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山寨网络剧的历史嬗变及趋向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山寨网络剧的历史嬗变及趋向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作为山寨文化的一个衍生品,山寨网络剧是在网络技术发展较成熟的条件下,网民游戏意识萌发、山寨精神彰显的产物。作为一种话语游戏,探析山寨网络剧在创作意图、创作手法和运作机制方面的演变进程,对于理解时下山寨现象背后的文化精神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山寨;山寨网络剧;山寨文化

中图分类号:G22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122(2010)11-0094-02

“山寨网络剧”是由网友个人或集体以热播的影视剧为底本进行再创作并依托互联网进行传播的低成本影视剧作品,一般不以赢利为目的,只限于网上传播与交流,具有明显的草根倾向。山寨网络剧起源于互联网,其助推因素是草根阶层对话语表达的渴望和技术的民主化。复旦大学社会学系教授于海认为,当平民拥有了网络这样一个比较方便、便宜的表达技术后,山寨文化的出现是必然的。基于此,针对作为山寨文化衍生品的山寨网络剧,探析其演变进程中不断生发的特点,对于理解时下山寨现象背后的文化精神不无裨益。下面将从创作意图、创作手法和运作机制等三个方面逐一展开。

一、创作意图:由反抗显性化到多元化的变化

(一)自娱自乐阶段

追溯山寨网络剧的早期发展,《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无疑是其雏形。这样一部充满戏谑的短片,带来了一场无聊的官司,甚至引发了一场关于kuso(恶搞)的大讨论。从此,恶搞之风喧嚣于网络,类似的短片层出不穷,山寨网络剧也由此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

《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作为山寨网络剧发端的标本,考察其原初创作意图,显然同样具有标本意义。对此,制作者胡戈曾阐述过其改编《无极》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无极》的剧情比较简单,镜头、场景转换比较慢,非常适合被改编;二是这样的改编可以锻炼视频处理技术,还可以发表自己对电影的看法。制作者仅仅像是充满好奇心的孩子,拿着别人的积木来满足自己的娱乐心态。可见,在山寨网络剧的萌芽阶段,其创作意图并无明确的反抗意识,而更多的是出于自娱自乐。

(二)挑战对抗阶段

随着山寨网络剧受到越来越多网民的追捧,草根导演的创作初衷已不再局限于自娱自乐,不少创作者的创作意图开始带有明显的“蔑视权威、分庭抗礼”的意味。尤其在山寨文化成为挑战主流文化的代名词后,这一时期的作品名称明显带有反抗权威和争夺话语权的意味。山寨版《红楼梦》、山寨版《西游记》、山寨版《水浒》等作品都直接引用了原作品的名字,再加上“山寨”二字作为标识。山寨网络剧作品命名的直接和模式化,不仅昭示了自己的“山寨”属性,使其作品获得了更多关注,同时也在无形中使得“山寨”阵营更具规模和凝聚力。从早期草根制作者自娱自乐的雏形阶段,到主动打起“山寨”旗号公开对抗主流影视剧,山寨网络剧的反权威性逐渐突显,草根制作者希望获得话语权的愿望也愈加清晰。

(三)多元化阶段

作为一种草根文化,发展到这个时期的山寨网络剧开始分化,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除了那些执着于挑战主流影视剧的以外,有的山寨网络剧则开始与主流影视剧展开对话与合作。

与以往的山寨网络剧不同,山寨版《赤壁(下)》于电影《赤壁(下)》公映之前在网上先期“上映”,引来了颇多关注和赞誉。山寨版《赤壁(下)》不再是以反抗特征的“山寨”面貌出现,而是以为正版影片《赤壁(下)》进行宣传预热的“推手”形象示人。这一“反常”的背后,皆缘于山寨网络剧并非草根制作者的专利。山寨《赤壁(下)》的制作者是已经购买了电影《赤壁》大陆网络发行版权的北京激动影业有限公司。与山寨《赤壁(下)》的“造势”相应的是,《赤壁(下)》的片方中影集团则以没有侵犯权益,有助影片宣传为由,表示不会对山寨版《赤壁(下)》做任何追究,反而支持山寨网络剧的制作。这一两相和谐的场景,意味着山寨网络剧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多元化阶段。

二、创作手法:由简单拼贴到独立创作的变化

(一)拼盘式:基于原作的影像资料进行简单拼贴

早期山寨网络剧往往通过截取已有的影视画面进行重新剪辑,以幽默讽刺和无厘头式的夸张等方式来实现对影视剧原作的解构,并带给受众某种新的体验。以《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的制作方式为代表,网上陆续出现的网友自制的山寨网络剧,大都是这种借用已有影像资料的简单拼剪方式。与胡戈相似的是,其中不少制作者的初衷只是出于对影视制作技术的学习兴趣,以影视原作的镜头画面为素材也只是便于技术练习,而按自己的构思剪辑完成一个具有颠覆性的故事,则仅是其自娱自乐的习作成果。这种建立在原作画面基础上的再创作,其原初意义更多的是一种游戏心态下的纯真游戏。

(二)戏仿式:根据原作进行自编自导自演创作

随着山寨现象的风靡,山寨网络剧逐渐发展到自编自导自演的创作阶段。这一时期的山寨网络剧不再借用原影视剧的画面,而且演员及场景也皆是全新打造。这种创作手法的转变所带来的是,网上由此涌现了一批批颇得人气的更具草根性、创造性的山寨网络剧作品。

2008年底红遍网络的山寨版《红楼梦》是一部以“林妹妹进贾府”及“黛玉焚书”为蓝本、自编自导自演的山寨网络剧作品。令人侧目的是,剧中没有宏大的布景,没有精致的道具,没有华丽的衣装首饰,也没有专业的演员;布景也未作丝毫修饰,直接以现代化客厅、卧室和厨房为背景。显然,这些影视剧必备的要素并非草根制作者所倚重的,他们注重的只是如何以最小代价来最大程度地表现自己心中的“红楼之梦”,充分彰显了草根式智慧的草根精神。

当然,山寨版《红楼梦》只是同一时期众多走红网络的山寨网络剧之一。山寨版的《水浒传》、《西游记》以及《头文字D》等相继推出,昭示了草根导演自编自导自演的新阶段。

(三)脱稿式:超脱原作进行独立创作

山寨网络剧通常以模仿某经典作品的面目示人,但也有一些山寨网络剧开始超脱原作进行独立创作的尝试。

以山寨版《赤壁(下)》为例来说,其片长16分钟,虽然故事框架仍然围绕“火烧赤壁”、“华容道义释曹操”等经典片段展开,但是制作者在故事叙事和情节设计上融入了自己的想象。剧中增添了乳鸽变烤鸽、小乔的美人计等环节,取消了“黄盖诈降”和“草船借箭”,而让张飞前去曹营诈降来“火烧赤壁”的情节设计更具喜剧表现力。当然,台词的设计也少不了传统的山寨特色,不仅幽默诙谐,而且运用了不少时下的网络流行语,如“易中天品三国”、“很好很强大,很傻很天真”、“略懂”等。这种不完全以原作为母本进行再创作的山寨新现象,不失为山寨网络剧发展以来的又一创举。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山寨版《赤壁(下)》可谓“原创”的网络作品,但更重要的是,它或许为山寨网络剧的未来发展带来了新的创作思路和发展方向。

三、运作机制:由个人制作到公司制作的变化

(一)个人制作阶段

早期的山寨网络剧只是停留在对已有影视画面的简单拼贴组合上,没有拍摄程序,只需做一些后期剪辑和制作,所以制作流程相对简单,无需太多制作成本。因此,这个时期的作品更多的是个人制作,少有团队制作,更不用说规模化的集体制作了。例如,《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完全是一部胡戈个人完成的作品,从画面剪辑到配音都是出自制作者胡戈一人之手,没有搭档也没有制作团队。不过,从胡戈后期的众多作品来看,都已不再是个人制作,而是以小作坊或公司化的团队进行集体创作了。

(二)小作坊制作阶段

当山寨网络剧发展到自编自导自演的阶段时,除了后期剪辑,前期剧本和现场拍摄也成为制作中不可或缺的环节,而这些已不是凭借一人之力就可以完成的。所以,山寨网络剧的制作机制开始从个人创作发展到团队创作,小作坊制作的形式便是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