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 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法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临床观察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笔者采用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法对伴有周围神经病变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了为期12周的治疗观察,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选择近年来本院门诊和住院的2型糖尿病DPN病人65例,随机分为两组,中药组35例中,男17例,女18例;平均年龄58±10岁。西药组30例中,男14例,女16例;平均年龄57±9岁。两组糖尿病病程3个月~5年,平均2.3年。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周围神经病变病程、糖化血红蛋白(HbAlc)、血液流变学指标、神经传导速度等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参照《糖尿病慢性并发症》[1]、《糖尿病学》[2]制定如下标准:①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空腹血糖(FBG)≥7.0mmol/L;或糖耐量试验(OGTT)餐后2h血糖(2hPG)≥11.1mmol/L;或随机血糖≥11.1mmol/L。②周围神经损害的症状和体征:四肢感觉异常(包括痛觉、温度觉过敏或迟钝,肢体麻木,末端有束感、袜套感、踩棉花感,针刺样疼痛、钝痛、灼痛感)或行走不稳或肢体活动受限;神经电生理检查示神经传导速度减低;除外其他因素(如遗传、酒精中毒、尿毒症、感染、营养不良、药物及重金属中毒等)引起的周围神经病变。符合上述诊断标准的患者,血糖保持平稳至少3个月以上(HbAlc<7.5%),原用治疗神经病变的药物停药2周以上纳入观察。

1.3 排除标准:年龄在18岁以下或70岁以上;妊娠或哺乳期妇女;有糖尿病酮症,酮症酸中毒以及中度感染者;有严重心、肝、肾等并发症,或合并有其它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其它原因引起的神经病变。

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予以饮食、运动疗法及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控制血糖等基础治疗。中药组予益气养阴活血通络的汤剂:黄芪12g,知母、花粉、僵蚕、银花、紫草各9g,玉竹、地龙各6g,丹参、桑叶各15g,黄连3g,白附子5g,全蝎 2g,鬼箭羽、桑白皮各30g。每日1剂,早晚饭后分服。西药组予甲钴铵(500μg/片),每日3次,每次1片,口服。两组均治疗3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过程中不再给予其它治疗药物。

3 观察指标与方法

3.1 神经电生理检测:测定正中、胫腓总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和正中、腓浅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用药前后各测1次(由本院肌电图室协助检测,仪器为OXFORD Medelec Synergy Multimedia EMP/Ep)。

3.2 足背静脉及食指微循环血流检测:测定右足背静脉及右食指微循环的血流灌注量(Perfusion unit,PU)和流速。用药前后各测1次(由本院中医研究室协助检测,仪器为瑞典产的Periflux 4001型激光多谱勒血流仪)。

3.3 血液流变学的检测:患者均于治疗前后检测血液流变学,采用普利生自动血流变仪。

3.4 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采用SPSS10.0软件包处理,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4 治疗结果

4.1 疗效标准[3]:显效:主要症状消除,神经电生理检测改善在10%以上;有效:主要症状改善,神经电生理检测改善在5%以上;无效:主要症状及神经电生理检测改善未达到上述标准。

4.2 治疗结果:经1个疗程治疗后,中药组35例中,显效11例,有效17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80.0%;西药组30例中,显效7例,有效13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66.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

4.3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变化比较:详见表1。中药组与西药组治疗后MCV及SCV均有提高(P0.05)。

4.4 两组治疗前后足背静脉的血流灌注量及流速变化:详见表2。中药组治疗后足背静脉的血流灌注量及流速均有较明显提高(P

4.5 两组治疗前后右食指微循环的血流灌注量及流速变化:详见表3。中药组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4.6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的变化:详见表4。中药组治疗前后比较全血粘度(高、低切)、血浆粘度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

5 讨论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其发生机制和病理生理过程尚未完全阐明,也无特效的药物。祖国医学认为其属“痹证”、“周痹”、“不仁”、“麻木”等范畴。多认为本病消渴日久,由肺胃津液之伤,渐至肝肾精血之损,肝阳化风,旁走四肢。本病属本虚标实之证,本虚为精血亏耗,标实为瘀血阻络、虚风内动。故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是本病的治疗大法,活血化瘀贯穿于治疗的始终。方中黄芪益气健脾,气旺以促血行;黄连、银花、知母、花粉、玉竹、桑叶、桑白皮清热滋阴;僵蚕、地龙活血通络;白附子、全蝎祛风止痉通络;丹参、紫草、鬼箭羽活血化瘀。诸药合用,共奏益气养阴、活血通络之功。现代医学对血瘀证的认识,主要有血液循环和微循环障碍,血栓形成,血液流变性异常等。本研究结果亦显示,两组患者与治疗前比较在神经传导速度、足背静脉的血流灌注量、右食指微循环血流灌注量及血液流变学等方面均有较为明显的改善,而且治疗组疗效优于西药组。故笔者认为,在基础治疗中加用益气养阴活血通络中药治疗本病,具有标本兼治、通补兼施、刚柔相济的特点,确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6 参考文献

[1]沈稚舟,吴松华,邵福源,等.糖尿病慢性并发症[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9:207.

[2]许曼音,陆广华,陈名道,等.糖尿病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5.

[3]赵慧玲,高欣,高彦彬,等.针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27(4):312-314.

收稿日期 2008-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