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青少年性教育科普畅销书的特征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青少年性教育科普畅销书的特征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目的:通过分析青少年性教育科普畅销书的特征和内容,探讨其发展与问题,同时反映目前青少年性教育现状。方法:本文对当当网、卓越网以及来自开卷“全国图书零售观测系统”上共18个榜单进行归纳整理,共筛选出49本青少年性教育科普图书,对其进行特征及内容的分析研究。结果:仅有18.4%的图书书名中包含“性”这个字;默认性教育应该是母亲教授的和自学的均为34.7%;作者有性教育专业背景的仅10%。在内容上存在态度积极、信息量大等优点,同时存在内容缺失乃至错误,价值保守迎合家长等问题。结论:目前性教育科普图书的大量出现和畅销暗示了对青少年性教育的重视的增加。但是性教育科普图书问题依然存在,还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关键词】 青少年; 性教育; 科普图书

目前,随着有关青少年性教育的政策不断颁布,如《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2011)、《关于印发中国计划生育协会“生育关怀―青春健康”工作五年规划”的通知》(2009)、《教育部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08),青少年性教育的重要性已经得到了社会的认可。但是推行什么,如何推行,谁来承担,目前依旧处于摸索阶段。据2010年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的《中国青少年生殖健康可及性调查报告》显示,当前青少年的青春期最广泛、最重要、最希望的知识来源首位均为书/杂志(分别是81.2%、58.4%、24.0%)。作为青少年性教育的重要载体[1],性教育科普图书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但目前我国市面上青少年性教育的科普图书良莠不齐,同时鲜有对其的研究和分析。

畅销书,其概念最早起源于美国,指在一定时期内,在同类书的销量中居于领先地位的书。畅销书不仅是一种出版现象,更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它是公众阅读趣味和评价的一种标志,是现实的一面镜子,它的出现是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反映,它们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2]。本文从青少年性教育科普畅销书切入,不仅可以探究目前针对青少年的性教育开展情况,还可以通过其反射性,探析目前公众对于性教育的态度如何。为此,本文根据全球最大的中文网上书店当当网和卓越网上以及来自开卷“全国图书零售观测系统”的畅销书排行榜数据,共收集18个榜单进行分类整理,筛选出49本目前在网上书店及实体书店最畅销的青少年性教育科普图书,对其进行特征和内容分析,以期对性教育科普图书的发展提供参考。

1材料与方法

本文根据全球最大的中文网上书店当当网[3]和卓越网[4]上以及来自开卷“全国图书零售观测系统”[5]的畅销书排行榜数据,共收集18个榜单进行分类整理,根据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颁布的《国际性教育技术指导纲要》[8]及科普图书[6]的定义,从而得出青少年性教育科普图书的标准,共筛选出49本青少年性教育科普图书(中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比较研究法和内容分析法对其进行总体特征及内容分析,并对青少年性教育科普图书进行讨论与建议[7]。

2结果与分析

2.1图书分类

青少年性教育科普图书在当当网[3]上,被归类于亲子/家教中的培养男孩/培养女孩类,在卓越网[4]上被放在了家庭教育中的青春期教育类,在开卷[5]中也放在了家庭教育类。本文将49本青少年性教育科普图书,分为三类,分别是培养男孩、培养女孩、男孩女孩均适用。因版面所限,表1、表2仅列出培养男孩、培养女孩排名前5的基本信息。

2.2书名分析

2.2.1特定字词的统计分析书名是书的“眼睛”,突出地反映了书籍内容、作者的写作意图,及对性教育的认知能力和态度。从49本青少年性教育科普图书书名统计中,我们可以看出,67.3%的图书书名中包含“青春期”或“青春”,只有18.4%的图书书名中包含“性”字(见表3)。作为性教育科普图书,却不敢把“性”字放在书名中,这反映了在中国大陆保守性教育文化束缚下,无论是家长还是学生,甚至是作者本人,都更倾向于选择较为隐晦,指代含义的书名。这种疑似“挂羊头卖狗肉”的书名,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中国大陆“性”的污名化的存在。

2.2.2教育者的统计分析根据当当、卓越和开卷的分类,已经将青少年性教育科普图书归入了“家庭教育”,这意味着将性教育的责任交给了家庭。一个普通家庭一般是有父亲和母亲,那么究竟谁来承担这个“性教育的大任”呢?根据书名中的一些词语,可以反映作者对于性教育的教育者的态度,如《妈妈送给青春期女儿的礼物》暗示着女儿的性教育应该由母亲来承担,《爸爸给青春期儿子说的悄悄话》暗示着儿子的性教育应该交给父亲。如果没有任何指代如《那些关于身体的奇怪问题》,则归为青少年自学性教育。

从统计结果中可以看出,母亲承担性教育以及青少年自学性教育是比例最高的,紧接着是父母(家庭)共同承担,而父亲承担性教育的比例相当小(见表4)。这反映了大众始终认为青少年的性教育应该由母亲来承担的观念。实际上,性教育不光应该由母亲、家庭承担,学校、社会也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应该形成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性教育模式。

2.2.3隐秘性字词的统计分析46.9%的书名中包含了“悄悄”、“秘密”、“信”等隐秘性字词,隐喻性教育是“不能公开”说的(见表5)。这说明包括青少年性教育科普图书作者本人都存在对“性”的偏见,认为“性”是不能公开的秘密,是难以在公众场合启齿的事情,是无法在课堂上正面教授的,只能“悄悄”告知青少年的事物。我们认为对性教育的这种“隐晦”的认知,事实上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青少年性教育的普及,同时也在潜移默化的误导青少年:性是一种难以启齿的内容。

2.3作者分析

2.3.1作者专业背景分析根据分析发现,49本青少年性教育科普畅销书的作者共40位,真正有性教育专业背景的仅10%(见表6)。青少年中畅销的性教育科普图书,却不是由性教育专家来写的,这无疑导致中国大陆性教育科普图书在内容的科学性、系统性和正确性上一定会出现偏差。同时使得性教育科普图书难以反映性学的科学前沿,存在着严重的“炒冷饭”的现象。从事性教育工作的科普作家的缺失,系统、规范和科学的性知识无法及时传达给学生,是导致中国大陆青少年性教育无法有序开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2.3.2作者所属国(地区)分析青少年性教育科普图书作者所属国(地区)呈现较大的差异,这主要是因为性教育需要根据各个地方的文化、政策、社会环境来实施,根据各国特点来实施。中国作者更加了解中国性教育的特点和需求,所以更能适合中国读者的胃口。同时美国和日本是开展性教育较全面和领先的国家,他们的性教育读本也更加全面和先进,能符合一部分读者的需求(见表7)。

2.4内容分析

2.4.1态度积极,喜迎青春期98.0%的青少年性教育科普图书如《妈妈最想送给青春期女孩的礼物》,呈现着一种欢迎青春期到来的姿态。虽然青春期让青少年有些烦恼、有些惶恐、有些焦虑,但是更多的是惊喜、敏感、兴奋,这是一个化茧成蝶的时期。书中呈现出一种对青春期的欢迎之情,以及对青春期的坦然之情,有助于青少年摆脱青春期所带来的逆反、恐慌的心情,树立良好的青春期认识观。但是,这49本畅销的图书中有一本名为《拯救女孩》的书籍,是先假定女孩子深深受到了时代不良文化的戕害,通过此书可以拯救女孩。笔者认为这样的视角可能会让青少年及父母以一种时刻“防止伤害和错误产生”的态度来应对美好的青春期,这样反而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2.4.2信息量大,内容丰富在信息传递方面,书籍涉及了大量的生长发育、生殖健康、性心理、艾滋病、异往等信息,尤其是月经、遗精、发育、青春期性心理等内容尤为丰富。丰富的信息量是区别与以往遮遮掩掩的性教育一个很显著的特征。提供充足的信息量,有助于青少年更好地了解自己、减少性困惑。但是令人遗憾的是,所有的书籍中,仅国外作者的书籍中,是有包含男性女性生殖器官插图的,例如《嗨!青春期:9-16岁男孩女孩专属读本》(英国)、《身体的秘密:青春期女孩使用手册》(美国)。中国作者的书中均不含任何生殖器官插图,这样的设计并不利于青少年充分了解自身和异性的身体构造。

2.4.3迎合家长,态度保守青少年性教育科普畅销书虽然信息丰富,但整体的价值观却倾向于保守。最明显的特点是拒绝约会、拒绝早恋、拒绝婚前、尽量减少“过度”的等等。以为例,据统计,美国90%以上的在校男生和75%以上的在校女生有过的经历,在我国也有大量少男少女存在行为[9]。但是在这49本书籍中,90%以上的针对女孩的性教育科普图书,都没有涉及到这一重要的内容,原因当然不言而喻。在《国际性教育技术指导纲要》中,明确说明了不会对身体或情感造成伤害,也完全没有提到“过度”的情况。而针对男生的性教育科普图书中,却夸大“过度”的伤害,即会造成、阳痿、不等的伤害。并且谈到所谓的“过度”时,甚至一周一次也被归入了“过度”的范畴[10]。保守的价值倾向表明了大部分中国父母的性教育目的――防火+保护,防止出现一切父母不愿意看到的情况,如早恋、、等,保护孩子“纯洁健康”地成长。这也显示了中国的家长恐惧让孩子感受到性带来的愉悦和快乐,性教育成了“防性”教育。

2.4.4内容缺失或重叠内容的完整及正确是科普以及性教育的必要因素,但青少年性教育科普畅销书中却存在着内容缺失甚至错误的问题。在青春期阶段,青少年对异性有着强烈的好奇,所以青少年性教育的任务之一,是要满足青少年对异性的好奇,从性心理的角度,这也是避免一些心理问题如成年后的对异性的恐惧、窥阴癖等[11]。但是纵观这49本图书,在培养女孩的书中难以找到有关男性生理、心理的章节介绍。另一个问题是同性恋内容的缺失。科学研究表明,同性恋人群占总人口的2%~5%,他们觉察到自己性取向的平均年龄是10岁,确认自己是同性恋的平均年龄是14岁[12]。而95%的男同和女同青少年常常觉得孤立无援,由于遭到种种社会压力,有30%~40%的青少年有自杀的倾向。相比之下,异性恋青少年有自杀倾向的只有8%~13%。Ben-Ari和Gil(1998)认为,导致男同和女同青少年自杀倾向的因素有消极的自我认知,家庭关系紧张,负面的社会关系。但是90%的青少年性教育科普畅销书中却对同性恋这样一种现象闭口不谈,这可能会让本来求助无门的青少年更加绝望,以为自己是变态的、是唯一的[13],造成极其消极的自我认知,可能恶化家庭关系。

2.4.5国内国外有差别49本青少年性教育科普畅销书中,有约82%的图书是中国作者的作品,18%的书是国外作者的翻译作品。在内容上,国内和国外书籍有一定的差异。国外的书籍较少对青少年进行价值观的引导,以“早恋”内容为例,国内的作品全都在尽力规劝青少年避免“早恋”,警告青少年“早恋”后可能会产生种种可怕后果,这是一种站在家长的角度在教育孩子。但是国外的4部作品,如《从尿布到约会(约会卷)-美国家庭性教育“圣经”》(美国),却并没有旗帜鲜明地反对“早恋”,相反还告诉青少年如果约会可能产生什么情况,如果父母不同意应该怎么去说服父母,如何邀请女孩子约会,如何在约会中更好地保护双方,如果约会被拒绝该怎么办等等,以一种较为中立的态度,站在青少年的角度为他们建言献策。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了“同性恋”的内容上,出现了“同性恋”内容的全都是国外作者的作品,这也非常清楚的显示出了国内和国外作品的区别。

3讨论与建议

总体来说,目前性教育科普图书的大量出现和畅销蕴含了对性教育的兴起之趋势。书籍中的大量信息确实能帮助孩子更好成长。但是目前青少年性教育科普图书问题依然存在:内容缺失甚至错误,价值观的导向严重,性教育的教育者主要指向了母亲,以及“性教育是不是送给孩子一本书”就万事大吉等问题还值得讨论。

由于社会的发展,不管从关注青少年健康成长角度,还是解决社会棘手问题角度,如艾滋病的蔓延,亦或从提高大众生活质量的角度,普及青少年性教育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据“第八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2010年中国大陆9~13周岁未成年人图书阅读率为92.1%,课外书籍阅读量为6.32本。14~17周岁为83.0%,课外书籍的阅读量最大,为9.99本[14],青少年性教育科普图书还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未来的青少年性教育科普图书发展,第一要注重图书编辑策划,开启青少年阅读兴趣,童话读本《袋鼠妈妈教我如何长大――童话中的性教育》,信件形式《给青春期女儿的十封信》,一问一答式《了解悄悄变化的自己》等图书的畅销都凸显了编辑策划的重要性。第二,要抓住家长对教育的重视,不断强调青少年性教育的重要性,如封面上的强调的“引领女孩健康成长的青春圣经”,同时凸显教育专家的推荐作用,如中国少年报“知心姐姐”卢勤,中央电视台少儿节目主持人金龟子等名人作序推荐的《袋鼠妈妈教我如何成长――童话中的性教育》。第三,注重作者专业背景,鼓励性教育专业人员多进行科普图书的创作,将科学完整的信息进行传递,让青少年树立起科学健康的性价值观。第四,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要保证内容的系统性、规范性和科学性,体现出性教育的严谨性和有效性。此外,在性知识大量呈现的同时,需要减少过多的价值引导,给予青少年充分的思考空间,以青少年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的应用才能更好地推行性教育在我国青少年中的开展。

参考文献

[1]郑晓瑛,陈功,等.中国青少年生殖健康可及性调查基础数据报告.人口与发展,2010(3):2-16.

[2]方文婷.消费时代畅销书的出版现状与反思.安徽文学,2009(6):370.

[3]当当网[EB/OL].[2012-12-16].http:///.

[4]卓越网[EB/OL].[2012-12-16].http:///.

[5]北京开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EB/OL].(2011-12-16)[2012-10-08] http://.cn/.

[6]任福君,翟杰全.科技传播与普及概论.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36-57.

[7]北京印刷学院畅销书研究组.2006-2011 年个人理财类畅销书分析.出版参考,2012(1):39-40.

[8]UNESCO.International guidelines on sexuality education an evidence informed approach to effective sex, Relationships and HIV/STI.UNESCO,2009.

[9]徐宁.爸爸写给青春期儿子的80封信.北京:化学工学出版社,2011:55.

[10]徐宁.了解悄悄变化的自己――给青春期男孩.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2:78.

[11]David R.Shaffer.发展心理学.邹泓,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166-179.

[12]方刚.性别多元:理论与实务研究.台湾:台湾万有出版社,2012:48-51.

[13]William L.Yarber, Barbara W.Sayad, et al.,爱白文化教育中心译.Human Sexuality.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2:10-21.

[14]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全国国民阅读调查课题组.第八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成果十大结论.出版参考.2011(13):10-12.

[15]余小鸣,郭帅军,徐震雷,等.中国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教育状况及效果的系统评价.中国性科学.2012,21(4):41-43.

[收稿日期:2013-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