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传统吉祥图案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传统吉祥图案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中国传统吉祥图案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向往、追求美好生活而创造出来的一种特有的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的艺术形式,是中华儿女艺术的结晶,是最富有中国特色的视觉语言。中国传统吉祥图案题材广泛、内涵丰富、形式多样、流传久远, 是其他艺术形式无法替代的。当今,在加入原创设计的背景下,开发和建立有中国本土化特色的视觉传达设计语言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视觉传达设计;传统吉祥图案;研究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02-0074-01

在世界全球化的背景下,世界各国之间的距离正在缩小,中西方文化、价值观的渗透,使得我国传统文化受到了很大的冲击。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设计”在当今世界格局中占有一席之地,研究中国传统吉祥图案是寻找设计的中国化语言的一种方式,中国传统吉祥图案“中国味”较其他的传统视觉资源更为浓厚,因为它是民间吉祥文化心理的一种载体,它特有的造型手法和表现手段,都能成为现代中国视觉传达设计的强有力借鉴。

在视觉传达设计方面,有很多不同的设计元素被引入到设计中,设计不再仅仅是抽象的点线面的状态呈现,借鉴传统吉祥图案的设计也不在少数,这样的设计给人印象较为深刻,效果较好,许多设计都有回归传统、借鉴传统的潮流和趋势,传统吉祥图案作为一种历久弥新的审美形式,对于现代视觉传达设计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中国传统吉祥图案是中国传统艺术中的瑰宝,是以视觉图形代替文字来表达其内涵,对其进行发展和运用能够延续和发展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形式、结构、精神,将对传统的艺术进行有效的传承和延续。

我们在视觉传达设计中利用传统图案的造型特点,通过概括、抽象和夸张等手法抓住事物的特征,使图形本身的信息简洁化。同时传统图案纹样又是视觉传达设计中常用的一种装饰手法,主要针对设计作品画面表现的需要进行的形象上的象征处理,在显示民族风格上起着潜移默化的艺术效果。

在现代的社会中,现代人们对创意设计图形不仅要求形式美观,而且随着高科技的发展,对精神的需求越来越突出。我们应立足在传统图案图形与寓意的基础上,对原形不断分解、转变和重新构建将寓意的引伸糅合到视觉传达设计中,能够保留传统艺术的神韵,又能够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并且能充分表达企业文化理念和营销个性。图形是现代社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信息源和信息载体,而有些图形创意设计并不是直接把目的展现出来,而是通过间接暗示给观众,并通过这种暗示手段去激发观者的联想,使观者理解画面形象背后的复杂丰富含义,在现代的设计中,把这些元素融入进去,给人以想象的空间,使观者的想象得到较远的延展,传统吉祥图形的形与现代图形的形大体相似,有形必有意,有意必有形,把传统的图案和现代的设计相结合,并运用现代图形创意设计的表现手法去将它们进行同构,从而得到全新的视觉形象,具有新的视觉意义,这些联想可以是吉祥图案的本身,也可能是它的延伸。

在各种工艺发达的时代,信息传播的快捷便利,使传统吉祥图形符号在现代图形创意设计中有着很重要的传播作用,可以出于完全不同于平面的感受,可以多维、多空间、多层次,可以表现得更具有韵律节奏和绚丽多彩。这些传统视觉符号是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土壤之上的,最具有“中国味”的代表性图形与现代视觉传达设计相结合,它所传达的是一种中国的传统文化,更重要的是它所表达的是吉祥文化的传递,给人以一种新的形象,让人不拘于传统的某些形式,演绎传神才是硬道理。

事物总在变化中才能得到发展,传统吉祥图案也是如此,我们可以在传统图案的基础上进行简化,利用打散、错位、重构等手段对传统图案进行再设计,可以使传统图案获取新的设计组合效果,既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观,又符合现代化大规模生产的需求。在这些现代图形的创意方式作用下,一些超乎原形的新概念的图形产生。

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不断向前发展,传统文化需要我们更进一步地去应用探索和发现,在现代视觉传达设计越来越现代化和全球化的时代下,如何运用传统图案,渗入现代元素,或跨时间跨空间地使用吉祥元素等,都是为了在传承传统吉祥文化的基础上,有所突破和超越,只有传承才会超越。在认识理解的基础上,取其“形和色”、延其“意”、传其“神”,以现代化国际语言来表达中国传统文化精神。把传统图案的精神元素融入到视觉传达中, 使民族的文化精神和世界设计语言,共同融汇成现代设计艺术的主流。

如何继承传统民族文化,探寻一条属于中国文化特色的设计道路,使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命绚烂;创作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艺术设计作品,在传承中不断创新,是每一位设计者应承担的历史责任。

参考文献:

[1]李澎.论传统图形符号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20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