏族民间音乐中的一支奇葩,其感情奔放,唱词质朴热烈,音调高亢辽阔,柔和细腻,是独具风格的一种民歌形式。在藏语中,“拉”意为“山坡”,“伊”意为“歌”,其内容都是藏族青年男女大胆地倾吐灼热的爱慕之情,因此按照的藏族民间习俗,拉伊不能不分辈分、不分场合乱唱,故而适合在山野间自由地、不受羁绊地引吭高歌。“拉伊”的名称也由此而来。
二、“拉伊”唱词特征分析
“拉依” 没有固定的歌词,多是演唱者由景生情,即兴而编。它巧妙地引用比喻、影射、比兴、暗示等手法,来反映男女青年的自由爱慕之情。歌词具有朴实、坦率、真切的情感,充分地反映了藏族人民健康、纯朴的爱情观和纯洁美好的精神世界。
拉伊唱词基本均属于歌谣体结构,基本句式为二句体及四句体,大部分词句整齐划一,其中上句喜用比兴,下句点主题。在基本句式中。字数的多少没有严格的规定,而是由歌者根据自己所要表达的内容来决定,一般均为七字句至九字句不等。如例1
百鸟儿巢居各一方,高山顶上一道飞落;
落在一起和鸣齐唱,是我们的共同愿望。
例2
吉祥的海子水面,那幸福的天鹅黄鸭;见你游弋歌咏的风姿,我无心搭箭射杀。
吉祥的“哇彦”滩上,那难忘的骏骥快马,
见你疾驰如风的步伐,我无心举鞭抽打。
也有个别少许伸缩的的变化句式,其两段都是直抒胸臆的。
如例3
那河对岸上部石圈里,骏马你等等我一道走,让我们齐头并辔走。
那河对岸下部村庄里,情人你等等我一道走,让我俩挽手并肩走。
拉卜楞是藏区安多地区的经济文化中心,因此在长期的与外民族间的交流中,拉伊唱词的这一艺术形式,深深地影响并渗透到了周边临夏回族、保安族、循化撒拉族的花儿艺术当中。
拉卜楞所处于西北藏区的藏文化中心地带,境内广袤无边的草原、巍峨连绵的雪山,赋予了拉伊鲜明的地域性特征,即音乐旋律起伏宽阔、节奏自由、润腔细腻,具有典型的藏族长调的特征。具体分析如下:
(一)曲式结构特点
1、两个平行乐句构成的单乐段结构是拉伊最为基础、使用最为普遍的曲式结构形式。(见谱例1),此曲由上下两个乐句构成,上句包含了一个引子,下句则是上句的变化或重复。是典型的藏族长调式的结构。每句的基本材料(5 6 1三音组)都是相同。形成4+6小节的非方整性结构。
b、三个乐句构成的单一部曲式,在拉伊中也较为常见。(见谱例2)
此曲总体为三句构成的一部曲式,三句的起音5相同,而且后来的音组也一样(165三音组),可视为并列的三句类结构。有趣的是,第一句比较自由,情绪上也相对激动。而且旋律的发展上也综合了后两句的特点,可看成是这个结构的引子。后两句的发展更为有序及平静。旋律中隐含的乐思加深了音乐构思的展示与内容的表达,给人以充实、完满的感受。曲式结构图如下
这种结构样式是比较常见的,但实际上民歌反复了三次b的材料,形成了12小节,如此看来,整体上形成的结构变量为a(4)+b(12)+结尾(3),这在我们的艺术中是较为罕见的,这恰恰说明了该民歌在结构上的独特性和自由性。
(二)旋律发展手法
拉卜楞拉伊旋律与唱词喜用比兴的手法特征配合紧密,拉伊的旋律往往上句比较开放,音区较高,音域的跨度也比较大,展开想象并富于激情。下句则往往是收拢性的,旋律曲折下行,表现出叙事性或感叹性的特点。(见谱例3)此外,在旋律发展中,音与音之间都是按照五声性的三音列为基础进行排列,并以此来上下运动。因受地域的影响,拉伊的旋律线条常呈抛物线型,即一个乐句或乐节的高点常常位于中部。另外,在旋律中常有八度以上的跳进音程,这就是形成拉卜楞拉伊开阔、华丽、高亢、舒展的中心环节。
在谱例3中,旋律的发展充满新意,颇具特点。此首拉伊中的三音列561后加上主音5,成为一个完整的统一的结构模式,在此模式基础上,此曲a句通过大量的装饰变成,5 -6-1-2-3-2-1-6-5-,从主音5向上发展至最高音即下中音3后再返回到主音5,形成一个波状的线条,b句也是以这种方式进行装饰变化,最终扩充至整个旋律。整体看两句,第一句从主音5开始发展,第二句从属音2开始,虽然起音都不同,但结尾都形成了一个有特点的下行三音列(165),类似于我国民间音乐中常用的换头合尾式手法。在这首拉伊中使用不同的起音并不是偶然的、盲目的,而是有意为之。它采用了三音列的严格模进(如561和235),这是属音上对主音模进,其实增加了民歌b材料的动荡和不稳定,因此,多了一个属音上的模进三音列来加强民歌的终止感,不但在旋律的发展和调性布局上是很有意义的,同时也体现了藏族民歌所稳含的美学思想和在音乐技法方面的高超手段。
(三)节奏特点
拉卜楞拉伊在节奏的应用上大多都较为自由,松散。没有严格的律动限制,富于伸缩性。这是与拉卜楞的自然环境与拉伊本身的特殊性与演唱风格有关。同时也是拉卜楞拉伊区别于其他藏区拉伊最显著的特征之一。(见谱例1)在此首拉伊中,虽然没有一个固定的节拍贯穿始终,但经常会有一个动机型的节奏型“三连音” ,且每一句的发展都是以这个三连音节奏型开始,但每一句又都不尽相同,使得音乐内在的动力不断的发展壮大。显示出多样统一的形式美法则。
(四)调式调性
流行在拉卜楞地区的拉伊都以五声调式为主。极少有偏音出现。并且多为单一调性的徵调式,其次为宫调式。而在单一调式中十分强调和突出主音的位置,甚至在半终止中也使用主音,(见谱例4)使得乐曲发展非常稳健大气。具有纯粹、圆满的审美特点。
(五)润腔特点
拉卜楞拉伊富于装饰性,曲调清新婉转,常使用擞音、波音、颤音、上下滑音等演唱技巧。(谱例3)歌手在演唱时常以密集较快的方式尽情地展开颇具花腔特色的高超技巧,时而清澈明亮,时而低沉委婉,赋予了音乐以生命。使得音乐更具华彩性,更加彰显了其特殊的艺术魅力。
四、结语
拉卜楞拉伊是拉卜楞藏族民间音乐艺术的瑰宝,是藏族人民质朴情感的生动反映。它具有地域的稳定性,是活态的区域性民间艺术珍品。由于本人才学疏浅,在此只是略抒己见。愿此文以能起个抛砖引玉的作用, 让更多的有志之士来学习、研究、挖掘我们藏民族丰富、珍贵、灿烂的音乐文化艺术,这对弘扬民族民间艺术将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