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优化校本研究策略,促进师生成长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优化校本研究策略,促进师生成长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多年来,我校立足于学校实际,采取“以人为本,自主发展,分类推进,争创特色”的发展战略,坚持学校科研“面向教学,服务教学,提升教学”的原则,充分发挥教育科研在我校落实素质教育、深化课改的先导作用,注重理论提升,创新工作思路,打造优秀的教师群体,形成学校的主流文化,促进学校的内涵发展,促进素质教育的和谐发展,实现了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具体做法如下:

一、健全机制,激发校本研究活力

先进的教育理念塑造成功的教育典范。我校建校之初,就提出了“文道育人,成才报国”的教育理念。2004年,我校率先成立了教科室,配备了专职科研人员,建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分管的教育科研管理机构,负责落实学校的日常教育科研工作,形成了校长室———教科室———学科教研组———课题组为主体的校本研究体系,各级分管目标明确,责任落实到人。为了切实抓好学校科研工作,确保校本教研工作的顺利开展,学校确立了校本研究中长期规划,建立了“教师专业化成长档案”,制定了《校本研究工作制度》和《学校教育科研成果管理条例》,从而调动了广大教师从事科研工作的积极性,增强了学校科研的活力,使学校校本研究工作走上了规范化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二、转变观念,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转变观念,充分发挥教师在校本教研中的主体作用,既是实现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前提和保障,也是促进教师成长的催化剂。我校教师发展的思路是:

第一,让教师成为学习者。学习是学校发展的最重要的价值观,教师的差异在于工作中的学习。学校的发展取决于教师的发展,只有每个教师水平提高了,学校才会有发展的希望,因此,我校非常重视教师的学习和培训。我校81位教师,年平均外出学习培训不少于100人次。

第二,让教师成为反思者。反思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态度和习惯。我校对教学反思非常重视,要求教师每节新授课必写“教后记”,并在课时教案纸上体现出来。此项活动不仅使教师养成了自我反思的习惯,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水平,同时也加强了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

第三,让教师成为研究者。研究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为了方便教师开展教学研究,利用校园网设立了“教师成长论坛”,教师讲述自己遇到的教育问题或教育困惑,其他教师跟帖,进行帮助,谈谈自己的做法,发表自己的见解。通过这一平台,让教师在不断反思中改进自己的教育实践,重建自己的教育生活。

第四,让教师成为合作者。合作不仅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态度和姿态。教育现象错综复杂,教育问题多种多样,要更快、更好地处理这些问题,光靠单个人力量是不能实现的,所以学校非常注重培养教师的合作意识,在原有教研组的基础上重构了“教师研究团队”、注意相同学科、相近学科、边缘学科、交叉学科的特点,每个团队都有学校领导进行分管,每周定期召开团队研讨交流会,这样有效地实现了教育教学经验嫁接,缩短了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历程。

第五,让教师成为创造者。创造是能力的体现,是教师个性的发挥。把备课看成是“设计”,把课堂看成“实践”,把学生的学习进步看成是“成果”,按照这样的思路,教师每天都是在进行设计创造,通过课堂实践检验,发现自己的成果和不足,进而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设计,也就能不断地创造出新的成果来。

三、突出重点,确立了常态化的教师反思结构和反思策略

国内外众多成功的经验表明,通过有效的反思可以使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同时形成自己对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见解。我校将教学反思作为校本研究工作的重点,反思的方式有:写教后记、写教育叙事、案例追踪等。

教师教学反思模式:“记——忆——思——迁”四字反思模式。

“记”就是教师每天坚持写教学反思日记,记录当天教学中的得失。

“忆”就是教师每周要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回忆性反思总结,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

“思”就是思考讨论的过程,每两周学校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教师开展一次交流讨论活动,总结归纳教学中的一些好的经验做法,并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方案。

“迁”就是一个反思成果转化应用的过程,学校每学期举行一次反思成果评选活动,要求教师每学期至少上交一篇能代表自己水平的教学反思论文参与评选活动,所有获奖作品学校在网站上进行展示交流。这种管理机制的运行结果最终会促使教师养成一个良好专业习惯,通过不断的反思交流促使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得到不断的提高。

教师开展自我反思的有效策略:1.自我提问策略。这一策略是指通过提供一系列供反思者自我观察、自我监控、自我评价的问题单,不断促进教师反思能力提高的策略。问题单的设计主要涉及以下三方面的内容:第一,有关实践主体方面的内容。第二,有关实践材料、实践任务方面的内容,具体指对活动的性质与活动要求的认知。第三,有关实践策略方面的内容。2.活动记录策略。活动记录策略贯穿于实践活动始终,而重在对实践活动的过程与效果的反思。这一反思需要依托一定的反思材料,反思的结果也需要凝成一定的物化形式。为此,我们设计课堂教学反思表来帮助教师进行反思,内容包括五个方面:对象分析、教材分析、教学顺序、教学组织、总体评价。实验表明,教师有意识地运用行为反思策略,可以提高职业反思意识,进而提高职业反思能力。3.交流反思策略。反思活动不仅是个体行为,它需要群体的支持。教师个体通过语言,将自己对某一问题的思考与解决过程展现给小组的其他成员,在充分交流、相互发问的基础上,反观自己的意识与行为,可以加深对自己的了解,并了解不同的观念。然后,把自己的体会撰写成反思札记。

四、研训一体,构建校本研究模式

校本研究强调从学校实际出发,利用学校现有资源,以教师研究为主体,解决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所遇到的具体问题,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学校持续发展。为此,确立了我校的校本研究模式:校本培训、专业引领、课题研究和校本行动。

校本培训形式包括:集体培训、小组培训、外出轮训、教师自学等。专业引领包括“师徒结对”“导师引领”“同伴互助”等。为了提高校本教研活动的实效性,我们根据教师实际,构建了课题研究活动模式:个人设计——集体交流——相互观摩——研讨反思——再次观摩——再次反思——达成共识。七个环节中学校管理的重点放在集体交流、相互观摩、研讨反思上。在此基础上我们开展了以下校本研究活动:“三课”练兵活动:“模仿课”“创新课”“示范课”,教学反思活动,教师“说事”活动,教师“比武”活动。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促进了教师专业水平的不断提升。

五、课题带动,提升教师的研究水平

关注学生发展,深入开展课堂教学改革研究,是树立新课改理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措施,是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强大动力和有力手段,也是创建学校特色的可靠保证。因此,走课题化道路,将教学问题课题化,解决教师面临的教与学的共性问题,一直是我校近几年来奉行的校本教研有效策略。为了提升教师的专业研究水平,解决学校在教育教学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我们鼓励教师开展了一系列课题研究工作。目前,我校有独立承担的省级课题2项,市级课题4项,县级课题10项,校级课题57项。这些课题操作规范,研究过程性记录材料详细齐全,有的已经结题,并通过专家鉴定,成果显著。达到每个教师都有课题,形成了群众性教育科研氛围,有效提升了教师的整体专业研究水平。

六、关注课堂,以教学改革为切入点,构建主体性高效学习课堂

校本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我校始终将校本研究的工作重心放在课堂教学研究上,不断改进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发展学生的个性,实现快乐学习,全面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目前,通过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有:

1.根据新课程教学要求,概括主体课堂的基本特征,为优化课堂结构、构建主体课堂提供理论借鉴。主体课堂的基本特征:(1)主体课堂是民主、和谐、平等的课堂。(2)主体课堂是生生、师生间互动活泼的课堂。(3)主体课堂是开放、多变、充满现代气息的课堂。(4)主体课堂是让学生不断获得成功体验的课堂。(5)主体课堂是尊重个性、关注差异的课堂。(6)主体课堂是学生高效学习的课堂。

2.形成了复式教学理念下的主体课堂教学的基本结构模式。在每一个班级中,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然而,上级政策规定义务教育学校不得举办任何形式的快慢班或实验班等。显然,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统一内容、统一要求、统一管理是不能更好地促进全班学生发展的,教师在教学中只照顾学习基础和能力中等的学生,势必会导致基础好一些的学生在课堂上“空闲时间多”,能力得不到充分发展;基础差一些的学生“跟不上”,学习效果差。为此,我们根据学生的基础和能力对学生进行了分层,A层为学习基础和能力弱一些的学生,B层为中等的学生,C层为学习基础和能力好的学生。将A层和B层学生打乱平等分组,C层学生单独分组。同时,借鉴复式教学理念设计了两套具有层次性的教学设计,一套供A、B层学生使用,另一套供C层学生使用,在课堂教学组织过程中采用了不同步教学,并对每一个层次的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形成了复式教学理念下的主体课堂教学基本结构模式。

主体课堂教学的基本结构模式:导学——合作——释疑——检测。附图:

①导学: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根据问题目标,结合自身体验和思维方式,自主地观察思考、动手实践、收集和记录与学习有关的各种信息材料,让学生在探究活动的过程中获得充分的感性材料和生活体验,为自主建构新的知识结构奠定坚实的基础。本环节教师注重分别设计尝试性问题,让C层学生进行自主尝试性学习,A、B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新知识,尝试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教师也同时要兼顾A层学生的学习情况。

②合作:既是生生互动交流的过程,也是师生交流互动的过程,是探究学习的重要环节。由于不同学生的知识基础、思维方式和生活经验不同,在探究过程中得到的收获和体验也不相同,在学生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开展小组或班级范围内的交流,对于展示创新个性,培养合作互动,分享探究成果,反思自身缺陷,暴露疑难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正确估价探究学习效果和教师点拨释疑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本环节教师主要参与A、B层学生的学习交流活动,C层学生安排进行组内交流讨论,尝试解决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教师要注意收集C层学生在交流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③释疑:教师要根据合作交流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因势利导,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对普遍存在的问题要精讲精析,务求学生理解掌握,使学生形成清晰完整的知识结构,为知识应用和能力提升铺平道路,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本环节教师主要解决C层学生在小组交流学习过程出现的疑难问题,并注重问题的拓展提升,A、B层学生以自我释疑为主,主要进行问题的反思与回顾,B层学生帮助A层学生尝试解决学习过程中的疑难问题,教师适当兼顾B层学生产生的疑难问题。

④检测:这是一个反馈、矫正的环节。教师在教学中发放事先设计好的练习题,以检测学生理解掌握知识的程度和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予以矫正。本环节教师利用设计好两套检测题或练习,对各层学生的学习情况分别进行检测,查找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反馈纠正。教师注意A、B层学生不能同步要求,B层学生可单独安排选做题,A层学生可只做基本题目。

3.借鉴电子游戏的晋级规则,构建富有趣味性的小组晋级式评价方式。晋级式评价源于游戏规则,一般分为3~6个等级,并给每个等级起上一个有趣的名称,如,级别从低到高分别为星星、月亮和太阳,规定每个小组最初均为星星级别,当积满100分,便升级为月亮级别,在月亮级别积满200分便升级为太阳,在太阳级别积满300分便授予模范小组称号。

小组评价采用小组轮换评价的方式,教师设计好小组合作学习评价积分表发给每个小组,并安排每个小组的组长轮流记录所负责的小组的积分,并随时添加到各小组的公布得分栏中。计分有加分和减分,凡是在课上或课下参与小组学习活动积极的同学均可以加分,如,积极举手回答问题、热心帮助别人等。课上故意违纪、活动不积极、不耐心倾听等,可以适当扣分。

七、实践运用取得的效果

1.学校得到迅速发展。近年来,学校先后被评为山东省中小学校本研究先进单位、县教书育人先进单位、县教学示范单位、日照市规范化学校,省市级课题重点实验基地等称号。

2.教师素质显著提高。在研究过程中,教师认真学习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学科课程标准》等重要课改文献和现代教学理论及学习科学理论,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及操作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逐渐从经验型教师向学者型教师转化。教师的教学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以问题尝试解决为主线的主体性教学为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旋律。教师在实践中,积极思考、深入研究、反复实践、精心提炼,不仅有力地推动了课题研究的实施,同时也提高了自身的教学研究水平。三年来,教师在省、市、县优质课比赛中有6人获县一等奖,获市一、二等奖2人,省级奖1人。有2人成为市级骨干教师,1人被评为市级优秀教师,1人被评为市教育工作先进个人,1人被评为市级教学新秀,3人成为县学科带头人,6人成为县级骨干教师。教师在实施过程中,将发现的问题提炼成课题,开展研究工作,目前,有4项课题成为市级课题,现已全部结题,有6项课题成为县级课题,其中已有3项课题结题。

3.学生得到良好的发展,学校整体教学质量显著提升。近年来,随着学校校本研究工作的广泛开展,学生的主体性意识逐渐增强,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显著提高,学生敢于提问、勤于思考、乐于探究、善于交流等优秀的学习品质逐步形成,并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2010年1月,在全县统一考试中,实验班平均成绩超过非实验班13%,特别是实验班的特优生率比非实验班高出近30%,各年级后几十名的学生中几乎没有实验班的学生。2010年8月和2011年8月,通过全县两次教学成绩分析发现学校教学成绩分别上升6个名次和5个名次。