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福州“农改超”启示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福州“农改超”启示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农贸市场不仅是消费者的菜篮子、米袋子,还是改革开放以来丈量居民生活质量的一把尺子。但近一段时间,这个“百姓的厨房原料基地”却屡遭非议,一些城市甚至给它制定了“退休”的时间表。

比如北京市就宣布,在未来数年内,农贸市场要退出中心市区,搬到三环路以外。武汉市从今年5月25日开始启动首项“农改超”工程,计划用三年时间,以超市取代现有的农贸市场。上海、广州等城市也有相应动作。面对以上变革,人们自然会问:农贸市场究竟哪些方面老化了?农贸超市又将以怎样一副新面孔与消费者见面?

由于农贸市场与农产品的亲缘和地缘关系,使它一开始出现,就以生鲜品种多、价格低而贴近普通百姓。只是随着现代流通业的发展和食品结构的调整,农贸市场且尤其是开办于大城市的农贸市场,越来越显示出它的弊端。首先是它的购物环境和卫生条件较差,以至有“一家市场污染一条街”的说法;另外,由于它采取的是建场招商的经营方式,由小商贩们多头经营,进货渠道既广又杂,市场管理者对商品质量很难把握,久而久之,有些农贸市场就成了“假冒伪劣的集散地”和“偷税漏税的特区”。

因此,能不能培育出一个既具备农贸市场的实惠,又能让群众购物方便的场所,一直是我国流通领域研究的一个重大课题。

有关专家认为,“农改超”绝对不是“农贸市场”改为“农贸超市”的字面转换。它的核心是要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结合城市建设和城市改造,将我国城市尤其是大中城市的生鲜流通,逐步由以农贸市场为主经营过渡到以超市为主经营。当然,转变的基本点还是要落在食品的安全系数和操作的可行性上。而在这方面,恰恰福州的经验和做法值得许多城市借鉴。

价格服务两张牌

福州民营的永辉超市先吃得“螃蟹”。去年11月,永辉开出了第一家以生鲜为主的超市。那么,时过半年多,情形究竟怎样的?这是一个星期一的早上,一进门,我们便被眼前的商情“定住了眼球”。俗话说,“星期一,买卖稀”,这时候应该是菜市生意最清淡的时候,但眼前的情况恰恰相反,在大小货架的鸡鱼肉菜面前人头攒动,其热闹拥挤的程度并不亚于人们常见的农贸市场。

仔细观察,这家超市的面积大约在4000平方米左右,属于中等规模。虽然同样具有人们在普通超市中常见的保鲜柜、冷藏柜、POS机,但经营品种和普通超市比较有很大不同。粗略点数了一下,这家超市所经营的5000多种商品中,肉菜水果等生鲜商品的比例约占70%至80%,大大高于一般超市的30%。整个超市分为干货、蔬菜、水果、海鲜、小菜、肉类、家禽、调味品、面包、茶叶、文具、保健品、服装等区域,各区域都有自己的计量处。消费者选好商品后由统一着装的超市工作人员把商品价格等数据打在商品包装袋上,然后消费者到收银台前结账。超市还为买5件以下商品的顾客设有专门的收银台,让少量购物的消费者快速通过,以节省时间。

让我们惊叹的还有价格。这里的桶装食用油普遍比当地的农贸市场低三四元。

超市蔬菜便宜对市民来讲是最大的吸引力。记者走访了沃尔玛、好又多、麦德龙、华榕好佳家超市,发现超市里的蔬菜一般比农贸市场便宜了15%至20%,有的种类甚至便宜了一半以上。超市的蔬菜日消耗量很大。永辉超市一天的蔬菜可售出10吨,蔬菜品种近80个。华榕好佳家超市每天一种大众菜就能卖出1500公斤,每天的蔬菜销量可达2吨。五里亭大华都超市每天蔬菜销量为1吨左右,品种达70多种,每天还推出一种以成本价销售的特价蔬菜。

从常识上说,农贸超市与农贸市场比起来,前者购物环境好服务规范,但商品价格高;后者购物环境差服务欠规范,但商品价格低。而福州农贸超市却把这二者处理得天衣无缝,不知这中间有什么“秘计绝招”?因为这一点关系到“农改超”能否成功,也就是如何平衡好价格的问题。

突破瓶颈

记者在福州采访时发现,当地的农贸超市解决价格的办法是建立自己的生鲜商品基地。

因为与农贸市场比较,超市经营的生鲜产品从采购到进场,要经过诸多中间环节;进场后还要经过检测、分级、加工、包装等工序才能上架与消费者见面,这些对人工、材料和设备以及环境的投入,造成了超市生鲜的价格往往比农贸市场高出一块。价格高消费者就少,消费者少又进一步造成超市无法大规模进货以降低物价,最终形成恶性循环。这也是各地超市在经营生鲜尤其是蔬菜、水果等农产品时遇到的一个难题。

福州“农改超”的两大龙头企业――超大和永辉都建有自己的农副产品生产基地,超大集团在全国各地建立的农副产品生产基地更是多达数十个。在这些基地中,超大集团根据自己的需要,把一家一户的农民组织起来,用承包的方式,对他们的种植品种、种植数量和产品质量做出规定,合格产品由超市统一收购。为了提高产品质量,超市企业还投入资金,在基地建立起农副产品保鲜、再加工等配套产业。

从福州“农改超”的经营实践看,建立农副产品基地的确是非常关键的一招。此举对农民来说,将盲目种养变成有序生产,目标明确,提高了经济效益和个人收益;对超市经营者来说,既保证了超市生鲜商品的均衡供应,又有效地控制商品质量;更重要的是,这种直接和大规模到农副产品基地进货的方式,减掉了多环节的中间批发,同时发挥了连锁超市统一采购多店销售的优势,有效地降低了成本,最终让消费者享受到比农贸市场还要低的商品价格。比如永辉超市曾一次进过20吨大白菜。

价格瓶颈一旦突破,满盘皆活。据了解,在开办了农贸超市的地区,附近的农贸市场普遍感觉到生存压力。如福州某农贸市场由于相邻超大果蔬超市的开张,销售额一下降低了20%。往年市场招商通知一经贴出,不到三天即可招满名额;如今招商通知已贴出多天,签约入场的还不足50%。

多赢效应

“农改超”的核心内容是什么?福州市一位超市企业负责人这样归纳:农贸市场超市化,从表面看是实行明码标价、统一收银、提供冬暖夏凉的购物环境等,但根本特征是使农贸市场公司化经营,由企业规范管理,统一合理配置资源,企业法人接受政府、社会和消费者的监督,对成千上万名消费者承担法律责任。以往农贸市场仅仅限于“卖商品”,转变为农贸超市后变成了“卖商品+服务”。

采访中,福州“农改超”项目负责人告诉记者,福州实行“农改超”虽然时间不长,却已凸现出勃勃生机,最大的收获是“多赢”。“农改超”后,超市、老百姓、政府三方都满意。老百姓满意的是农贸超市物美价廉;超市满意的是找到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政府满意的是为百姓办了件实事,还解决了农贸市场难以解决的众多弊病。例如税收,由于农贸市场管理方式的限制,偷税漏税成了小商贩们的“常见病”。“农改超”后,超市实行统一收银,有POS机控制,一分钱税款也漏不掉。如永辉黎明生鲜超市月纳税额一般都在25万元左右,比同等面积的农贸市场整整高出5倍。

据福州市国税局披露,福州农贸市场经过超市化改造后税款大幅度增长。据统计,仅“农改超”后的永辉西洪、军榕、西门、屏西、黎明五家超市,今年前4个月就入库国家税收95.6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5倍。

在具体介绍了福州“农改超”的做法和经验后,项目办的负责人还认为,在改造方式方面,一些有条件的城市可以现有的农贸市场为基点进行原地改造;或者在消防、交通、产权方面难以规范的小型农贸市场附近新建一个农贸超市,通过竞争使原有农贸市场自然淘汰,逐步退出市场;当然与农贸市场附近的大型超市联合,由政府给政策或补贴,鼓励其扩大生鲜经营比重,也是一条较好的出路。

在运作方式上,福州的经验显然也值得借鉴。一是大型超市企业直接进入,如福州的超大、永辉等连锁超市企业都建立了多家农贸超市;二是利用社会闲散资金启动项目;三是市、区两级政府做出相应投入。

当然,同其他新生事物一样,福州在推进“农改超”时也面临着诸多难题。例如农贸市场实行的是摊位制,有的小商贩已经预交了数年的摊位费,农贸市场撤销后,这部分费用如何偿付?还有的小商贩以市为家,一家老小都在农贸市场内经营,甚至就居住在市场内或市场附近,“农改超”后,对这部分商贩如何安排?经过深入调研和实践,福州有关部门已经摸索总结出补贴、转移、转化、转行等几条出路。

“补贴”即由市、区两级政府筹措资金,对因撤销农贸市场而蒙受损失的商贩进行资金补偿。福州市的标准是每平方米补贴150元(其中市政府补贴100元,区政府补贴50元),由区政府一并发放到受补贴人手中。据介绍,迄今为止,福州市、区两级政府用来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资金已经投入1500万元。“转移”即由政府有关部门负责联系,将预交摊位费的商贩们转移到尚未改造的其他农贸市场,补齐经营年头。“转化”即通过培训挑选,将符合条件的原农贸市场商贩转化为超市员工;对一些不想或不符合转行条件的老年商贩,超市还可以安排其子女工作。“改行”即帮助以上商贩转换业态,开日杂店,或根据所长向其他行业转移。

截止到今年上半年,福州“农改超”项目进展顺利,由农贸市场改建而成的农贸超市已达8家,新建农贸超市6家,加上7月以来新开的5家,总规模已达到19家。虽然在福州二环路内还有78家农贸市场待改,但这一兆头仍然预示着“农改超”良好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