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关心小孩子的“大事情”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纲要》明确指出:“教师和家长要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睡眠、盥洗、排泄等生活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入厕是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的重要生活环节,入厕能力的培养是幼儿园生活教育的一项内容,属于幼儿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培养幼儿智力、情感,发展他们的独立性和克服困难的能力都有重要意义。如何来关心小孩子的这件“大事情”呢?我们针对小班幼儿实际,主要从三个层面来抓好小孩子的这件“大事情”的:
第一,培养幼儿入厕的自理能力。首先要培养幼儿愉快入厕的意识。我通过谈话《我长大了》《我学会了……》,故事《娃娃的湿裤子》等活动,让幼儿知道并学习主动入厕和自己穿脱裤子的方法,并利用提问、讨论、行为练习及角色游戏等形式,让幼儿意识到自己有能力独立入厕,为自己的行为感到高兴,以此增强幼儿愉快入厕意识。
有些幼儿入厕,往往会伴有一些紧张情绪发生,这时教师要仔细观察,及时耐心疏导。当然这需要因人而异,坚持正面教育,不断鼓励。幼儿在进入幼儿园的前几周常会发生大小便失控的情况,一般都是由内心紧张造成的。这时疏导幼儿紧张情绪的工作就显得十分重要。对于个别特别胆小紧张的幼儿,我会用抱抱他、亲亲他的方法,跟他说悄悄话,消除他的紧张情绪;对一些自控能力较差的幼儿,我会对他进行适时的提醒,比如“宝宝,有没有小便?如果有的话要跟老师讲,自己不能脱裤子的可以找老师帮忙”。对于已经尿湿裤子的幼儿,我会像妈妈一样帮助他们及时换上干净的裤子,丝毫不责怪,让他们感觉到 “老师就是妈妈”,从而为幼儿创建一个关怀、宽松与信任的环境与氛围,这对培养幼儿自由入厕行为十分有用。
提高幼儿入厕的自理能力,还需具体教会方法。比如,我先带幼儿认识厕所,让他们知道应该在什么地方大小便,再进一步了解新厕所的上法,指导幼儿正确的大小便方法、大小便姿势等,明白大小便时要先做什么,再做什么。再让幼儿反复练习,鼓励并且充分肯定每一个孩子的勇敢和进步。教师的指导,加上孩子的自身实践,慢慢使入厕不再成为孩子的心理负担,入厕能力大大提高。
第二,培养幼儿入厕的卫生习惯。小班幼儿很喜欢听故事念儿歌,我巧妙地运用这样的形式向幼儿进行卫生习惯教育,让幼儿在不知不觉当中根据儿歌和故事的引导完成入厕任务,养成良好的习惯。比如说,我运用故事《谁对谁不对》提醒幼儿不要随地小便,大小便要入池,大小便不憋等;通过故事《我会自己擦屁股》,指导幼儿正确使用便纸;便后冲洗时,孩子们会念:“小朋友,讲卫生上完厕所冲一冲。小手按下水阀门,水儿哗哗流出来。冲掉异味空气好,我是健康的乖宝宝。”大小便后要洗手,这时孩子们会边洗边念:“洗手前,先卷袖,再用清水洗洗手,擦上肥皂搓一搓,指间指缝都搓到,哗哗流水冲一冲,我的小手洗净了。”这样,不知不觉在儿歌的引导下,不但完成了任务,还受到了相应的卫生习惯教育。
第三,培养幼儿入厕的文明素养。人的文明素养,一样需要从小抓起。一个人从生理上说,入厕是件“大事情”;从心理品行上看,入厕其实也不是件小事情,入厕细节往往是培养文明行为习惯的重要环节,从幼儿抓起尤其具有重要意义。文明常常在于细节。我十分重视给幼儿建立必要的入厕常规。小班幼儿年龄还小,规则意识差,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不会考虑其他幼儿的感受,入厕时普遍存在着不排队、互相争抢等问题,这是教育幼儿的最好机会,我们抓住这个时机,指导他们入厕时要排好队,不喧哗,不打闹,不玩耍,按秩序一个一个来,以免发生危险,这对形成文明入厕的良好素养很有好处。
此外,家园合作,共同培养幼儿良好的入厕习惯,也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家长是孩子最熟悉、最亲密的人,家庭教育和家长的配合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为此,我们总是通过各种形式与家长沟通,形成家园共育的合力,如家长会、家长园地、校信通等,请家长配合,让幼儿在家里也要养成独自入厕的好习惯,尽量多给一点锻炼的机会。另外,还提醒家长在购买衣裤时,尽量选择衣裤腰围宽松的,以便幼儿易于穿脱提拉,确保每一个孩子都能够愉快、顺利地学会自己入厕。
(作者单位:无锡市洛社中心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