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热钱规模争议凸显统计缺失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国家外汇管理局相关部门负责人最近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无论从资金通过的渠道还是规模,我们认为现在基本上不存在热钱,因为热钱是快进快出,但事实并不是这样。”这位部门负责人表示,热钱的一个存在条件是资本项目的开放,也就是说只有资本项目开放的国家才能有热钱的快进快出。而我国资本项目是受管制的,热钱从经常项目走,无论是货物贸易还是FDI,快进快出都比较困难。在这种情况下,管理部门不认为国内有热钱流入,而只有“异常资金”。
然而该文发表以后,国家外汇局综合司新闻处当日紧急发表声明称,该报道观点不代表外汇局。让外汇局如是声明的原因,是6月25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政治与经济研究所专家张明发表的一份报告称,在一定的经济学模型假设下,流入中国的热钱规模已达惊人的1.75万亿美元。这一数字大约相当于截至2008年3月底的中国外汇储备存量的104%。这一数字“横空出世”后即得到了铺天盖地传播。
这不是闹着玩的,一个是惊人的1.75万亿美元,一个是“现在基本上不存在热钱”。提供数据者,一个是社科院专家,一个是外汇局负责人,首先可以肯定,两者都不是外行,如此巨大差异的数字,有点无厘头的意味。我们自然不能冒昧相信流入中国的热钱超过外汇储备存量的假定。然而,我们更加不能轻信的是,国内不存在热钱的断定。
坦白来讲,中国是否存在热钱,存在多少热钱是个经济学上的技术问题。它关系到我们对热钱是否具备正确的认知,是否对国内资金规模的来源和流向做到了了如指掌,是否把握了国民经济的总体脉络,是否做到了热钱与其他社会流动资金的区别对待。
现在学术界计算热钱的方法五花八门,最常用的和比较流行的算法有两种:一是直接把外汇局编制的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错误与遗漏”项目的数据算成热钱;二是用外汇储备增加量减去贸易顺差再减去外商直接投资净流入,得出热钱数值。
事实上,由于中国还没有完全开放资本项目,如何界定热钱和其真实数量,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有学者也分析说,以上两种算法并不严谨,“第一种算法,外汇局在编制国际收支平衡表时,有时因为统计口径等种种原因出现编不平的情况,为了使国际收支平衡表能够平衡,专门设立了‘错误与遗漏’项目,把编不平的数据都放在这里,但这个数字并不意味着就是热钱;第二种算法,商务部公布的FDI(外商直接投资)数字和外管局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FDI数字本身就有出入,这样得出的数据也值得商榷”。
对此,外汇局相关部门负责人更是表示,热钱的具体数字,外汇局至今没有统计过,主要是因为“没有什么实质意义”,外汇局不同意热钱的概念,“我们认为只有一些异常资金”。
“而这些异常资金也是为了逐利,但不能和热钱混淆一起。”这位部门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对异常资金的数额,外汇局也没有具体统计,“中国经济体实在是太大了,我们归纳的交易都有二三十项,难以计算”。如此看来,热钱规模在国家外汇管理局也很可能还是一本“未统计具体数字”的糊涂账。
其实,热钱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对待热钱的态度。当前,我们做不到杜绝热钱的涌入,那么,我们就应该把注意力放在监督和适时掌控热钱的流向上来,防止它们在房地产等领域继续推波助澜。由此看来,我国是否存在热钱和有多少热钱,直接影响中央的宏观经济决策,关系到经济的稳定与健康发展,同时涉及到广大公众的切身利益。所以,热钱问题事关国计民生,统计热钱数额,分析个中利弊,是国家有关部门的应尽之责。
然而正如王庆所说,目前经常项目下的汇款等高频数据根本无法获得。中国金融机构资本的流入流出,增加多少、损失多少,属于不可解之秘;外汇局投资所得是转交给了财政部还是进行再投资,不得而知;最近几年通过虚假贸易与直接投资流入热钱的占比情况如何?也依然是一笔糊涂账。为此,我们希望,有关部门对于“异常的资金”,心中还是要有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