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从“使用与满足”理论看《泰》的票房奇迹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从“使用与满足”理论看《泰》的票房奇迹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2012岁末由徐峥率领的“三傻”组合联手呈上的爆笑喜剧《人在途之泰》(以下简称《泰》)从首映开始票房一路飙升。在上映的短短一个月里,以12亿元的票房收入创造了国产影片的新纪录,在观影人数上以3600多万的观影人次超过《变形金刚3》和《阿凡达》,刷新了国产影片新纪录。本文试通过“使用满足理论来分析它的票房奇迹

【关键词】《泰》 使用与满足 喜剧电影

一、《泰》创造的奇迹

2012年12月12日,由徐峥、王宝强、黄渤三人联手呈献的爆笑喜剧《泰》在各大电影院举行首映。作为口碑喜剧《人在途》的姐妹篇,同时也是今年贺岁档的首部国产喜剧,《泰》受到了众多影迷的关注。徐峥、王宝强和黄渤组成的“神组合”,在片中一个是城市精英,一个是阳光灿烂的丝青年,一个是极品“人渣”,三个人上演了一段异国风情的爆笑途中剧。

这部定位清晰的喜剧小成本电影,从上映就受到了大众的追捧和喜爱,创造了一个票房奇迹。首映日刷出3900万元的数据,这一数据远超此前的热门影片《1942》和《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成为贺岁档之冠。而在上映一个月的时间里,以12亿元的票房收入创造了国产影片的新纪录,甚至在观影人数上以3600多万的观影人次超过《变形金刚3》和《阿凡达》,刷新了国产影片新纪录。《泰》的成功,除了本身或真或假、或温馨的电影情节直接击中了人们的穴位外,13亿普通中国老百姓快速上升的大文化消费需求更是促成了这种成功的原因,不少业内人甚至感慨,在观众真正认可面前,一切“水军”都是浮云,观众不会埋没他们喜欢的片子。

二、“使用与满足”理论与《泰》的成功

本文用传播学“使用与满足”理论来解读《泰》大获成功的原因,通过对影片本身特点的分析,探讨其对受众各方面需求的满足。

1、“使用与满足”理论概述

使用与满足理论是一种受众行为理论,起源于20世纪四十年代,形成于七十年代。这一研究把受众看作是有着特定“需求”的个人,把他们的媒介接触活动看作是基于特定的需求动机来“使用”媒介,而使需求得到“满足”的过程。这一理论认为受众面对大众传播并不是被动的,而是主动地选择自己偏爱和需要的媒介内容和讯息。不同的受众还可以通过不同媒介讯息来满足不同的需要,并达到不同的目的。①受众的需求动机,既有个人的心理、兴趣、环境等因素,又有他们的社会动因,包括他们现实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社会地位、价值观念和群体归属关系等众多因素。②

使用与满足理论为传播学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视角,即“受者中心论”,挑战了传统的“传者中心论”的主导地位。传播活动的主动权是由受众而不是由传者所掌握,受众使用媒介都是基于自己的需求。因此,人们在离不开大众传媒营造的“虚拟世界”的同时也以自身的需求变化随时随地影响着大众传媒。根据D.麦奎尔等人1969 年开始的对电视节目调查的成果,各类节目满足受众基本需求有四种基本类型:心绪转换效用、人际关系效用、自我确认效用、环境监测效用。③那么,《泰》是满足了受众哪些方面的需求呢?

2、《泰》满足受众的表现

(1)受众消遣娱乐心理的满足。传播学者D.麦奎尔等人归纳出电视节目具有“心绪转换效用”,可以提供消遣和娱乐,能够帮助人们“逃避”日常生活的压力,带来情绪上的解放感。④现代人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繁忙,疲惫,焦虑,快节奏的生活以及高频率的工作状态使他们对大众传媒的要求更多的集中在一个点上――提供娱乐,以求得从中获得暂时的解脱和缓解,卸下包袱,释放情绪,娱乐心性。

作为一部贺岁影片,《泰》无疑成为人们在忙碌的一年过后寻求身心放松的“突破口”。《泰》无疑给紧张压抑的生活注入了一针强心剂,观众在观看时进入一个虚幻的空间,减轻和缓解现实生活所带来的心理压力,获得暂时的轻松感。

《泰》以徐朗、王宝和高博的泰国之旅为剧情支点,以诙谐幽默的方式展开故事,用幽默、讽刺、调侃的对白塑造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渲染情境,制造欢乐。一方面用通俗的语言来制造冷幽默,如“你这纯天然扫把星”、“你是从哪儿捞出来的奇葩啊”、“你可以叫我宝宝”,“我妈说了”等等。它跟《王的盛宴》的文艺腔,形成鲜明的对比。同时由于将台词做了通俗化的处理,影片便消弭掉了南北观众在方言和口语上的差异,使得其老少咸宜,受众广泛。此外它还用到了很多时下流行的网络语言,表现出一种后现代式的语言美,满足了深受网络文化、后现代主义文化影响的当代受众的娱乐需求,获得了多个年龄段、多种生活层面尤其是年轻观众和网络一族的喜爱。通过情节和语言的冲突设计,高潮迭起,小误会、小聪明、弄巧成拙、节外生枝等搞笑冲突不断上演,利用戏剧性手法来获得喜剧效果,每个场景挖掘笑料和包袱,简单的冲突带来的是直接而又简单的快乐,105分钟“奉献”大笑一百次,让人笑得轻松,笑得开心,达到心绪转换的效用。

精准的类型定位、环环相扣的笑料展示、三大笑星“各司其职”,再加上温情的桥段,让在岁末走进影院的观众捧腹笑了,情感释放了。

(2)受众人际关系需求的满足。D.麦奎尔等人认为,电视节目能使受众从两方面达到人际关系效用,一是拟态人际关系,二是现实人际关系。本文所提及的就是现实人际关系,即通过谈论节目内容,可以融洽家庭关系、建立社交圈子等等,满足人们对社会互动的心理需求。作为社会的个体,人的社会性决定了其必须在与他人的交往中才能获得存在感、归属感、安全感和充实感。

《泰》自12月12日上映以来,观影人群不断壮大,屡次刷新票房奇迹,成为当时讨论最热烈的贺岁片。作为社会的个体,当周围的许多人都走进影院观看《泰》,当大家都开口谈论徐铮、王宝强和黄渤的“神”组合时,如果我们没有看过该影片,就无法在现实生活或者微博、论坛等网络世界中与他人分享共同话题,无法与周围的人就影片的内容,情节,经典语言,搞笑场景甚至各种延展性话题进行讨论和沟通,这样不仅可能会使自己产生一种落伍的不良心理体验,而且也可能会被他人认为无趣,从而陷入孤立之中。因此,为了使自己不落伍,与群体内其他成员恰当交流,获得更多的群体认同,人们纷纷走进影院观看,这也就使得这部仅投资2000万元的小成本电影,票房不断飙升,成为贺岁档的最大赢家。当今社会,生活节奏日益加快,人们的交往方式从早期的“面对面”传播到现在互联网下的新型人际传播,历经数次传播革命的变革,不断加入更加先进的传播手段,其交往方式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大众传播时代,媒介为人们的社会交往活动提供了一种媒介情境,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媒介情境代替了现实情境,人们在这种情境下发生着社会互动。⑤

(3)受众自我确认效用的满足。D.麦奎尔等人认为电视节目中的人物、事件、状况、矛盾冲突的解决方法等,可以为观众提供自我评价的参考框架,通过这种比较,观众能够对自身行为进行反省,并在此基础上协调自己的观念和行为。

《泰》并没有停留于单纯的娱乐,除了搞笑,还下大力气将主题延伸,给小成本电影以活力和新鲜感,将责任、亲情、感恩等价值观融合进来,提出“回归家庭、注重亲情和友情”等理念,构成了一个小人物连缀起的简简单单的正能量的故事,引导人们对真善美的认识。故事的主旋律是家庭、真诚、信任、互助互爱,人间真情战胜了金钱、功利、算计。影片中的王宝单纯善良朴实,乐观自信,凡事自得其乐,从不抱怨,对萍水相逢的徐朗掏心掏肺,执着地认为“人间自有真情在”,而与之相反的,徐朗和高博则自私、唯利是图,被金钱、利益蒙蔽了双眼,看不见世间真情,为了金钱和事业可以牺牲友情甚至是家庭。最终王宝的“真情”拯救了徐朗和高博,并使之悔改,使他们在影片最后回归家庭,回归亲情,回归友情。

影片中所反映的一些问题,矛盾冲突等都具有社会性,而三大“神”所代表的人物形象在现实生活中也都能找到原型,是众多小人物的自我形象在银幕中的投射,能够让人们从中获得自我确认。这就为观众提供了自我评价的参考框架,为现实生活中各种矛盾、冲突的解决提供了可供参考的方法。观众通过比较,在影片中找到与自己相符的行为规范或指导,引起对家庭和事业、亲情和友情的思考,并在此基础上协调自己的观念,修正自己的行为,使其在观看影片的轻松愉快氛围中有所参悟,获得启迪。

结语

《泰》在获得票房成功的同时,也引起了一些争议。有人称这部电影为“三俗”电影:低俗、庸俗、媚俗!但这部小成本喜剧电影获得了受众的喜爱与认可,在众多贺岁电影中脱颖而出,刷新了票房纪录。《泰》的成功,从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受众在现代大众传媒中的影响和地位。这部电影以一种更加亲民的姿态,让更多的人在观看电影的同时满足了各种各样的心理需求,让他们找到了快乐和满足。如果电影能使观众开心,让大家笑一笑,放松心情,这部电影就是有价值的。

参考文献

①③④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180-182、180-183

②邵培仁:《传播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206

⑤田莉莉,《从“使用与满足理论”分析娱乐节目走红原因》[J].《广西大学学报》,2012(12):32

(作者:均为重庆大学新闻学院2011级硕士研究生)

责编:姚少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