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唯众传媒杨晖:原创路 莫慌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唯众传媒杨晖:原创路 莫慌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国首档青年电视公开课《开讲啦》自2012年8月首播以来,收视一路创新高,屡次打破央视综合频道同时段收视纪录,节目视频在互联网的总点击量已过亿。

从季播进入周播,再到周播加季播的连续播出,不到一年时间,《开讲啦》的影响受众从青少年到家长,直击成长困惑,所涉话题内容甚至“押中”2013年北京地区高考作文题。

这背后,一家7年来低调从事节目原创的公司——唯众影视传播有限公司(下称唯众传媒)进入公众视线,其领军人物杨晖更是从一位传统的电视制作人变成一家全媒体优质视频内容供应商的创始者,完成了从“棋子”到“棋手”的蜕变。

培育原创蓝海

“与其去红海里厮杀,不如打造属于自己的蓝海。”在曾经的采访中,杨晖的这句话让《投资者报》的记者印象深刻,“当一个年代太过喧嚣,它一定会物极必反,促使人们去寻找另外一面。”

由于笃定非娱乐时代终将到来,2013年开春,唯众传媒携手东南卫视,请来刚刚离开央视的著名主持人李咏,跨界主持中国首档大型创业励志真人秀《爱拼才会赢》,以非娱乐的创业题材挺进周末黄金档的全国同时段前十。在“全民娱乐”时代,《爱拼才会赢》打破了非娱乐节目收视表现不佳的魔咒,人气爆棚,品质上乘,成为2013年中国电视荧屏上创业类节目的“领头羊”。

“今年我们预计推出10~12档电视节目,会联合国家级和省级强势频道,实现节目规模的加速成长。”在常人看来,民营媒体公司的收入向来神秘,但杨晖向记者透露,成立6年来,公司平均年营收增长速度在30%以上。

这样的增速也许在某些投资领域并不耀眼,但是杨晖也从没想过一口吃成个胖子,她现在想做的就是继续培育本土观众,并开拓海外合作。

据统计,早在几年前,以发达国家为主的全球文化创意产业每天创造着220亿美元产值,并以5%以上的速度递增。

“就2012年的数字来看,文化产业占美国GDP的12%,英国是10%,中国却只有2.85%,而从2011年开始,中国文化产业一年收入超过4万亿,这是一个很大的市场。”

就在国外内容集团蜂拥而至,垂涎中国市场之时,杨晖看到了这块巨大的蛋糕,同时也隐约感受到了一场硬仗在所难免。

“现实的问题是中国多数传媒公司没有做大,耐不住寂寞,而除了行政划分的机构外,尚未出现大的内容供应集团,而当全媒体时代到来时,对内容的需求一定是海量的,根本做不完。”

婉拒一切投资

唯众传媒要做成什么样?从最初的原创电视节目制作公司,到基于优质视频内容的全媒体整合运营商,杨晖仍在探索下一步的可能性,是做中国下一个上市的光线传媒,还是聚焦于小而美的专注性全媒体公司,杨晖还没有想好。

从早期提出TV2.0理论开始,杨晖就在思考全媒体时代原创的内容与形式的变化。“作为民营的内容供应商,最大的困惑在于不能掌控渠道,最大的自由也在于不属于哪家渠道,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只要你有创造力,永远有市场。”

如果今年能够实现10~12档电视节目的上线,唯众传媒的节目数量无疑是最多的。

而与同类型屈指可数的几家知名节目公司相比,唯众传媒的神秘还在于它目前婉拒了一切投资。

如果说,光线传媒是上市公司,灿星制作是投资的产物,东方风行转战电商,而能量传播是凤凰传媒的全资子公司,那么,真正从石头缝里蹦出来,没爹可拼也尚未接收任何投资的唯众传媒,一直在独自打天下。

很多人诧异于有钱、有资源为什么不要,杨晖常以“时机未到”打趣。

“我们一直在寻找更好的商业模式,也在和国外大公司接洽合作开发事宜,作为独立的内容供应商,我们对资本从来是开放的心态,但我们希望把内功练得更强大,如果时候到了,我们会根据公司的发展需要做决定。”杨晖认真地说。

继续TV2.0理论实践

娱乐可以有噱头,商品则要回归价值的本质。

尽管杨晖的心中,对节目也有长长久久的理想,但应对快节奏的社会,她不得不做改变。

TV2.0是相对于Web2.0提出的电视新思维概念,用户创造内容,用户分享内容成为Web2.0的最显著特征。与此同时,TV2.0不仅把电视内容传输到网络上,利用互联网的优势使观众体会到只有在网络中才存在的互动,而且电视节目的制作理念也植入了互联网精神,从而改变了TV1.0时代 “我播你看”的传播格局,进入“用电视”的TV2.0时代。

“《开讲啦》是一个典型的2.0时代的节目,它就是个自媒体发生器,节目弱化了‘主持人’的概念,把常规访谈节目中的第二人称‘你’直接换成了第一人称‘我’,在电视节目中实现了自媒体式的语境突破,创新了节目形态,将传统的1.0采访解构成了2.0的表达,变成平等的对抗和互动,像极了论坛的发帖和跟帖,是档真正走心的节目。”

“所以当你看准了市场,适应了不确定的节奏,你会发现进入的门槛越来越高,它被你做得越来越深,越来越好。”

从100平方米的上下铺到几千平的独立办公楼,也许正应了《开讲啦》首季内容完整版的书名《人生路,莫慌张》,当别家公司都在疯买模式、抄内容的时候,杨晖带着唯众不紧不慢地,按照自己的节奏走路,做她认为该做的事。

“从生意的角度,复制模式并不省钱,也不一劳永逸,甚至达不到预期,中国的电视正面临集体缺氧,氧气总要有人来造。” 做人心如止水,做事豪情万丈,是杨晖喜欢的状态。

T=《投资者报》 Y=杨晖

《投资者报》:近几年的中国电视行业的版权引进愈演愈烈,你如何看待此类节目的未来?

杨晖:近几年来,大家所看到了近乎疯狂的节目引进,准确地说,中国用了三五年的时间,就把欧美70年的电视工业给吃了。版权引进在今年可能会达到一个抛物线的高点,全在引进大节目、大制作,但是明年呢?可能大家就开始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大眼瞪小眼了。

对此,唯众正在和欧美两大独立的内容供应商谈合作,未来唯众可能会引进大综艺题材模式或联合研发模式。我有一个判断,当单纯的歌唱与舞蹈选秀做到一定程度之后,未来将有两大趋势,首先是非娱乐题材的大片化制作,形成差异化竞争趋势。例如今年,我们力邀离开央视的李咏加盟唯众投资制作的大型创业励志真人秀节目《爱拼才会赢》,我们投资了几千万,节目到第六期开始进入周末晚黄金档全国同时段前十。在娱乐节目扎堆的周末,寻求另一种可能性——非娱乐大片化,我认为我们做到了。其次是娱乐题材中的跨界和混搭。

锁定这两个趋势,下一步我们会跟国外一流的内容制作集团联合开发、共同打造、共同投资,在这个意义上的合作,目前我们在国内也是第一家,联合开发针对亚洲市场的原创模式。

《投资者报》:你如何看待原创和引进?

杨晖:两点之间直线最近,原创其实没有多难。

不可否认,引进模式是曲线救国,先学习再创造,但绝非屡试不爽的法宝,国外成熟版权引进也许“多快好”,“省”就谈不上了,主要因为引进的成本很高,高额的节目制作基础所形成的花钱效应,为了获取盈利,势必需要更多的钱和资源去做推广,打造无所不在的轰动效应。

而从生意的角度,与其费力引进模式,用很蹩脚的英文翻译和沟通,再做本地化的改造,倒不如把这些时间和精力放在一起做原创。坦率讲,如果研发和引进的时间差不多,研发的成本则更低,毕竟没有人比我们自己更了解中国的观众需求。

要知道,我们买不起模式的电视台不少,买模式吃亏的也太多。在成功引进的背后,同样有许多失败的例子,有些地方卫视大半年的营收砸进去,结果不仅收视率惨不忍睹,美誉度也没有。我个人对模式没有任何偏见,欧美用70年的电视工业凝结出来的很多精华,今天能够为我们所用,无疑加快了我们成长的速度,但如果我们不长腿、不用腿,一味地借助拐杖,那我们就永远难以站起来,走不了路。

《投资者报》:听说《爱拼才会赢》正在谈版权输出,这在国内有无先例?对于中国首档大型创业真人秀节目来说,未来有无更多延伸?

杨晖:在我的印象中,国内这块有零星的输出,但正儿八经原创模式输出还未见。

我们正在做的《爱拼才会赢》的节目原创模式,国外的财经节目还没有这么大的创业节目模式阵仗。我们把最好的创业项目和顶级投资人放在一起,用综艺的手段和娱乐的精神,做一个专业化的事情。

《爱拼才会赢》其实是唯众投资制作的一档有5年时间的节目《谁来一起午餐》的升级版。当你把创业的题材嚼得很碎,电视手段运用娴熟,跨界和混搭做好,发挥的空间就很大。对创业类节目,一来我们在创业题材这一领域坚持最久,了解最多,数据库最完善;二来唯众有很浓的创业情结。我很有幸和很多优秀的企业家、投资人打交道,向他们学习。作为一家媒体属性的公司,我认为搭建一个平台,实现资本和创业者的对接,这样的题材有意义,我们再把它做得很有意思,自然水到渠成。

提供全媒体内容供应

《投资者报》:进入创办的第七个年头,唯众传媒的定位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杨晖:第一步,老老实实做原创电视节目制作公司;第二步,做原创的优质视频节目公司;第三步,做基于优质视频内容的跨媒体整合运营商;第四步,做基于优质内容的全媒体整合运营商,这是我们现在的定位。全媒体的概念基于线上和线下全渠道,不一定只有电视、互联网或移动互联,有内容的地方就有我们。

为了培养团队的创作能力,唯众传媒从出现的第一天开始就致力于原创。作为唯众的第一个电视宝宝,《波士堂》就颠覆了传统财经节目的表达方式,以脱口秀形式呈现高端访谈互动。从那时起,我们用了7年的时间,不断践行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本质理解,即原创,没有创意力就没有生命力。

7年近30档节目的证明,原创一有市场,二有价值。未来,我们将一方面不放弃原创的勇气和行动力,同时也会去做一些适度引进模式的工作,以此来扩展国际化的视野,实现在生产流程再造、传播国际化等方面积累更多的学习和借鉴。

《投资者报》:现在国内同类型制作公司现状如何?唯众和它们有什么不同?

杨晖:国内的节目制作公司很多,但叫得出名字的寥寥可数,行业上市公司少,数据披露程度低,各家特色不一。现在国内许多公司靠购买模式生存,做“二传手”;或者希望从模式公司变成制作公司,但制作团队无法快速复制和成长,只能找别家团队外包,无法保证最终的产品品质,无法建立自身品牌。唯众的特点在于拥有优秀的创意力团队和强大的执行力团队,即创意和制作实力,有扎实的精品产品群基础,在业界有好的品牌美誉度。

继续培育本土观众

《投资者报》:你如何看待国内的收视环境?这和国外有何不同?

杨晖:一个好的节目如果有价值,是要陪伴你很久的,现在国内的收视环境变化很快,各领没两天可能太夸张,但各领没两三月是真的。一方面,市场不成熟,区分不明显,管理不规范,行业政策、个人意志、经营压力等等,从业者集中不了精力,引进蜂拥而至,挖得千疮百孔,就跟月球表面似的。但坦白讲,与其挖十个坑真不如深挖一口井。另一方面,大家从来把好节目当做工具来用,没有在内心深处有对好节目的尊重,变成只是营销的工具。

我常说,节目是试金石和温度计,看一个国家的屏幕,就能够知道这个国家国民的素质。

国外的节目对受众群有垂直划分,不同的节目针对不同的观众,收视环境相对理性,但国内的市场还不健全,中国在高速发展的转型期,对新生事物接受很快,可是我们并没准备好,时间太短,选择过多,一下子眼花缭乱,还没学会欣赏更多的风景、尊重更多的创造,狂轰滥炸似的引进袭来,是我们把观众的口味养刁了,因此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去顺应,同时也应该培养观众的欣赏习惯。

《投资者报》:据悉,国内同类型的知名公司,几乎都有实力雄厚的股东或者投资人,但是作为创业型的公司,你却婉拒了很多真诚的投资人,为什么?

杨晖:的确,唯众现在暂时还没有外来的投资,不论是来自机构还是个人。从2007年开始,我一直在婉拒,其实特别感谢大家这么喜欢我们。对于资本唯众从来都是开放的心态,只是时机的问题。

我认为文化行业最重要的是商业模式的创新,我们一直在寻找更好的商业模式,虽然唯众过去6年的营收每年的平均增长率在30%以上,今年有可能实现更高增长,但这远远不够,我们自身还有很多事情需要做。固然,资本是为了提供更好的发展条件和环境,但我认为只有把基础打得更牢,才能不辜负别人的投资,让资本发挥更大的作用。

在国外,你不可想象一个独立的内容供应商,居然不靠做节目挣钱而靠卖广告,从这个角度讲,中国的内容供应商现在都还在摸索商业模式。商业模式百花齐放无可厚非,但是国外的实践证明,没有哪一家不专注内容的公司能做成大公司,无论是时代华纳、维亚康姆,还是迪士尼,全都在扎扎实实靠自己的文化产品安身立命。

如果要做大,就要用产品说话,所以我们需要不断创造有质量的文化精品。

《投资者报》:如果给自己一个身份定位,你最希望是什么?

杨晖:我很喜欢史蒂夫?乔布斯,在我看来,他是创新和商业结合得最好的典范。

之所以没有把唯众传媒简单定位为垂直行业内的公司,是因为我认为在全媒体时代,很多借鉴都需要学习如何跨界和混搭。很多营养可能来自行业外,乔布斯的创新精神和首席产品经理的定位特别适合创意类型的行业和公司去效仿、学习,鼓励留着创新的血液,而且特别了解消费者,既能够创新又有的放矢,我觉得就很牛了。

不论是电视人,还是CEO,首席产品经理是我很喜欢的一个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