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比事件本身严重百倍的回答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比事件本身严重百倍的回答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资料提供/本刊资料室

特约点评人/戈 一(媒体培训师)

提要

从某种角度来说,记者提问就是要让你掉进陷阱的,遗憾的是许多高级负责人竟都把重点放在了问题上,而忽略了识别陷阱。记者是猎人,高管是猎物。

央视经济半小时节目曾就某药品安全事件,采访当事公司一位副总经理和省、市主管部门负责人。一问一答间,记者犹如探囊取物,高管们几乎没有任何媒体应对良策。现将电视采访录象的文字稿摘要刊登,并配以本刊特约评论员的点评,以期对高管危机公关水平的提升有所帮助。

第一回合:高管惟恐天下不乱

记者:“我们先看看好不好,现在调查的进展怎么样?”

高管:“国家局、省局都过来了,我们集团的也过来了。”“我们的市场占有50%,这里就是,已经停运了,全部停运了。” “就是这条线,所谓出现问题的线,这个问题到现在还没搞清楚。”

比较妥当的答问应该这样

记者:“我们先看看好不好,现在调查的进展怎么样?”

高管:“调查正在进行,我们全力配合,结果暂未出来。一有结果,我们会马上公布。”

第二回合高管让企业遭受灭顶之灾

记者:“为什么没有搞清楚呢?”

点评这是在引诱被采访人进入危险的自我发挥,因为调查结果还没有出来,没有任何人能知道“为什么没有搞清楚”,记者这样明知故问,显然是施用手段,没有经过媒体培训的高管,很难识破,因此也就很难不掉进陷阱。

高管:“从各个地市药检所,有省级的、有地级市的(药检所)化验出来,我们的产品是合格的,但是确确实实出了那么多反应。”

高管:“灭顶之灾,我在这厂里也有30多年了,非常的痛惜,也就是说我们几十年的耕耘毁于一旦!”

点评在所有糟糕的回答中,这个回答可能是最糟糕的。作为一个教训,它可能因其极度愚蠢而成为媒体培训MBA课程经典案例。如果说善良的公众还在等待当事组织令人信服的解释,那么现在什么都不用等待了,因为这个组织完蛋了,“灭顶之灾”,“毁于一旦”。事件已经不再重要了,这位高管的语言,其毁灭性甚至超过事件本身的一百倍

比较妥当的答问应该这样

记者:“为什么没有搞清楚呢?”

高管:“我和广大公众一样,也焦急地等待着调查结果的出来。同时您也知道,权威的调查结果还没出来前,任何猜测都是对公众不负责任的。我愿意在此表示,不管事件结果怎样,我们对消费者负责的理念永远都要贯彻执行。”

第三回合处长、局长也上圈套

记者:“那谁来把关呢?”

点评记者关心的是责任,即谁负责任。记者问企业高管,高管说市一级主管部门负责质量检查,也就是说责任在市里。于是记者跑到市里,采访了一位主管处长。记者的问题很简单,语气也不强硬,但棉里藏针,就是一定要找出哪个把关的人,或者单位。所以这是一个很厉害的问题,能一剑封喉。

处长:“……自己呀,它自己生产出来以后,它有质检部呀,它质检有化验室,检验合格之后再投入市场中去。”

点评处长这样的回答,意思很清楚,生产者自己把关,事故的责任与市主管部门没有关系。记者可不怕这样踢皮球,他马上找到了省一级主管的局长,结果更热闹了。

记者:“那么究竟是谁对这些药品进行把关?”

局长:“按照现在的要求,它要进行GMP的认证,那么整个GMP的认证就是对企业从生产到质量监控,都有它自身的要求,那么我们就是监督它有没有,符不符合这个标准,有没有严格按照这个标准去执行。”

记者:“可是厂里的自主行为,我是否可以这样理解,无论这批药有没有问题都是由他们自己检验的。”

局长:“自己来检验。生产的中间环节不是我们去负责,产品的质量一个是它自己检查,第二个我们去它企业去抽检。”

记者:“抽检没有具体的要求,好像每一批都要抽,或者是几个月抽一次。”

局长:“没有这个具体要求。”

记者:“我们上半年对它进行过抽检吗?”

局长:“这个我还不清楚,这个应该市局知道。”

记者:“具体到这家企业,是我们省局还是市局负责对它进行抽检?”

局长:“到企业去抽检,这是由市局去抽检。”

点评记者和局长的一问一答,表面上看很正常,其实隐藏了一个阴谋:混淆概念!“检查”和“抽检”在责任层面完全是两码回事,记者也知道,他本来是想问出谁是“检查”的,高管说是市里,市里说是厂里,记者很兴奋,跑到省里,局长说是厂里。显而易见,记者对这样的结果感到失望,因为市里主管部门“有责任”才是新闻的卖点。现在这个卖点没了,记者不甘心,就开始在“谁抽检”上下工夫,遗憾的是局长也中了圈套,和记者大谈谁抽检的问题。局长不知道,他谈的是抽检,公众听的仍是“检查”,也就是说,不管市里还是省里谁抽检,公众都知道,肯定是官员有责任!更可怕的是,局长还和处长“打”了起来,给公众造成官僚互相推委责任的强烈印象。

处长:“我们药检所一般很少到药厂去抽检,很少很少,一般他们都到省上去抽检,我们基本每年就是象征性的去抽一下,省里面给我们的抽查计划一般不叫我们去企业抽查。”

点评处长和局长肯定有一个在撒谎,这就是记者想得到的采访效果。

比较妥当的答问应该这样

记者:“那谁来把关呢?”

处长:“根据国家GSP认证企业的规定,这家企业产品质量的最后把关,应该是企业自己。主管部门负责抽检,这种抽检目的是监督企业按照GSP标准从事生产,但对具体某一批次的产品质量是不担负责任的,这个责任只能企业自己来担负。”

局长:“在回答你的问题之前,我愿意明确一点,那就是我们这里说的‘抽检’和‘检查’不是一回事。根据国家GSP认证企业规定,产品质量的把关,也就是我们说的检查,是由厂家自己完成的,因此责任也是由厂家自己承担的,这是个原则问题,不能有半点混淆。至于说抽检,它的目的在于监督企业按GSP标准从事生产,但对某一具体批次的产品质量,它是没有责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