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暖暖的秋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暖暖的秋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深秋时节,午后温情的阳光洒遍校园的每一个角落。

三天的期中考试加上双休日放假,我已经好几天没有进教室了。今天,我想在课前早点去和孩子们聊聊。

当我出现在教室门口的时候,教室里依然响起热烈的掌声。掌声过后,我走进教室,两个孩子马上引起了我的注意,一向活跃的小诗趴在桌子上抽泣,追梦小组的小宝也在座位上木木地。

我走近小诗身边,轻声问:“怎么啦?”

“就是小宝!就是小宝!”

小宝马上反驳:“关我什么事?平时遇到重要的问题,老师不是要求我们大胆质疑,不受时间限制的吗?”满脸的委屈。

吵架了?还没等我弄清楚怎么回事,班长星梦站起来,及时制止了他们:“不要吵了。”接着,转过身来对我说:“老师,我们班今天没有参加语文课的决赛,大家都很伤心。”星梦的声音有点哽塞,停了停她接着说,“大家都怪小宝上次课上的质疑耽误了时间,没有完成教学任务。”

没等星梦说完,小诗已经泣不成声了,好多孩子也跟着哭起来。

原来是这样。我想起了那天课堂上小诗和小宝唇枪舌剑的场面。

孩子们说的那节课是期中考试前一天举行的学校“课内比较学”的复赛课,语文组参赛的有六节课,我执教的《故都的秋》(高中语文必修二)是其中之一。

在导学案上,我把学习目标定为“美点探究”,并设计了五个学习任务:

1.品味文章的语言之美;

2.欣赏文章的景物之美;

3.鉴赏文章的结构之美;

4.探究文章的意境之美;

5.尝试写古诗鉴赏短文。

在设计时,我对三个方面作了充分的预设:一是每个环节的时间,二是学生在课堂上可能出现的问题,三是教师的追问与点拨。我把重点放在第五个任务,主要考虑马上就要进行期中考试了,而学生刚进入高中,还不太清楚古诗鉴赏试题如何作答,注重这一问题的点拨既是对散文欣赏的拓展和延伸,也是期中考试答题技巧的一次指导。

但是学生在课堂上对“文章章法结构之美”的激烈争论让我始料未及。

这一问题首先由鸥之梦小组晖阳同学展示:“对‘文章的结构章法之美’,我们小组认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文章整体上由‘忆秋――绘秋――恋秋’三部分组成,文章结构严谨、浑然一体;二是文章首尾呼应,开头说‘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结尾直抒胸臆‘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直接抒发对故都秋天的热爱、赞美和眷恋之情。我建议大家把最后一段齐读一遍。”

孩子们在晖阳同学的领读下齐读最后一段。

此时已有好几个孩子站起来,准备“对抗质疑”。在我校“生本・自主”课堂上,我们把学生的“对抗质疑”简称为“质疑”,其内涵界定为:①指出展示的错误;②补充不全面的展示;③同学展示正确,也可提出自己的新见解;④提出自己还不懂的问题。

“文章的结构之美还表现在对比手法的运用,如‘南国之秋’和‘北国的秋天’进行对比,对比既是一种表现手法,在结构上两相比照使文章结构更加清晰。”彩彩率先提出质疑。

“文章结构之美还表现在文章的复沓跌宕之美。你们知道‘秋味’一词在文中出现过几次吗?”小陈总喜欢制造悬念,这不,今天又卖起“关子”来,“‘秋味’一词在文中出现了五次,文章围绕‘忆秋味――品秋味――恋秋味’展开,显得跌宕复沓。”

引起课堂争论的还是小诗的质疑。小诗的父母都是老师,说起话来有理有据,分析全面,提出的问题往往切中要害:“我赞成同学们的观点。不过我还有一点补充,既然是分析文章的结构之美,我们还应该联系文章的文眼来分析。我也想请大家把文章的文眼齐读一下。”

大家在小诗的带领下齐读:“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

小诗接着讲解:“文章紧紧围绕着文眼,采取总分总的方式结构文章。我要特别指出的是在文章分写部分将叙述、描写与议论、抒情结合起来,其中描写部分也就是行知小组分析的五幅画面是并列结构。”

“你刚才说到什么叙述、议论之类,本来是表达方式。你要放在结构里谈,我也没意见。我要问你一个问题,文章第12段有什么作用呢?”小宝按捺不住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可能是小诗没有思考这个问题,她没有立即回答,却反问了一句:“你说呢?”

“我不知道,所以问你嘛。”小宝习惯于提出问题,却常常不注意思考如何解决问题。

教室一下子安静下来。是啊,这一段究竟有什么作用呢?不少研究文章也不过提了一句:“作者似乎要创造一种文化氛围,于自然气息之外再添一重文化气息,与‘故都’题旨暗合。从行文章法上看,这里宕开文笔,纵横议论,显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开阔的思路。”(人教社新课标《语文(必修二)教师教学用书》)

看看时间,此时离下课不到15分钟,还有两个学习任务没有完成,另外落实当堂检测、课堂小结等环节也还需要时间。如果继续讨论这一问题,有两种可能:一是“拖堂”,二是原定的学习任务不能完成。这两者都是“竞赛课”大忌。怎么办呢?我直接把《教师用书》上的那段话告诉给孩子们呢,还是说一句“这个问题放在以后再讨论”之类的话敷衍过去呢?

但是,我马上意识到不能这样,哪怕是第5个学习任务不完成也要把这个问题探究彻底。

拿定主意后,我对孩子们说:“小宝同学提出的问题很有价值,不少语文教师在课堂上也是把这个问题一带而过,咱们今天就好好探究探究。除了结构上的作用,大家还可以从内容、情感角度进行分析。现在给3分钟时间小组讨论,然后在班上交流。”

经过讨论,大家的思路开阔了,纷纷展示。

有的说,古今中外文人学士对“秋的歌颂与悲啼”是不分国别、人种和阶级的,文章这样写增强了文化底蕴。

有的说,这一段从中国的文人学士写到外国的诗人,再写到“被关在牢狱里的囚犯”,还列举了“‘秋士’的成语”“欧阳子的《秋声赋》与坡的《赤壁赋》”等,文章的思路更开阔。

有的说,文章写“秋的深味,尤其是中国的秋的深味,非要在北方,才感受得到底”,别有意味。因为只有置身故都,才能深刻体会到“秋的深味”。

还有同学说,这段议论写中外文人学士对秋的“歌颂和悲啼”为后文的直接抒情做铺垫。

也有同学说,在情感上与全文的感情基调浑然一体,也是对作者情感的补充。

……

最后,我对这个问题作了小结:“从内容上看,凸显文章‘深厚的文化底蕴’;从结构上看,看似闲笔却别具匠心;从情感上看,与全文的感情基调浑然一体。”

讨论这个问题用了七八分钟,“尝试写古诗鉴赏短文”自然就没有时间展示和交流了。进行当堂检测和课堂小结后,本节课就结束了。

这节课已经过去一个星期了,我也没把这件事放在心上。今天,公示栏公布参加全区竞赛的名单上,没有咱们班,孩子们很伤心。其实,这也不能怪孩子们,评委给我的评分是第二名,只是我想让更多的年轻人到市区展示自己的教学才华,这样才委屈了孩子们。

看到孩子们这样对这节课如此重视,我非常感动:“同学们,你们都是我的好孩子,都是我的好学生。你们谁都没有错,不能怪你们,我应该感谢你们才对。是你们的激烈讨论启发了我对这个问题的深入研究,我还写了一篇题为‘看似闲笔却奇妙’的短文。看到你们对学习这么有激情,对班级这么有热情,对老师这么有感情,我真的非常高兴。咱们一起背诵一首诗吧!”

“所有的日子,所有的日子都来吧,让我编织你们……”(《青春万岁》,王蒙)

琅琅的书声从孩子们心中溢出,飘荡在整个校园,飘荡在暖暖秋日里……

(作者单位:湖北省荆州市北门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